德黑兰

北京影迷领袖是怎样炼成的

发布时间:2022/5/1 14:01:00   点击数:

头次老电影沙龙看电影,是13年年初放映的《末代皇帝》,因为住的比较远,迟到了。进影厅黑压压一大片,没好意思再找座了,就坐在安全通道上看了全场。后来又看了《天书奇谭》、《碧水寒山夺命金》,因为早场,总是看不到开头。

后来渐渐熟络了,开始参加老电影饭局,才明白这是一个多年以看老电影为起点,交友为主的组织。但因为我参与时已经过了组织的黄金阶段了,其中个别的影友也是因常在资料馆碰到,慢慢认识的。老电影的放映活动也慢慢少了,我也再没有机会和老电影的影友们见面、交流了。

今年9月,恰逢老电影沙龙十周年,也是因为影迷口述的缘故,采访了老大安德烈司机,冥冥中我觉得应该去参加这次活动,去见见那些还不太熟悉的朋友们。

安德烈司机同志电影履历

印象最早的是学校包场,就那么几部《过江龙》、《鹰爪铁布衫》、《妈妈再爱我一次》。后来就是在工人俱乐部的一些记忆,那时电影没落了,俱乐部在舞台银幕下放了个电视,放《陆小凤》、《小鱼儿与花无缺》这些老版港剧。

之后因学业,电影这些就中断了。在哈尔滨上大学,有一些课不爱上,就和同学逃课,其他人一般是去电脑房打红警,我不爱打游戏,就去学校旁边小录像厅看录像,三块钱四个片,基本中午吃完饭进去,晚上七点多才出来。因为录像厅啥都放,那会儿就锻炼出来,不论片子好坏,都得把它看完,另外自己也没别的去处。后来看多了烂片吧,很多到最后结尾倒觉得还可以,没有彻底烂透。跟当时那些同学比起来,自己还是比较迷电影的一个人。

赴京工作结缘电影

大学毕业后,来北京。也是阴差阳错干上了与电影相关的工作。也在这个阶段,我才开始恶补电影,影协这边有个卖盗版影碟的小店,就疯狂的买碟看碟,后来算了下也有几千张。

先是从国外的看,比较有吸引力,之后慢慢的就看到国内的了,比如《活着》、《菊豆》,好多偏艺术的电影也能看进去了,就觉得我们自己的电影那么好看。但就没有机会让大家看到这些电影呢?

老电影沙龙源起

当时走访了一些民间电影放映的空间,都是酒吧咖啡馆之类,感觉不太专业。也因为自己工作不是很忙,也喜欢张罗点事儿,因为工作关系,年就跟电影院(金鸡百花影城)经理聊过放老电影这个事儿。问影院经理有没有这个老电影的片源,当时这位经理已经60快退休了,对这个不太感兴趣。那会儿我也是个新人,就直接给撵回来了。

转过年来,影院换了个年轻点的经理,比较好沟通,就跟他软磨硬泡,终于应允,尝试放老电影。那时候,金鸡百花影院属于新影联院线,所以片库储备相当丰富。后来找了个机会,我、影院经理和新影联的人聊这个事儿,因为新影联和影协关系很好,就答应了。以后就在给影院取片的时候,顺便把我这要放的老电影给拿过来了,那会儿胶片放映都是大片盘,老电影的胶片盒都比较小。

我就开始在网上发信息,组织人,最初是QQ群,之后发展到豆瓣,我都在自己想放的电影片目下留言:“想不想到影院重温一下?”,那会儿很多片目下面都有这条留言,但没有明显的响应,后来是因为豆瓣同城活动,才引起了很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kairui.com/dhljj/10077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