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德黑兰 >> 德黑兰历史 >> Note3十三种辞格之递进amp
李显杰《电影修辞学:镜像与话语》
3.递进—强化的情绪和意念
所谓“递进”辞格,指的是以多个镜头的连续呈现或交叉组合方式,并常常以逐步加速的节奏,来强化某种特定的情绪或意念的修辞手法。p
画面的景别和镜头的角度以及声音的组合上也都遵循着“递进”的原则,景别上从最初的全景镜头,逐步过渡到中景镜头,再到中近景,最后是特写和大特写。p
4.叠印—时空的“折叠”与意向的迭加
叠印是电影修辞中一个具有独特表现力的修辞格,比弗尔将叠印定义为:“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镜头呈现于同一画面之内的光学技巧,这里一个镜头叠在另一个之上。”比弗尔的定义是从技术角度着眼的。p
从修辞角度看,叠印其实是对时间和空间的“折叠”,即从时间角度讲,叠印将叙事的线性时间打断,而将过去时间中的事件(影像)或将来时间可能发生的事件(比如幻想中的影像)与当下时间内发生的事件(影像)共处此时;从空间上看,叠印则是把两种以上的空间叠加起来,而营造出一种特殊的多重并置空间。p
从功能上讲,叠印所构造的这种时空“折叠”与重塑,打断了动态的叙事进程,将不同意义指向的影像画面叠印在一起,往往给观众提供出一种非常独特的视听“奇观”,实际上具有了一种意向迭加的“混杂”效果,使观众不得不进入到种辨别、猜想、比对的思考状态中,进而去建构、印证、比较、遐想等多元指向的意义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成是对故事的线性叙事进程的一种阻断,它使观众从对故事的迷恋中跳脱出来而对故事的动机和思想产生兴趣。p
在哲学的意义上,可以说叠印修辞对时空的“折叠”,体现着人类改造“现实时空”,合并“自然进程”,并置心理与现实、思想与形象、可说与可见的自由创造能力,是人类审美地把握自然、改造自然的“类本质”能力的象征性揭示和艺术性显现。p
5.重复—时空与意向的扩展、深化
叙事意义上的“重复”手法主要起到时空进程的省略和情节刻画上的概括作用。
修辞意义上的“重复”辞格,其功能与其说是对时空的概括和压缩,毋宁说它是对特定时空的强调和扩展;它主要是通过镜头乃至段落的“重复”来达到扩展时空,实现其刻画和突出某种心境或意象,而达到深化人们对影片中心意象的感知之修辞目的。p
为了突出和强调这一事件作为影片的中心意象的重要性和象征性,导演启用了“重复”辞格,使镜头中的影像一而再、再而三地在银幕上得到反复的表现。这种重复镜头从时间上讲,是对时间的绵延—使瞬间拉长变成了“片段”;从空间上看,则通过从不同角度的展示,使这一事件的风貌得到了多侧面的、更为丰满的展示
实际上扩展了这里的画面空间,从而使一次事故变成了一次美丽的“飞翔”,使叙事变成了对影片主题意象的抒情性表现。p
更为?严格意义上的“重复”辞格的运用,是将一个镜头原封不动地重复再现,这类“重复”镜头更多地偏重于对时间进程的“折叠”。p
“重复”辞格的运用,使影片中的时间有了回溯性,同时打破了影片文本常态时空的拘囿,它使影片的中心意象—那些与主题意蕴密不可分的形象、场面或段落得到了拓展和深化,从而有力地强化了观众对这些意象的注目和感悟。p
6.闪现—瞬间的印象与暗示
“闪现”,是从阿里洪关于电影语法的术语中借来的一个词语。阿里洪在其著作《电影语言的语法》中描述了许多电影画面转换和组合的具体手法,其中对“闪现”的描述是这样的,“在场面的转换中,如果在一个镜头的结尾和下一个镜头的开始依靠同一个因素,这一因素可以在每个镜头中起着不同的作用。观众最初以为新的场面是他前面看见的那场戏的一部分,但是他突然明白这是新的一场戏,中间隔了一段时间”,”用闪现’的场面转移可以增强视觉上的惊人效果。”阿里洪的概括是有道理的,“闪现”手法的运用的确给人一种出人意表的修辞效果。但阿里洪所描述的这种手法所强调的主要是一种情节结构、视觉转换上的修辞效果。p
辞格意义上的“闪现”则不是这种用于画面转换的手法,而是在一个形象组合中突然插入一个瞬间的极短镜头,意在强调某种印象或某种暗示。p
“闪现”辞格所具有的修辞功能,它不提供确切的含义,只是给你一个瞬间的印象,至于这个瞬间印象所产生出的暗示性信息,则交由观众来猜想。p
作为“闪现”修辞的主要功能,就是营造一种瞬间的印象,提供一种作用于观众下意识的暗示性,从而使观众对当下的场面产生一种困惑和不安的情绪进而去推测、猜想其所蕴涵的暗示性信息。自然,从理论上讲,“闪现”辞格也可以“表述”某种美好瞬间的印象和对幸福、甜蜜等信息的暗示;但由于这种手法呈现形态上的“突兀”性及含义上的隐晦性,在电影实践中更多地被用来呈现晦暝的、阴暗的和惊悚的画面与情感。P
7.插入—制造间离与联想一般的叙事性“插人”镜头,主要起到一种情节结构上的概括和交代作用,像《公民凯恩》中插人的那一段长达八分多钟的新闻资料镜头,是对凯恩生平的概括性描述和其公众形象的交代;像《德黑兰43年》中插人的大反攻场面,是对二战整体战局的战略性转折的一个全景式概括性描述。这类插入镜头自然也具有其叙事意义上的修辞效果,比如,扩展叙事范围,增加影片的叙事信息含量等。但它们的主要作用在于弥补和缝合影片叙事信息上的不足或加强影片的叙事概括力度。p
作为辞格的“插入”镜头则不然,它不是对情节的弥补或补充,而是有意打破情节的常态叙事流程,造成情节的“阻断”,使其结构上出现“缝隙”,从而制造出某种“间离”效果以引发人们的思考和联想。p
“插入”辞格的主要修辞功能是制造“间离”效果,即促使观众从对影片情节的迷恋中跳脱出来,保持一种清醒的思考态度,进而对影片的思想与情怀作出自己的判断和理解。正如布莱希特(BertoltBrecht)所描述的,“这种间离’(Vertremdung)技术的目的,是使观众对舞台事件采取一种寻根究底的态度;至于它所采用的手段则是艺术的。”①虽然布氏所论主要是针对舞台表演艺术的,但其强调“间离”效果,旨在“消除观众的这种迷恋幻觉的倾向”的基本理论指向,作为对影像“插入”辞格的功能特征概括也是恰如其分的。p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