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德黑兰 >> 德黑兰建筑 >> 德黑兰会议,苏联不只与美英瓜分了欧洲领土
为了尽快战胜德日法西斯,尽快结束战争,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了第一次会晤,史称为“德黑兰会议”。
波兰问题
波兰问题是“德黑兰会议”重要议题之一,年9月苏联占领的领土,大致是年波兰第三次分裂时沙俄政府取得的领土。此外,还增加了东加利西亚和立陶宛的大部分地区。
美英两国认为苏联应该归还波兰领土,而苏联政府坚持认为苏联的领土不能改变。
在12月1日的圆桌会议上,罗斯福依然坚持波兰领土不能给苏联。而丘吉尔则考虑到苏联军队已经在东线战场战线已经越出国境,波兰可能会完全被苏联吞并,于是他主动满足苏联的需求,提出将波兰边界西移,用德国的领土来补偿波兰在东部失去的疆土。
丘吉尔这样提议的目的,是满足苏联在边界的要求,以换取苏联承认英国在巴尔干地区的利益,斯大林当然同意丘吉尔的提议。
而罗斯福表示不反对,但要求不应在美国大选前披露,因为这一决定涉及到了六百万至七百万波兰裔美国人的投票。
就这样,美英苏在波兰问题上达成一致,背着波兰人民在背后做出了处置波兰领土的决定。
处置德国
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开辟第二战场问题。
三国首脑达成协议:进攻西欧的“霸王行动”和进攻法国南部的战役于年5月同时发动。苏联则承诺在同一时间向德军进攻,以配合盟军西线的行动。
“霸王行动”也被称为诺曼底登陆,为盟军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军陷入了苏军和英美盟军的东西夹击之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这场战役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
诺曼底登陆会议还就战后德国的处置问题进行了磋商,但没有达成具体协议。美国和英国的共同主张是分裂德国。
美国主张将德国划分为五个部分,而英国则主张将德国的东南部地区和相邻的国家合并为一个联邦。
苏联对这个问题采取了更加谨慎的态度。斯大林认为,应该摧毁的不是德国,而是“希特勒国家”。因此,斯大林主张彻底消灭普鲁士军国主义。会议上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没有结果。
苏联进入中国东北
关于对日战争,苏联最初同意在欧洲战争结束后半年左右加入对日战争。作为交换,苏联军队可以进入中国的无冰港口大连,大连可以成为国际监督下的自由港。
苏联的这一要求没有得到中国任何一个政府的批准,也没有和中国任何一个政府有商量。
纳粹德国在年5月8日投降,美国在8月6日在日本广岛投下原子弹,而苏联则在8月8日对日作战。(日本8月15日投降)
苏联在对日战争中击垮了日本关东军,占领了中国东北、朝鲜半岛北部、南库页岛及千岛群岛。而美国也紧忙在朝鲜半岛进行仁川登陆,从日本手中接下北纬38度以南的朝鲜半岛。
因此朝鲜半岛被美苏平分,并在战后几年内分别建国,这也为后来的 埋下伏笔。
对比苟延残喘的日本,此时已经成了美苏两国争夺东亚势力。
在苏联撤出中国东北前,大规模拆运占领区的工厂、机器、铁路设施,并将满洲各公私银行的贵金属、债券、纸币运往苏联。
根据相关资料统计,苏联从中国东北拆运的资产,价值相当于从年开始列强从中国掠夺的全部资产的总和。
德黑兰会议还就战后的国际组织交换了意见,同意成立一个非区域性的国际组织,以维护战后的秩序和稳定。
在反法西斯联盟历史上首次协调了共同敌人的军事战略,统一了对纳粹德国的作战计划,为欧洲反法西斯战争的决定性胜利奠定了基础。
其次,会议解决了美、英、苏三国长期以来的一些重大矛盾和分歧,增进了三国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与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了团结与合作。
与此同时,在德黑兰会议上,三大国也为了自身利益,对别国利益直接作出了一些妥协,对战后世界产生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