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黑兰

如果没看导演笔记,我永远不懂这部电影这么

发布时间:2023/12/26 15:14:05   点击数:

看这部电影之前,这样一句评价吸引了我:

“与其说这是部电影,我更愿意称它为一部纪录片。”

为什么呢?

因为这部电影中有三分之二的剧情都是在记录法庭上嫌疑人和法官的对峙。

而这部电影最让人惊叹的也就是它打破了虚拟和现实之间的界限,让你误以为这是真实发生的一次案件记录。

电影的故事确实取自真实事件,但是拍摄过程却并非完全的真实。

《特写》这部电影看似是以真实的手法拍摄,被称为“纪录片般的纪实”,但纪录片本就是一种“伪造的真实”。

来看看纪录片的定义——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

纪录片是一种艺术的展现形式,而艺术本就是一种虚假。

毕加索说,艺术并不是真理,艺术是谎言,然而这种谎言能教育我们去认识真理。

《特写》这部电影又带我们看到了怎样的真理呢?

第一遍,我没看懂。

这部电影是年在伊朗上映的电影,豆瓣评分8.8分,导演是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阿巴斯是伊朗具有传奇意义的一位导演,他也是伊朗首位在戛纳电影节上拿到金棕榈奖的电影导演。

阿巴斯并不是一位科班出身的导演,并且一开始的职业生涯和导演无关,他画插画,设计海报,后来开始拍摄短片和广告,积攒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之后便开启了导演的生涯。

阿巴斯是世界影坛少有的大师,善于从平凡的事件中揭示人类最深的情感,他的电影风格独特、语言简约却蕴含着深刻的观念。著名电影导演戈达尔、黑泽明都对他推崇备至,黑泽明称阿巴斯的作品是“无与伦比”。

代表作品有:《樱桃的滋味》(金棕榈奖获奖作品)、《随风而逝》、《何处是我朋友的家》、《特写》、《合法副本》。

今天要说的就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特写》。

《特写》的故事来源于一个真实的事件,记录在德黑兰的一个年轻人因诈骗被捕的案件。年轻人假装成一名著名导演去到好几个家庭之中混吃混喝,大谈特谈想要拍电影,并且想要通过这些人来集资拍电影,最终被识破身份,送上法庭。

这是一件看似很简单的事件,但是导演通过一定的悬念剪辑,法庭上的对峙与自白,来展现一个普通下层群众,失去工作又失去家庭的落魄人群,来展现群众内心的挣扎与精神世界的向往。

虚幻和现实在这部电影中找到了交集点,年轻人想要扮演的导演在最后竟然现身了,并且骑着摩托车带着这名年轻人去拜访那些曾经被年轻人诈骗的人家,年轻人见到导演第一眼就泣不成声。

这眼泪之中有激动,有懊悔,也有羞愧,我认为更多的是一种被拯救的感觉,导演在这一刻真正成为了某个人的救世主,他从电影的幕后走出,像他拍摄的电影一般,将电影的梦带到了现实,给了某个人圆梦的机会。

也是经由这一幕,真正戳中了我的内心,感谢阿巴斯的浪漫让我在电影中见证到了电影导演的魔力,他不仅仅是幕后的造梦者,也可以成为现实的圆梦者。

第一遍看的时候,感觉就是个很简单的故事,但是看了在阿巴斯的《樱桃的滋味》这本书中,记录了一些关于《特写》拍摄的笔记,阅读之后,再看这部电影,觉得每个镜头都值得玩味。

在《樱桃的滋味》中,阿巴斯写道:

“《特写》拍摄审判那场戏时,我计划在真实的法庭上使用三台摄影机。……一台摄影机坏了,而另一台噪音非常大,我不得不把它关掉。最终我们只好把唯一一台能工作的摄影机搬到另一个地方,这意味着错过了萨布奇安的连续镜头。因此,在仅仅一小时的审判结束及法官因为很忙而离开之后,我们又关起门来拍萨布奇安,拍了九个小时。最终,我们在法官不在场的情况下重新创造了大部分审判场景。”

我这才惊觉,原来大部分在法庭上的那一场漫长,看似是“实景拍摄”的镜头实则大部分都是导演伪造的。

这种一直被观众默认为真实拍摄的场景竟然是这部电影中导演的最大谎言之一!!

电影中让人感受到梦幻与不真实,甚至能够让人感受到导演强大造景与奇妙构思的场景很常见,但是让人误认为是真实,甚至直接能够代入真实的场景却十分难得,这种尺度的把控能力让人惊叹。

在这种“伪造的真实”之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真实,这大概就是《特写》这部电影讲述的真理所在。

如果不是《樱桃的滋味》这本书中导演的亲自讲述,我大概一直不能明白这部电影的精妙所在。

¥3樱桃的滋味阿巴斯谈电影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78购买#电影推荐#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kairui.com/dhlls/10249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