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德黑兰 >> 德黑兰历史 >> 罗斯福都帮不了的蒋介石豫湘桂大溃败差点使
很多国人可能会好奇,二战后的中国百废待兴,国力孱弱,为什么能够进入五常。中国进入五常不是像苏联那样靠战绩打进去的,而是靠罗斯福抬进去的。这与罗斯福为二战后规划的国际秩序有关。
罗斯福构想的战后国际秩序,包含三个方面。首先,在国际安全领域奉行大国合作和集体安全原则,这体现为建立联合国;其次,在国际金融和贸易领域采取有监管的自由贸易和市场开放的原则,这体现为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第三,在国家内部治理中倡导民主、社会正义和保障人权,将人权、安全和贸易作为并列的国际关系常规议题。
在这个构想中,大国合作指的是美英苏中四国的合作。罗斯福本想将所有小国解除武装,仅仅由这四个国家担任世界警察,并由四国对威胁世界和平的国家实施军事行动消除威胁。很难想象一个领导着二战的盟国领袖具有如此纯粹的理想主义色彩,最后在联合国宪章中罗斯福的理念虽然得到实现,但还是打了不少折扣。尤其是四大国的设想就遭到多种挑战。
年德黑兰会议上,当罗斯福提出四警察设想时,苏联和英国都对中国入常表示反对,尤其是苏联。苏联和英国都对中国孱弱的国力表示不屑,他们反问罗斯福,一旦需要中国出面维持国际秩序,中国根本没有能力履行国际警察的义务怎么办。除了轻视,丘吉尔的现实利益考虑是担心中国入常以后会收回香港;斯大林的现实利益考虑是他不希望苏联在远东的地位和利益受到中国的挑战,尤其是当时的苏联正在与民国就外蒙地位进行谈判,中国入常会极大增加中国的筹码。
罗斯福对中国入常的意见非常坚决,他的战略目标是在亚洲拥有一个可以抗衡苏联的盟友,这一点也说服了丘吉尔。丘吉尔与斯大林做出让步,最终以罗斯福同意丘吉尔拉法国入常为补偿,将中国抬进了五常之中。但是这样一个天上掉下来的好事,差点让豫湘桂大溃败给毁掉。
豫湘桂战役,是日本于年4月至12月间为打通中国大陆到东南亚的陆上交通线,为南洋日军提供后勤补给进行的大规模攻势作战。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大败,8个月中损失兵力兵50-60万,丢掉4个省会和座城市。彼时二战已近尾声,豫湘桂战役后不到半年法西斯德国就宣告投降,8个月后日本也宣告投降。可以说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和垂死挣扎的回光返照相仿。在这种情况下让日军打败,直接导致中国的国际地位直线下降,五常地位都几乎不保。
在年的“开罗会议”上,中国作为四大国之一,取得与美英苏平起平坐的地位,共同协商战略反攻与战后国际局势安排;在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中国就被排除在外,由美英苏三巨头协商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的问题。在雅尔塔会议之前,美国曾经希望美械武装的国民党军能够承担起反击日军的重担,减轻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和伤亡。但是豫湘桂战役的溃败使得美国认识到即使有美械装备,国军依然在日军面前不堪一击,实在是指望不上。因此在雅尔塔会议上,美国开始游说苏联终止与日本不作战的协定、对日宣战,作为补偿,英美不再支持中国蒙古国回归的诉求,改而支持维持外蒙古现状,这是导致外蒙独立出去的临门一脚。
本就对中国跻身五常心怀不满的英苏,在豫湘桂大溃败后很想再次取消中国五常地位,罗斯福也对国民党的腐败堕落非常不满,对国民政府严重不信任。在雅尔塔会议上的让步既是对英苏的安抚,也是实在觉得指望不上蒋介石政府。为了少死一些美国大兵,为了保住中国的五常地位,美国擅自把中国的利益拿去和苏联做了交易。确实屈辱,但是有什么办法。东北、华北、华南等地的大片国土还是日军占据着,要不要收回来?自己没本事赶走日军,是指望美国人替你赶还是苏联人替你赶?人家两国的子弟付出巨大的伤亡收回来白送你吗?说到底是自己没本事,美国不拿中国利益做交换,难不成拿美国利益做交换请苏联出兵东北?
半年之后,苏军撕毁日苏和平协议,万苏军横扫70万关东军;几天之后美军在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日本投降。中国终于将失地收复,不再山河破碎。但是一个孱弱的国家重新屹立起来还需很多努力,在70年后,中国才终于实现了民族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