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德黑兰 >> 德黑兰经济 >> 异域风情我在德黑兰常去的小店
搬到德黑兰以后,买花成了一件日常的事。一个原因当然是价格便宜,另一个原因是花店多。
伊朗人爱花,也爱送花。在德黑兰几乎每家商场、每条街道都有一两家花店。路边有小型卡车或者三轮车流动花摊,也有小小花亭,摊主坐在凳子上安安静静地插花。
在路口等红绿灯的时候,会有小伙子或者大叔捧着一大束玫瑰穿过车流迎上来:“(给女朋友)买一束花吧!”恍恍惚惚像是情人节。“Home?Gift?”
这是我最常去的花店,出门经过一片绿地和一所小学,不用5分钟就能走到。和德黑兰多数街边花店一样,这里主要卖切花,也有一些小多肉和观叶绿植。除了大朵的玫瑰价格稍微贵一些,其他鲜花大多很便宜,一束花50土曼左右,按去年冬天的汇率是人民币25块。
花店里大部分时间是一个头发灰白的老人守着,有时会有一个年轻小伙子负责收银。买花时我喜欢自己一支一支地挑,挑完递给老人,他会笑呵呵地问:“Home?Gift?”
如果回答“gift”,他会一支支地修剪,按颜色花型搭配好,挑选用来搭配的绿叶枝条,然后拿出各种颜色的包装纸和缎带让我挑选,扎成精美的花束。
如果回答“home”,他还是会细致地一支支搭配好,然后拿出剪刀比划“这么长?还是这么长?”,修剪好后用透明塑料纸包好递给我。
因为制裁和疫情的双重影响,伊朗的货币大幅度贬值,食物和日用品多多少少涨价了。令人惊讶的是,这家花店竟然一点也没有涨价。六出花依然是5土曼一支,按现在的汇率就是人民币1块2,一大捧只要十几块钱。除了原来的那位老人和偶尔出现的小伙子,店里又多了一位白头发老爷爷。我和朋友满心疑惑,讨论半天得出结论:花店主人不差钱。
“我叫Mahboubeh,不要忘了哦!”
因为肉店就在花店旁边,我经常捧着刚买的花去买肉。两次之后,肉店的工作人员都认识我了。有一回我没买花,直接去了肉店,付钱的时候,收银员姐姐递给我一小束香雪兰,是趁我挑肉的时候去隔壁花店买的。切肉的大叔会说一点英语,凑上来帮她翻译:“她知道你喜欢花,想送给你。”我一脸懵地收下了。
在那之后她开始和我搭话,有一次变魔术般从抽屉里拿出一个苹果塞给我:“apple,good!”我推辞不了,不好意思地收下了。
她指指她自己:“Mahboubeh”,然后指指我“name?”
“Hui,H,U,I。”
她又指指她自己:“Iran”,然后指我“You?”
“China,Chin(波斯语“中国”)”
“Chin,good!”
我们就这样交换了名字和国籍。
刚到伊朗的时候我对波斯语名字很不熟悉,一个星期之后再去买肉时竟然忘了她的名字。
“Hui,salam(你好)”“Salam,M...”我抱歉地笑,尴尬到脚趾抠地。她哈哈大笑,“你是不是忘了我的名字,哈哈哈!没关系,我叫Mahboubeh,下次别忘了哦!”“嗯嗯,Mahboubeh,我记住了!”
Mahboubeh只会几个英语单词,我的波斯语还不如她的英语。我们两个经常说着各自的语言,蹦几个对方的单词,靠手势、表情和脑补完成对话。一对奇奇怪怪的朋友,哈哈哈。
他们来自阿富汗
跟花店和肉店同一条路,另一个方向有一个花卉市场,有三个大棚和一大片露天花园,主要售卖盆花和庭院植物。
去年刚搬过来,我就兴冲冲地跑到这儿,打算买一些绿植装饰一下空荡荡的客厅。刚看到市场里的工作人员我还觉得有些疑惑,因为那几个腼腆的年轻小伙子长相和伊朗人不太一样。后来才知道,他们都是从阿富汗来的。阿富汗的官方语言达利语和伊朗的波斯语是同一种语言的不同方言,两者可以互相沟通,因此有大批的阿富汗人在伊朗打工。
花卉市场的阿富汗小伙都不太说话,就腼腆地笑着,默默跟在后面,把我挑好的绿植搬到门口。等我选好花盆后,又默默地搬出花土,给我换盆、浇水。听到我提问,还是腼腆地笑,然后蹭蹭蹭跑去找来他们主管。
他们的脸上是羞涩和友善。他们经历过战争。
本文作者简介
异乡森林猫
一个在德黑兰的水果店
实现了水果自由的植物控
想多了解一点
再多了解一点这个世界
END
朋友,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