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德黑兰 >> 德黑兰历史 >> 三巨头的雅尔塔会议,一个比一个老谋深算
德黑兰会议结束之后,随着各国矛盾的加深,看似强大的盟国处在崩溃的边缘。为了解决潜在的利益问题,“三巨头”在雅尔塔举行了第二次会晤,史称“雅尔塔会议”。
年2月期间,丘吉尔与罗斯福在马耳他会面,双方就苏联问题达成了共识,这为反法西斯联盟打造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雅尔塔会议也将斯大林与罗斯福的个人关系提高到了新的高度。
整体而言,雅尔塔会议的气氛是良好的,会议一直在既定的轨道上前行。在与斯大林的会谈中罗斯福提出战后重建的设想,他认为随着美苏关系的加深,反对势力也会活跃起来。为此必须建立起永久的和平机制,这也是美国人关于成立新的国际组织的设想。
对于英美两国的提议,斯大林表现的忧心忡忡。斯大林满心忧虑地接受了这一提议,但仍然保留着“否决权”,这也为战后冷战局面的形成埋下了祸端。有关雅尔塔会议的内容,现在已经写了很多,对于会议所做的决定,人们大多都很清楚。但会议争论的主题却发生了变化。
雅尔塔改变世界格局的八天(新思文库)京东旗舰店¥56.1购买早在德黑兰会晤期间,罗斯福和丘吉尔就坚持将德国分割,以此来避免新的战争的出现。但苏联对分裂德国的设想表示了怀疑,斯大林认为划分势力范围可有可无。因此会议出现了胶着态势,最后以英美两国的退步而结束。
会议还围绕着领土问题展开了讨论。众所周知,苏联宣布对日作战是有条件的,即把南萨哈林岛和千岛群岛交还苏联。而英国和美国在领土问题上并没有过多的要求,这也是出于笼络苏联的需要。毕竟丘吉尔急需将苏联绑到盟国的战车上,因此退步也在意料之中!
按照今天的眼光来看,雅尔塔会议并未对战后世界的重建工作起到重要作用。可有趣的是,无论是斯大林,还是罗斯福都对雅尔塔会议给出了很高的评价。罗斯福总统甚至说“它是美国历史中,乃至整个世界历史中的一个‘转折点’”,可见雅尔塔会议确实为美苏关系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通道。
虽然“三巨头”会议火药味十足,但也发生了一些趣事。比如在德黑兰会议期间,许多人都发现艾登给丘吉尔写了一个小纸条,之后丘吉尔将纸条扔进了垃圾桶。斯大林当时对这个纸条比较好奇,于是便命令秘书搞到这个纸条。显然,斯大林认为纸条上面涉及英国的政治立场。
正当斯大林与莫洛托夫在使馆花园散步之时,秘书搞到了纸条,斯大林打开一看,顿时乐不可支。原来艾登写道:“温斯顿(指丘吉尔),您裤子的拉链开了。”,而丘吉尔则回答道:“谢谢,老鹰不会从窝里掉下来的。”由此可见政治大佬的想法似乎有些骨骼清奇!
不仅如此,斯大林的脑回路也似乎与众不同。年夏,丘吉尔在大选中失利,工党领袖艾德礼接替了他的职务。在波茨坦会议期间,英国著名的工人运动活动家贝文也随艾德礼参加了会议。有一次贝文在洗手间就碰到了斯大林,双方发生了一些趣事。
贝文开玩笑说:“在资本主义世界里,公厕是唯一地方,只有在这里劳动人民才能够用双手掌握到生产资料。”显然贝文话里有话。斯大林很快反应了过来,狡猾地说:“在社会主义世界也一样。”可见会议的斗争不仅在会场上,也在私下里。
言归正传,雅尔塔会议虽然是一场关于反攻纳粹德国的关键性会议,但实际上会议暗藏机锋。会议主要围绕着战后重建工作和利益分配问题展开了争夺。众所周知,斯大林一直对波兰不怀好意,为了笼络苏联,英美两国同意苏联侵占波兰东部领土。显然这是一场胜利者的会议,弱者无法参与瓜分。
此外,会议制定的大部分协定带有明显的大国主义倾向。以中国为例,会议通过的外蒙问题就没有经过中国的同意。因此,雅尔塔会议尽管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强权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