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黑兰

行走在伊朗高原二

发布时间:2021/3/9 17:58:37   点击数:
手上白癜风注意事项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728/5577583.html

.11.2六晴

己亥十月初六甲戌月癸卯日

厄尔布尔士山及山顶的雪

早上拉开窗帘,雪山映入,扑面而来,在清晨柔和的光线下,妩媚又肃穆,昨晚来的时候,导游就介绍了德黑兰的雪山,德黑兰北面是厄尔布尔士山脉,山的北面就是里海,从德黑兰到里海海滨是二百公里,也就大约三小时车程,伊朗人有着里海情结,德黑兰人节假日驾车出游多是选择里海海滨。里海周边空气湿度大,湿润的空气顺山的北麓上升,到达山顶,夜里凉,水气在山顶形成雪降下来,覆盖山峰,白天日出后雪融化,日复一日,成为德黑兰的一道风景线,现在气候变暖了,以前,都是满山的白雪,现在就是山头有白雪了,果然!

德黑兰街头

站在酒店前水池边,眺望清晨秋日下的德黑兰城。城市由北向南,鳞次栉比,连绵起伏。虽初次到德黑兰,但对德黑兰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德黑兰的英文是Tehran,应该说译名还是挺好听的,以往最多知道的是二战时期的德黑兰会议,还有近几年则是电影《逃离德黑兰》。

街头代写诉状

上午游古勒斯坦宫(GolestanPalace)。古勒斯坦宫位于德黑兰市中心的老城区,是德黑兰古老的历史建筑,也是游伊朗必去的打卡地。在司法部的街口下了车,街口两边有好些人,或侧身坐在花池边,或搬个凳子马扎倚墙而坐,手里都拿着纸和笔,这场景在我们国内很多景点尤其是寺庙类景点常见,多是算命先生,而这里呢?细问方知是代写诉讼书的,也就是我们以前衙门旁代写状纸的先生,呵呵,有意思啊。

宗教领袖像

步行不多远就到了古勒斯坦宫,沿途街道两边竖杆上常看到两个白胡子老头的肖像画,其中一个鹰目阴鸷,还认得,是已故的精神领袖霍梅尼,另一个戴着眼镜,看上去还算斯文,不认识,估摸着是现任的精神领袖哈梅内伊吧,一问,还真是。

古勒斯坦宫

古勒斯坦宫又称玫瑰宫,最初建于萨法维王朝,是王室的官邸,目前的宫殿主要建造于恺加王朝时期,在巴列维王朝时期古勒斯坦宫用于正式的接待,其中最隆重的仪式是礼萨汗和巴列维父子的加冕典礼(萨法维王朝相当于我们的明朝后期,巴列维王朝则相当于我们的民国一直到年)。由11个宫殿组成,每个宫殿都有不同的用途,其中最具特色的是镜殿、大理石殿、钻石宫、通风楼,堪称伊朗的建筑精华。伟岸的大理石王座和华丽的觐见大厅让人感到震惊!其特点和精华就不一一细表了。

而对王宫记忆最深的是,在王宫的庭院里,遇到一群到这里上历史课的孩子们,小女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从我们身边经过,一袭的黑披巾,葡萄般的大眼睛,小女孩们看到我们便热情的打招呼,看到我们的回应,她们围了上来和我们合影,清澈的眼睛,对世界的渴望,让人不忍心看,只想流泪!

参观古勒斯坦宫的孩子们

伊朗国家博物馆离古勒斯坦宫不远,我们到的时候近中午,国家博物馆对面是一个小公园,秋日阳光洒满了角角落落,树荫下长椅上是三三两两的当地人,或读报或聊天,慵懒和悠闲成了这里的主调,真想也这样座上一会儿,可是时间不允许啊!

伊朗国家博物馆

国家博物馆分古波斯文明展馆和伊斯兰时期展馆,两馆各自独立,东西并列。古波斯文明展馆宏伟、高大的券拱顶门脸非常气派,进得里面,分两层,石器、陶器、玉器、青铜器、雕塑等,内容很丰富的,只是没有人讲解,虽然我是学考古的,之前,也读了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编的《古代文明研究通讯》总第八十一期发表的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访问教授、德黑兰大学考古学系法兹里教授(HassanFazeliNashli)于年3月5日至6月4日做的“伊朗考古:从旧石器时代到阿契美尼德帝国时期”十三讲,这是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与考古文博学院合作开设的课程,,主要介绍伊朗概况、环境及伊朗考古学史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旧石器时代至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50万年—BC)的考古学研究状况和基本认识,涉及当地最早的人类与文化、农业的出现和扩散、城市与文明社会的发展、埃兰文明、波斯帝国等重大问题。但具体到博物馆,时间紧,前后一个多小时,又不懂波斯文,很难一一对上号,甚至都谈不上囫囵吞枣,只能多拍照片,回去了慢慢消化。出来再到旁边的伊斯兰时期展馆,也是时间紧,匆匆溜了一圈,惟各种版本的《古兰经》书之精美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

伊朗国家博物馆

古波斯文明展馆

伊朗国家博物馆

伊斯兰时期展馆

中午,导游带我们来到一家“羊肉泡馍”店,一听说羊肉泡,自然与运城、西安的羊肉泡联系起来,充满向往。这是一个比较僻静的街边小店,门脸儿不起眼,进的里面,非常精致,拱券顶红砖建筑,墙上挂着老式马灯,波斯风格,空间不大,布局合理,整洁。在后院的走廊坐了下来,不一会儿,服务生端上一个大圆托盘,上面放的刀叉、捣蒜木棰等餐具,还有一个圆形、红色的塑料巨型夹子,再端上来便是食物,罐形锅盛的滚烫的羊肉汤、薄荷叶、馕,服务生先示范加工调配,将羊汤中油块捞出,用木棰碾压成浆,用夹子夹起砂罐,哔出其内羊汤,再用木棰将罐内羊肉块、番茄等捣碾成糊糊状,将馕蘸着汤就着薄荷叶、糊糊一起吃,这就是羊肉泡了,还好,味道不算难吃。

下午去游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中央银行金库(珍宝馆),这也是游伊朗的打卡地。人很多,排队,严格的安检,不能带任何东西,只能看,大量的黄金、宝石、珍珠制成的皇冠、权杖、刀具等皇家用品,一个用宝石镶嵌而成的地球仪是为镇馆之宝,也作为门票封面图片,红宝石代表国家,蓝宝石表示海洋。转了一圈,觉得也就那样,没啥意思,就出来了。门票20万里亚尔,约合人民币不到20元,导游说,受美国制裁影响,里亚尔贬值厉害,币值不稳,一天里数变!

伊朗被美国制裁四十年,基础设施陈旧,德黑兰太新的建筑不多,这样的国际环境下,伊朗人倒显得淡定,街心公园慵懒读报的人们说明了一切。街上的车多是日、韩系,或者中国车,很少见到豪车。在老城区,见到的大量是低档车,成群的摩托车跟蝗虫一样乱窜,交通极差,一片混乱,似乎没有管理,街上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没有充分燃烧的机油、汽油味,我问导游,为什么这么呛人,被告知,这里被制裁,炼油技术落后,加之本身产油,原油又多,也不需要精炼,所以味道呛人!

出了珍宝馆,驱车出德黑兰,过南郊的霍梅尼清真寺,午后的阳光斜照在建筑物上,一片金黄,四根高耸入天的宣礼塔格外醒目,宣示着威严。沿7号公路一路往南,驱车在高原奔驰,赶往库姆,夕阳斜下,渐隐山后,公路左侧的一个粉红色湖飞过,在一个服务区停下来,黄昏的伊朗高原很美,远处是山的剪影。

望着渐渐隐没在黑夜中的广袤高原,不仅又浮想联翩。伊朗是个典型高原国家,北接里海、南临波斯湾、和阿拉伯海,平均海拔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国家之一。一周被山脉环绕,北面是厄尔布尔士山,西南是扎格罗斯山系环绕,东部是东部山脉,中部是中央山脉,西南部是胡齐斯坦平原。细观世界地形图,好家伙,这伊朗高原不得了,南北的两个山系,向西通过小亚细亚半岛,再跨海通过巴尔干半岛,再向西可一直与法国、瑞士一带的阿尔卑斯山相连,向东则与阿富汗的兴都库什山相连,再向东竟然与我国的青藏高原是一体,这条山系横亘在欧亚大陆南部,其北面是欧亚草原,其南面则是古代文明发祥集中地区,如希腊、罗马、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波斯文明、印度文明以及我们的中华文明。伊朗高原位于中间点,连接东西,难怪古代波斯与中国有那么多的联系,我们丝绸之路也正是顺着这条山系北面的草原地带与与西亚、欧洲联系在一起的。

天擦黑,我们到了圣城库姆,库姆在德黑兰以南70公里,从奥威互动地图看,城市几乎是圆的,犹如一个摊开的大饼。库姆是伊朗的第二大宗教中心,所以有名,是因为这里有圣陵(马苏迈清真寺),霍梅尼当年就是在这里高举反对国王的大旗,推动了伊朗的伊斯兰革命。

库姆清真寺

伊朗是一个具有悠久宗教传统的国家,在伊朗,躲不开宗教,尤其是年后的伊朗是政教合一的政体,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宪法规定,伊朗的国教是伊斯兰教什叶派十二伊玛目支派,宗教领袖、总统等主要国家领导人必须由什叶派穆斯林担任,伊斯兰教是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大家都知道伊斯兰世界分逊尼派和什叶派两大派别,大致说来,在穆罕默德去世后,追随其婿阿里并承认他是唯一合法继承人的穆斯林派被称为什叶派,什叶派只承认阿里及其后裔才是合法的继任者,称其为伊玛目,并以阿里为第一代伊玛目。什叶派教徒在伊朗占到百分之九十以上,但在整个伊斯兰世界,什叶派是少数派,是与逊尼派相对立的派别。什叶派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又衍生出了很多支派,其中十二伊玛目派就是其主流支派。十二伊玛目派作为伊朗的国教,因承认十二位伊玛目而得名,伊玛目本意是站在前列的人、礼拜时领拜的人,而什叶派的伊玛目则专门用来指称阿里及其直系后裔,或政教合一的最高宗教领袖。由于什叶派的伊玛目在发展过程中多被迫害致死,信徒们对伊玛目的崇拜导致了对伊玛目死后的陵墓崇拜,因此,什叶派穆斯林除了公认的朝觐麦加、麦地拉和耶路撒冷外,还朝拜本派的圣地、圣陵,在伊朗,著名的圣陵地有马什哈德、库姆。

库姆清真寺

库姆是第八伊玛目的妹妹法蒂玛·马苏迈在库姆的死难地和陵地。清真寺位于市中心,围绕着圣陵还建有神学院。这里灯火通明,高高的宣礼塔耸入云端,构架宏大的拱顶伊旺、洋葱头式的建筑,到处是虔诚的信徒,很多是来自巴基斯坦的、阿富汗等国,外国女士进入需换上清真寺准备的披巾,一位有博士文凭的45岁老教女带我们参观并为我们热情讲解,令我们惊奇的是她竟然拿出中文游客指南,然后以纯正的英语,轻声细语、慢条斯理的为我们讲解,我们惊呼建筑的伟大、金光灿灿的圆顶发射出光芒,按耐不住先四处走动拍照,此时,她会停下讲解,静静的等我们,极大的耐心和虔诚让我们感动。

库姆清真寺

中院正在举行仪式,一大群男信徒(有数百人)聚在一起,大声唱着重复的歌并猛捶自己的胸部,动作之夸张、情绪之高昂让我们惊呆不已,听不懂他们唱的是什么,问了导游才知道,他们为没能亲自救一千多年前被迫害死去的伊玛目而自责,一个老者眼睛里闪着晶莹的泪花,信徒们普遍具有受难情愫、赎罪思想和殉教精神,宗教狂热可见一斑。再进入一个院子,地上是大片的毛毯,男女老幼信徒都有,多以家庭为单位,或在叩拜,或在读古兰经,其专注其虔诚令人信服,桌几上放着好些小圆饼式的垫片,是给信徒们叩拜时使用,置之地上,额头正中正好触及为好。

库姆清真寺

从圣城出来,司机Hamed带我们到了库姆北郊的麦兹塔姆购物中心吃晚餐,这是一个郊外的商业广场,与德黑兰的老城比,这是一处纯现代化的购物中心,可谓高大上,二楼是餐饮,有很多摊档,吃什么选择好难,最终我们享用牛肉烤饼、石榴汁。

吃完饭已经是晚上九点了,再出发去卡尚,路上在手机的记事本写着今日游记。

夜里11点,进入卡尚市。这是座古老的城市,类似于平遥古城,都是古建筑,我们到了市中心略偏东南的地方,离开主街道,进入胡同,胡同很窄,错不开车,有的地方需巧妙会车才得通过,入住一个名为ManouchehriHouse庭院宾馆,我住北房西头房间。据导游讲,这个院子有五六百年历史,由于主人在国外,院子已经年久失修破败不堪,前些年才维修作为宾馆。时值子夜,我带来的电热壶派上用场,烧了壶水,泡了杯绿茶,坐在院内台阶上,抽烟,周围一片静谧,打量这座古老的民宅,类似于我们的四合院,有北房、南房、东房,二层建筑,南面是砖砌成拱屋顶的伊旺,伊旺(Iwan),是伊朗及中亚一带特有的建筑风格,查百度,11世纪后,中亚和伊朗等纪念性建筑逐渐强调一个正面,形成这样一个重要特征,即建筑物正面中段檐口升高,正中设一个通高的大凹龛,上面是半个拱顶,凹龛底上深处是门洞,这个龛就叫伊旺,伊朗国家博物馆的正面大门就是一个大伊旺。院子南北狭长,较周边房子要低凹,有伊朗院子的标配:长方形水池、石榴树和无花果树。仰望长空,是黑漆的苍穹,参宿就挂在东边房上,清晰可见,没想到在这里能看到熟悉的参宿。而在中国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春节之时,傍晚出门一抬头,参宿高挂南天,是时,天下皆春,所谓"三星高照,新年来到"。

今日行程:1.古洛斯坦宫Golestan---2.伊朗国家博物馆---3.伊朗传统餐厅午餐(伊朗羊肉泡馍)---4.伊朗国家珍宝馆---5.库姆马苏迈圣陵---6.库姆麦兹塔姆购物中心晚餐。

作者:吉琨璋

责编:明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kairui.com/dhljz/9719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