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德黑兰 >> 德黑兰经济 >> 攀登科拉科查尔Kolakchal邂逅
今天是年10月24日,来到伊朗德黑兰的第四天。天气预报是:阴转晴。晨起出门,计划前往萨德阿巴德王宫一游,真不激动和腻歪一起乘德黑兰地铁一号线到终点站TAJRISH下车出站,徒步上坡抵皇宫小广场入口。
某人渴了要买水,进路边超市拿了两瓶,2.5万里亚尔/瓶,约合人民币5块一瓶。贵!到萨德阿巴德王宫售票处,一张价格表上写得密密麻麻,5万,5万,5万--------15万,不同的宫殿不同的价格,两人合计一会儿,递过去30万,伸两个手指表示要买两张,打算看看最贵的宫殿。没成想售票员指点着价格表,意思是要买通票,包含所有景点,50万一个人。太贵了。当即决定放弃此景点。巴列维国王铜像的两只大靴子在网上看看就行了。绿宫,白宫不看也不会少块肉。下一步去哪里?不知道。打道回府,心有不甘。思忖一阵,我打算继续上坡,跟着那些拿着登山杖,背着背囊的当地人到这段路的尽头去看看。
腻歪也许另有想法,磨磨蹭蹭不怎么动窝,看我一直向前,最终还是跟了上来,走了一段,却猫在路边看一起两车剐蹭的交通事故,两司机先是口水战,后来有了些肢体冲突,一个年龄大一些的人上去调停……啃了几口馕,喝了点水,等了一会儿,腻歪还是离得远远的。没办法,就这样一前一后继续走吧。
继续上坡,到一处比较宽阔的所在,遇到当地一个登山俱乐部的一群时尚男男女女似乎在搞什么活动,很热情地招呼我,握手之后,问题来了:“哪里来?”答“CHINA."众人皆点头做明白状"QINNE。(秦拟)"一个貌美如花的女生看我背囊的拉链开着,主动帮我拉好。搞得本人有点受宠若惊。接下来是合影。互相交换FACEBOOK(”非死不可“)id.
某人终于也跟上来了。来了一句”爬这样的山,没意思!"我是很直接的人,听了这话有点犯糊涂,心想,”你是第一次来,连这山的名字是什么都不知道,怎么知道这是什么样的山呢?没有爬过,又怎么能知道有没有意思呢?究竟爬什么样的山是他认为的"有意思"呢?“”你如果觉得爬着累,那就乘电梯上吧。我们在山上汇合“我指了指旁边的电梯。某人不言语,既不表示同意也不表示不同意。反正拖拖拉拉,跟在后面越走越看不见人,后来干脆从我的视野里消失了。
在一个卖核桃的摊子那里等了半个多小时还是不见人影。真不激动只好独自登当时连名字都不知道的山。一个人前行,越爬越有意思。
路遇两个哥们,一个是游泳池的救生员,另一个是运动员,自称喜欢柔道。在医疗站后面的一个客栈休息,看到我独自登山,热情招呼一起喝茶,并用小刀削了一块苹果递过来。来而不往非礼也,我把昨天晚上剥好的石榴籽递过去。三个人聊起来。从他们口中得知山下那个广场周围的地区名叫DORBAND(多尔班德)。山岚阵阵,红茶飘香,拿出包里的馕充饥,好不惬意。
伊朗之行计划里本没有这座山,上天却安排误打误撞来到这里,实在令人惊喜。山顶的风光是怎么样的?我万分好奇,然,现实给的选择却很有限,若想登顶,势必要在山上过夜,无地图,无睡袋,无御寒衣物,无头灯,无登山杖,包里只剩下小半块馕,几块糖,半瓶水,若住进营地的房间的话,明天才能返回市区,现在手机又联络不上腻歪,太阳已经偏西,看来只有一条路可走了。还是趁着自然光赶紧下山吧。
山路陡峭
互诉衷肠
波斯人,是西亚伊朗的主体民族,亦称帕尔斯人。人口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53%。主要居住在伊朗中部和东部诸省。另有60多万人散居在阿富汗斯坦和伊拉克等国境内。属欧罗巴人种南支地中海类型。使用波斯语,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
登山的情侣
登上这些之字形的铁梯子,发现这个建筑里竟然有个登山俱乐部,是Kolakchalsummit的登山大本营,有大厅,餐厅,礼拜室,高低床的多人间宿舍。有不少装备精良的山友在大厅里聊天。真不激动推开门,走了进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