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德黑兰 >> 德黑兰饮食 >> 还原伊朗人质危机的始末和影响
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巨量的石油资源,伊朗自古以来就是中东地区的重要国家。
作为雅利安人的后裔,伊朗曾经拥有过非常辉煌的历史,从18世纪才开始衰落。国力下降以后,它终于成为了各国列强虎视眈眈的目标。
到了19世纪,英国和俄国就因为争夺伊朗而大打出手,一度闹得不可开交。那时,美国尽管崛起之势明显,但还不足以同英俄等国抗衡,只能跟在他们身后捡点小便宜。
在这种国际背景下,礼萨·汗凭借英国和美国的支持而发动政变,推翻了卡扎尔王朝后建立起巴列维王朝。他上台后,推行了一系列的近代化改革措施,使得伊朗成为了中东地区的强国。
此后,伊朗开始逐渐疏远英国,反而与它的死敌德国“眉来眼去”,终于彻底触怒了英国并遭到打击。年8月,英国对表面中立但却暗中支持德国的伊朗不宣而战,很快就攻陷了伊朗首都德黑兰,逼迫礼萨·汗退位后,扶持了他的儿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继位。
英国虽然取得了二战的胜利,但自己也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国力明显落后于美国。穆罕默德·礼萨担任国王后,开始逐渐向美国进行靠拢,成为其在中东地区的重要伙伴。
在美国的扶持下,伊朗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方面都向西方社会看齐。不过,这些开明和自由的政策,尤其是文化政策,终于击怒了国内的宗教保守派势力。
作为反对派的旗帜型人物,加上宗教的神秘外衣,使得霍梅尼在国内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他不断呼吁伊朗人民要抵制暴政,要推翻巴列维政权,要消除西方社会的消极影响。自然,他遭到了伊朗政府的打压,被迫流亡国外。
霍梅尼虽然流亡,但依然牢牢控制着伊朗反对派,不断发动游行和示威活动。礼萨·巴列维一看形势已经失控,只能黯然在年1月17日离开了伊朗。
不久后,霍梅尼就以胜利者的姿态返回国内,还受到了数百万伊朗民众的热烈欢迎,成功推翻了巴列维王朝,史称“伊斯兰革命”。从此以后,伊朗成为了政教合一的国家,一方面,新政府迅速恢复伊斯兰教义;另一方面,新政府又开始对美国和西方世界展开清算。
在年11月4日,被极端宗教思想蛊惑的伊朗青年示威游行,进而占领了美国驻伊朗大使馆。之后,这些愤怒的人群还将52名美国外交官和家属都全部扣押,提出要求美国政府将逃亡国外的巴列维国王遣送回国受审,引发了“伊朗人质危机”。
这次事件发生后,当时美国的卡特政府立即做出回应,坚决拒绝伊朗的引渡要求,还出台了强硬的措施应对,希望迫使霍梅尼做出退让。结果,他不仅没有屈服,反而进行了针对性的反击,导致美国和伊朗陷入了相持状态。
到了年,美国卡特政府首先慌了,因为这年是总统的选举投票年。国内支持率本就不高的卡特,必须正面应对自己的连任压力。为此,他决心铤而走险,秘密批准了代号为“鹰爪行动”的营救计划。
年4月24日,美国政府安排一百多名海军陆战队员飞抵德黑兰,准备实施突袭式营救。结果,这次营救计划最终失败,卡特政府可谓丢人败兴到家了。
这次“伊朗人质危机”,直接导致了卡特总统连任的失败,只担任一个任期后就黯然离场了。年1月20日,就在里根宣誓就任美国总统的当天,伊朗的霍梅尼就宣布释放了所有在押的美国人质,明显是在公开打脸卡特。
此后,美国和伊朗的关系彻底闹僵,双方开始从此交恶。
特朗普上台后,美伊之间更是火药味十足,数次都已经到了战争的边缘。最近,伊朗的数名高官和科学家都遭到精确暗杀,更加使得美伊之间危机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