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德黑兰 >> 德黑兰经济 >> 当年伊朗为什么会发生反ldquo世俗
在讨论伊朗之前,我想先问读者们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你认为王思聪的生活水平能代表绝大多数普通中国人吗?
第二个问题,你认为《后浪》里那些玩翼装飞行、满世界旅游的富二代们的生活水平能代表绝大多数普通中国人吗?
第三个问题,你认为《金粉世家》、《罗曼蒂克消亡史》里民国的达官显贵们的生活能代表当时绝大多数普通中国人吗?
我有一个同事,他的姥姥和姥爷(用他的话来说叫外婆外公)都是民国的达官显贵,姥爷的爸爸在民国外交部工作,是中层领导,姥姥的爸爸是民国驻美武官。他姥爷家住在上海市中心的一座小洋楼里,每天早餐都是牛奶面包,家教请的都是洋人,餐前祷告都用英语。后来抗战爆发,他们跑去重庆,抗战胜利后他家那座洋楼被接收大员给接收了,成了民国的上海市教育局。
而同一时间,我爷爷一家正住在东北农村,在死亡线上挣扎。我爷爷那一辈只有两个孩子,我爷爷和他妹妹(北方人叫姑奶),为什么孩子这么少呢,因为实际上那一辈一共生出了九个孩子,其余的都夭折了。而这并非我爷爷一家的问题,当时的整个东北农村都是这样,据老辈人讲,村里人将夭折的孩子都埋在旁边一块高地上,春天的时候,那里一片小树在风中摇啊摇,村民看着那些树就好像那些夭折的孩子在跑和玩。
我爷爷家还是在民国时期地广人稀、物产丰富的东北黑土地上,当地的农民尚且是如此生活水平,那同一时间在环境更恶劣的西北地区,当地的农民的生活会恶劣到什么程度,读者可以发挥一下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但是,在网络公知的笔下,民国那可是一个风花雪月、无拘无束、才子佳人,令人无限向往的“黄金时代”,要不怎么民国完蛋就叫“罗曼蒂克消亡史呢”。
比如这张由公知所发的著名照片,上海贫民吃大闸蟹度日。
同理,现在的外媒也可以刊登一张王思聪的照片,配上说明,中国年轻人佩戴价值几百万美元的手表。问题是,王思聪的生活水平能代表绝大多数普通中国人吗?
举一反三,我们是什么时候开始有了伊朗阿富汗曾经很繁荣开放,后来却变得封闭落后原教旨这样的印象的?是不是有了微博以后,是网上那些公知们最先散布类似的新闻的(和民国时上海贫民吃大闸蟹是同一时期)。
看这些图片的水印,都是著名公知袁腾飞发的,怪不得呢。
公知们在网上散布的那些世俗化时代伊朗、阿富汗街头穿摩登服饰、在沙滩上穿比基尼的美女,这些照片或许是真的,但这只是极少数伊朗、阿富汗上层人士的生活写照,却不是广大底层老百姓的生活状态,底层老百姓依然生活在浓重宗教色彩中。这就像如果民国时一个外国人只在上海的十里洋场里待着,他会觉得民国的发达程度不次于欧美。
文章到一直在写民国,其实就是让读者有一个非常直观的印象,伊朗革命前的巴列维王朝和民国非常像,上层纸醉金迷,生活奢华,非常西化,底层老百姓在死亡线上挣扎,同时国家层面非常亲美,甘当美国的附庸奴役剥削本国人民,因此伊朗发生了革命就一点也不奇怪了,同理革命后美国就非常仇视伊朗也就顺理成章了。
年,通过伊朗议会投票,摩萨台成为伊朗民选首相,是一个真正的民主制度下的政治家,摩萨台随后开始了全面的社会化改革,包括推行失业补偿金制度、立例规定雇主向患病或受伤的员工提供福利、以及解放佃农,令他们不再受地主强制劳役。摩萨台在伊朗被热烈的支持,这不是民主什么是民主?
但很可惜,摩萨台把美国与英国占有的石油资源实现了国有化,归伊朗人民所有,于是,摩萨台成为了自由和民主的敌人,随后即被美国中情局所发动的政变推翻。
在推翻摩萨台之后,美国策划了巴列维王朝的复辟,扶植封建世袭国王重新掌权,伊朗退回到君主制度。但是巴列维国王作为代理人,全力维护美国利益,除了将石油等权益拱手交给美国,并每年大规模向美国进行军事采购,于是巴列维国王就是美国民主制度的朋友,并被公知们广为传颂。
实际上,伊朗发生革命以前,其实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既不世俗又极度贫穷,完全不是公知描述的那样。
那么“反世俗”革命后伊朗老百姓的生活又变得怎么样了呢,一句话,伊朗收回了被英美占有的石油资源,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大涨。
而最近几年,由于美国的严厉制裁,伊朗出现了超级通货膨胀,其国内媒体也传出政府禁止本国民众购汇的消息,一时间,西方及部分中国国内媒体再次传出“伊朗要不行了”的声音(公知们就像一群嗡嗡叫的苍蝇)。
面对美国制裁和新冠疫情的双重压力,伊朗经济依然顽强的生存活着。
在对外石油贸易方面,伊朗通过伊拉克或偷偷向他国运售原油(所以才会有伊朗油轮被扣押的新闻出现),并通过在阿联酋的伊朗人账户收回账款。
如今中伊25年协议签订,伊朗可以光明正大的卖油了,困扰经济最核心的问题被解决了。
对内经济方面的核心就是让外汇尽量集中在国家手里,把有限的外汇用在维护社会经济稳定的刀刃上。
“伊朗政府的第一个手段就是,外汇多轨制。伊朗目前有四种外汇汇率,一个是官方汇率,1美元兑里亚尔,这种外汇用于采购面粉、大米等关系国计民生的物资,汇率自年初以来就没变过;一个是自由市场汇率,也就是黑市汇率,该汇率在川普退出核协议重启制裁后一路暴跌%,目前1美元兑里亚尔;一个是sana汇率,即官方汇率外的央行外汇现钞汇率,价格大概是黑市汇率的80%,这种外汇用于企业采购无关国计民生的工业原料及设备,企业需要登录国家央行系统申请,获得批准后才能购买,同时sana汇率也是从本国非原油出口商(比如矿石及地毯等)手里强制结汇时的参考汇率;最后一种汇率叫Nima汇率,即官方汇率外的央行外汇电汇汇率,也是央行给自由市场汇率的一个参考价,一般是黑市真实汇率的90%。
多轨制外汇政策背后,反映出伊朗对于如何保护政权稳定的正确认识。对伊朗伊斯兰政权来说,底层群众光脚不怕穿鞋的,是万万不能得罪的;顶层富人跟政权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惹不起,得罪他们可能会导致统治阶级分裂;只是中产阶级最讨厌却最好欺负,他们多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文化精英,认同世俗文化和西方教育观念,拒绝接受政教合一体制,整天琢磨着出国移民,结果政府做的好也挨骂做的不好也挨骂。
这一政治判断直接反映在多轨制政策上。通过维持官方汇率不变,任由自由市场里亚尔贬值得风雨飘摇,米面等救命物资的进口价格基本保持稳定,比如最近几年来发面囊的价格一直维持在-里亚尔/张,这就避免了底层百姓因吃不饱饭上街打砸抢烧。
对于自由市场汇率,央行则采取了放任的态度。伊朗当局清楚,如果通过注入外汇压低自由市场外汇价格,中产阶级民众就会更加容易地购得外汇,用于出国读书、出境旅游、购买境外奢侈品等个人开销,宝贵的外汇就成了打狗的肉包子。所以,央行任由里亚尔兑外汇汇率暴跌,限制中产阶级的过度消费,既可以减少国家总体外汇流失,也可以减少民众通过出国旅行等方式受到世俗文化的“污染”,强化伊斯兰文化控制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堵住了文化精英移民的路子,避免了头脑流失,可谓一石三鸟。
目前,新闻里说的伊朗央行不再向民众出售外汇,指的是Nima汇率的外汇。不差钱的富豪们还是可以从自由市场高价购得外汇的。
所以为了控制外汇保护政权稳定,政府提高了民众获取外汇的难度门槛,同时政府也在想尽一切办法收回民众手中的外汇,当然,这不是件容易的事。
虽然伊朗政府控制住了关键物资的价格,但由于日常消费品大多靠进口,民众生活还是受到了影响。现在一个普通中产职员的月收入是0万里亚尔(按目前汇率约合美金),德黑兰一个四口之家一个月的伙食费就得万里亚尔,如果再算上租房、汽车燃料和保养费用以及生活上偶尔的非必需性消费,单职工家庭基本都成了月光族。可是如果民众的收入或金融储备是美元的话,生活成本反而会下降,因为房价上涨速度约是外汇的一半,油价去年底虽然涨了三倍,可美元也涨了两倍多。所以部分热爱生活的伊朗民众还是希望手里能攥点外汇,以最大程度维持自己的生活水平。
可是,面对不断贬值的本币,伊朗政府怎么样才能把民众手中保值的外汇抠出来呢?硬的手段是打击那些恶意囤积黄金外汇、投机倒把的民众,数位“黄金大王”、“外汇大王”被高调逮捕吊死。同时,伊朗政府在高压恐吓之外更多使用循循善诱的软手段,即为伊朗民众提供能够替代外汇的保值品。那么这些保值物品是什么呢?
一是伊朗的国产汽车。对,就是满德黑兰大街跑的那种伊朗产标致车。政府配合汽车生产方故意饥饿营销,让国产汽车价格不断升高,升幅甚至超过了外汇的增值速度。于是民众纷纷抛掉手中外汇,用里亚尔挤兑购买国产汽车,而这又进一步催高了国产车价格,形成价格良性循环,一方面外汇涓涓回流到国家手中,另一方面推动了本国的汽车生产和消费,间接带动了钢铁、零配件制造等企业发展。
二是伊朗的股市。伊朗政府动用国家发展基金,向股市注资购买公司股票,推高股市价格,使得今年以来伊朗股市上涨近四倍,从50万点一度冲上万点(最新指数为万点),掀起了民众投资股市的狂热情绪,甚至出现了政府职员专门辞职炒股的奇景。即便德黑兰疫情仍处于一天死60-70人的高峰期,证券交易市场内外依然熙熙攘攘,不少民众抛售外汇进入市购买股票,这样国家通过股市向民众出售股票变相收回了外汇。
此外,鲁哈尼政府还一度想向民众强制兜售石油债券回购个人外汇,最终因议会阻挠,未能如愿。
总之,从微观操作来看,伊朗政府几乎搞起了经济内循环,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制裁和疫情给民众带来的冲击。”①
伊朗面对恶性通货膨胀压力下的一系列操作,与民国时期国统区恶性膨胀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说,像民国那样的垃圾政权,不完蛋就没有天理了。
后记:突然想写这篇文章,一是前一篇文章写西域顺带提到了伊朗,于是突然好奇起了伊朗当年推翻巴列维王朝的革命,结果一查发现果真又是网络公知们在干坏事。
而说起民国和公知,又想到那个网上由公知们广为宣扬的段子,就是民国时知识分子的待遇多么多么好,鲁迅、北大教授们的月工资都能轻松在北平买四合院,但是公知们并没有说以鲁迅的工资,去了上海只能租房。原因很简单,当时的北平地处东北华北交界处,连年战乱,房价能高才怪了。而有关那个时代的北平,《茶馆》和《骆驼祥子》里有非常详细的描述。包括我们在中学时代读过的那些有关民国时代的小说,《子夜》、《家》、《太阳照常升起》等,都很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民国的真实状况,怎奈公知这个群体非蠢既坏,只拿张恨水和琼瑶的情色小说当宝儿,蠢的是公知们的粉丝,坏的是带节奏的公知。
①来自卢克文工作室的文章,作者波王。
文章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文章赞赏收益归原作者所有。经作者同意,原文个别细节有所改动。欢迎大家踊跃投稿,题材体裁不限。详见征稿启事。太祖的放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