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黑兰

探秘波斯独行记46美国前驻伊朗大使馆

发布时间:2021/4/26 2:27:42   点击数:
在我在伊朗游历了一大圈后回到了德黑兰,准备用两天的时间去参观德德黑兰的一些景点。我在德黑兰的酒店里遇见了一位来自中国的人,他被派到德黑兰工作两年,我问他:“你知道美国驻伊朗前大使馆在什么地方吗”?,他告诉我就在酒店附近啊!于是他带着我去看看这处“神秘”的地方。大使馆距酒店并不远,步行就可前往。我所在居住的位置是德黑兰的使馆区,四周环境优美而安静,公路平坦宽畅。因为是休息日,这条主要干道上竟然空荡荡的见不到几个人,也看不到车,伊朗的首都突然之间竟然变成了一座空城!原来德黑兰人民都到郊外野餐去了,看来伊朗人民真是喜欢享受大自然啊!于是我故意得意地在宽畅的大道中间行走,想象自己立马变成了这座城市的女王。我来到伊朗之前看过电影《逃离德黑兰》,所以一定要去看下美国驻伊朗前大使馆。在电影当中,伊朗仿佛被描述成一个邪恶的国家,但是这一个月的经历,却感觉到普通的伊朗人民竟然是那么的友好和热情,也许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时,就会有不同的答案吧!美国驻伊朗前大使馆占地面积之大,真是让有一些吃惊,几乎这条街区都曾经是它的地盘。如今早已人去楼空,大院左半部分已经成为了革命卫队兵营。那些曾经的外交官的办公室和住宿之地,现在已经成为了反映美帝霸权主义的博物馆,在博物馆里陈列着当年美国外交人员撤离时还未来得及销毁的发报机和通讯设备等。院内还有美军当时试图营救人质,却因飞机相撞失败后,被伊方缴获的直升机发动机残骸,这些都被伊朗人认为是美国从事间谍活动的铁证。也许是因为伊朗人民都出去度假的原因,这条街区几乎没有有什么人,冷冷清清的。大门紧闭,只能透过栏杆看到前美国大使馆的场景,楼房还在,但人早已已离去。在大使馆外面的墙上,写着“打倒美国”的英语,自由女神的头像画像,竟然是一个骷髅头正举着半支手臂,其含意一看就明白。为了表示我来到了这个见证历史事件的地方,我还是在那个“打倒美国”的画像下拍了一张纪念照!年11月4日,伊朗激进学生组织占领美国驻伊朗使馆,劫持了52名美国人,这些人质被扣天。年,美国宣布与伊朗断交,此后两国几乎没有任何公开的外交往来。而每年这一天,伊朗民众都会纪念这一事件,那时会有数万名伊朗民众在全国各地举行示威游行,而在德黑兰,示威者会在美国驻伊朗大使馆旧址前举着标语,高呼反美和反以色列口号。年改革派穆罕默德·摩萨台当选上伊朗首相,美国中央情报局帮助巴列维国王和保守派发动政变推翻了摩萨台,前后八位美国总统为巴列维国王提供了大量的军事和经济援助,用以换取伊朗的石油供应,以及在中东的战略存在。那些反对巴列维国王的人对于美国的做法非常反感乃至愤怒,而巴列维国王及其亲信中饱私囊,奢侈地按照西方的生活方式生活,让国内的宗教保守人士十分愤怒。社会及宗教人士的不满情绪汇合在一起,最终爆发了伊朗革命将巴列维推翻,年1月巴列维国王流亡国外。“伊斯兰革命”运动结束了巴列维家族对伊朗长达半个世纪的统治,取而代之的是以霍梅尼为代表的神职人员执掌政权的“伊斯兰共和国”。新政权希望借助伊斯兰教什叶派的意识形态改造伊朗:神权统治,均衡贫富,扶持弱势群体,禁止西方文化,严格按照伊斯兰教的原教旨推行社会伊斯兰化。大批旧政权的高级军政官员遭到囚禁或处决,王室财产被没收,富人们纷纷出逃,象征美国文化的可口可乐、肯德基、麦当劳连同酒吧、咖啡馆、电影院、红灯区、赌场被一扫而光。昔日一向时尚的德黑兰妇女蒙上了黑纱和长袍,街头巷尾挂满和涂满了“打倒美国”的口号。体制的改变,再加上与美国的势不两立,伊朗一时间几乎成为国际社会的弃儿。年11月1日,霍梅尼号召伊朗人民向美国和以色列示威,霍梅尼将美国政府称作“撒旦”和“伊斯兰的敌人”。这一反美言论极富号召力,很快便有千余人聚集在美国大使馆周围进行抗议活动。年2月,流亡国外的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回国领导了一场伊斯兰革命,4月1日“伊斯兰共和国”宣布成立,巴列维王朝被彻底推翻。霍梅尼对美国支持前国王巴列维十分仇恨,而美国又不顾伊朗当局的抗议,准许巴列维赴美治病,更激起了伊朗人对美国政府的不满。年11月4日,伊朗首都德黑兰的学生余人在霍梅尼的支持下,占领了美国大使馆,将美国国旗撕下来,代之而挂上了写着“真主伟大”字样的白旗。使馆职员不得不破坏通讯设备并将敏感的文件予以销毁,90名使馆人员中有52名美国外交官被扣押起来,其中有3人是在伊朗外交部被俘的,他们作为人质要求美国交出巴列维。人质事件发生之后,美国出台一系列制裁伊朗的措施,同时号召西方盟友对伊朗进行制裁,试图通过外交途径及早解决人质问题,而伊朗也提出了反制措施。年4月7日,美国宣布同伊朗断绝外交关系;伊朗革命委员会就美国同伊朗断绝关系发表文告,号召伊朗人民准备应付敌人的入侵。年4月12日,美国总统卡特向欧洲电台记者表示:美国对营救伊朗人质问题将采取某种军事行动。4月24日22时,美国尼米兹号核动力航空母舰悄无声息停驻在伊朗附近平静的海面上。16名飞行员和名突击队员,分别奔入早已检修完毕的8架直升机。飞行途中,8架直升机中,有3架由于沙漠异常气候引发的沙尘暴等原因,离开飞机编队。剩下的5架直升机,是不能按照原定计划完成营救任务的,卡特总统命令所有的飞机和人员迅速撤离伊朗。25日,美国政府第一次向新闻界公布了在伊朗进行了一次营救作战的消息,并且宣告作战行动失败。年底里根当选为新总统,伊朗政府感到里根上台后很可能采取比卡特更为强硬的政策,在这种形势下,伊朗和卡特都渴望在卡特离开白宫之前解决人质问题。美国派出一个秘密使团前往伊朗进行谈判,双方终于在年1月19日达成协议,持续一年多的人质问题最终得以解决。我站在美国驻伊朗前大使馆前,看着眼前荒废的美国大使馆,想象着当年发生在这里的那些惊心动魄的事件。此时,周围没有一个人,仿佛整条街和这里的建筑,都只是一座人去楼空的孤岛。那些曾经在这里发生的一切,好似已经飘散在空气当中;只有那位戴着骷髅头的“自由女神”,对着无人的大街仍然高举着手中的火炬……董静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kairui.com/dhljj/9792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