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德黑兰 >> 德黑兰建筑 >> 美国施压奏效,日本同意出兵中东,伊朗总统
自年5月美国单方面宣布退出伊核协议并分阶段实施对伊朗制裁后,美伊关系剑拔弩张,局势一触即发。美国的制裁给伊朗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石油出口收益锐减,经济发展举步维艰,对外援助一度中断。为了遏制美国的暴行,恢复伊朗的合法权利,伊核协议其他签字方拒绝紧跟美国步伐,依然坚持对伊发展经贸关系,遭到美国的无端指责和连带制裁。
伊核协议签字方“英法德”三国名义上拒绝对美妥协,实际上已停止对伊履行伊核协议义务。失去欧洲的经济补血功能,伊朗处境更加艰难。在这种情况下,德黑兰采取了强硬措施。在美国退出伊核协议一年后的年5月8日,伊朗总统鲁哈尼要求伊核协议其他缔约方在60天内履行伊核协议义务。否则,伊朗将对等分步停止履行伊核协议部分条款。
伊朗的强硬表态给了西方巨大的压力,一旦伊朗的核计划不可逆,对美国的中东战略将会产生无法估量的后果。今年6月,为了缓和紧张气氛,白宫释放了积极信号,表示愿意不设条件与伊朗当局展开对话。不久,德国外长和日本首相相继访伊。德国在伊朗有着巨额投资,在史学界波斯人与日耳曼人被视为雅利安人后裔,德国视伊朗为亲戚,是西方最不愿意制裁伊朗的国家。
德国给伊朗带来了“对伊贸易结算支付机制”(INSTEX),希望通过这一新的贸易结算支付渠道发展对伊贸易,履行伊核协议义务,规避美国制裁。然而“英法德”三国步调并不一致,导致这一新机制始终无法落地。欧洲的新姿态给了德黑兰新的希望,伊朗相信只要欧洲站在正义一边,伊朗没有理由惧怕美国的讹诈。欧洲的力挺进一步坚定了德黑兰抵抗到底的决心。
欧洲三巨头在伊核问题上的立场,给白宫造成了压力。没有欧洲的支持,美国无法在伊核问题上取得突破。为了获得欧洲的支持,美国一边“鼓励”伊欧接触,一边将伊朗污名化;一边制造中东紧张局势,一边授意日本首相访伊。日本对中东的石油依赖高达90%,一旦中东爆发战争,日本的利益将受到巨大影响。在特朗普的授意下,安培晋三以“和平使者”的身份,带着美国的方案四十年来首访伊朗。
令人意外的是,伊朗最高领袖拒绝了美国回到谈判桌的要求。表示只有美国首先解除对伊制裁,伊朗才会同意恢复谈判。安倍的历史性访问未能取得任何实施性突破后,特朗普极为恼怒,随即发生日本油轮在阿曼湾遇袭事件。美国认定伊朗为肇事者,遭到德黑兰的坚决否认。国际社会普遍认为,美国已在伊核问题上陷入孤立,破坏日本油轮是美国为了防止日伊关系走近的预防性措施。
目前,伊朗已于11月6日宣布采取“停止履行伊核协议部分条款”第四阶段措施,向福尔多核设施的台离心机注入铀气,准备进行铀浓缩。而根据伊核协议规定,伊朗只能使用纳坦兹核设施生产浓缩铀,伊朗传递了极其危险的信号。美国为了消化俄罗斯,搞乱了叙利亚;为了消耗伊朗,又搞乱了伊拉克。12月4日,英法德三国联名致信联合国秘书长,指认伊朗拥有可携带核弹头的弹道导弹,该导弹项目违背了伊核协议联合国决议。
更令伊朗沮丧的是,在美国的持续施压下,日本已作出妥协,准备派遣“出云号”直升机航母参与美国主导的海湾地区多国联合巡逻,以查堵伊朗的石油出口,这将导致日伊关系的严重倒退。本月3日,媒体曝出消息,伊朗寻求12月20日前后促成鲁哈尼访日,希望继续做日本的工作,不要上了美国的贼船,以免损害双方良好的关系。据悉,美方已对日伊领导人会晤发放了通行证,要求日本将会谈信息共享。外界推测,日本除了反对伊朗拥核以外,可能还会在巡航行动上寻求伊朗的谅解。鲁哈尼访日之行是向美国传达和谈信号还是发出新警告,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