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黑兰

总结今年看了200多本书,推荐50本

发布时间:2017/10/20 9:38:23   点击数:

今天的内容,是我的读书总结。

从前两年开始,我就没有特别去记录读书数量了。粗略估计,今年大概读了多本,比去年多一些。大体还是文学书籍为主。

多本书里,我觉得值得推荐并写了书评的,有90来篇。然后,今天又从这90本里选了50本书,作为年度推荐。

本来是计划写个十佳的,但是好书实在太多,就50本吧。内容可能有点长,不过我觉得还是值得一读的。

tips:点击蓝色的书名,可以直接进入详细的书评文章。我按类别分了一下类,方便大家阅读。

文学经典

01

《呼啸山庄》

作者:艾米莉·勃朗特

这是1月读的,读的很爽。

你会发现真正能超越时间的经典之作,一点都不会显得陈旧。《呼啸山庄》呈现出了一种超然的态度,它不试图让人感动,而力图使人惊异,但是作者对这种惊异毫不在意,她以一种更广阔的视角看待她所创造的世界,不局限于一种道德。

02

《了不起的盖茨比》

作者:菲茨杰拉德

这也是1月读的。

一开始,我以为这是一个爱情故事,结束之后,才发现,它讲的和爱情无关,而是一种人生根本性的难题,亦即,人生的徒劳感。

在我看来,《了不起的盖茨比》所以了不起,是因为它道出了许多人的焦虑。那道绿光不仅仅是爱情,而是一种依靠和慰劳,得到它,就好像是有一个人拍拍你的肩对你说,“你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我们许许多多的人,都走在这场旅途中。在一个爱情故事的外壳之下,是我们所有人不知所措的内心。

03

《包法利夫人》

作者:福楼拜

这本是2月读的。我从这本一百多年前的书中看到了一些仍然存在于今天的问题,比如,何为有意义的生活,怎么追寻有意义的生活?

也许这就是经典的魅力,在所谓对浪漫主义的嘲讽和反对,对小说技艺的增益之外,我还看到了模糊的现代的影子。其中婚礼一章写得太好,简直让人不知道怎么办。

04

《看不见的城市》

作者:卡尔维诺

这本也是2月读的,是重读。这本书是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精巧之作,他虚构了五十五个城市,通过忽必烈与马克·波罗的对话将它们呈现出来。

这是一本充满趣味的书,卡尔维诺用他独特的想象力,呈现了城市的各种可能,你可以把这看做纯粹是形式的创新,或者想象力的实践,你也可以从中看到作者关于城市的思考。

05

《安娜·卡列尼娜》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这是4月读的。整本小说,出场人物多达人,但是读完全书,没有一个你会讨厌的角色。

这是托尔斯泰的独特与牛逼之处。正如很多人说过的那样,他几乎半神,对每一个人物都能够设身处地的为他着想,每一个人都有性格上的缺点,每一个人都可能做过错误的决定,但是托尔斯泰不审判任何人。这是托尔斯泰的真正伟大之处,他把人摸透了。

06

《蒂凡尼的早餐》

作者:杜鲁门·卡波特

这本是5月读的。杜鲁门·卡波特是一位声明狼藉的作家,一个同性恋者,一个出入名流终于不被名流接受的人物。这本书是他的代表作,不长,很好读。它是写给年轻,写给城市的。

如果你正好年轻,并且在城市里生活,会喜欢这本书。因为它写出了那些无名的焦虑。我会想起二十出头时候刚刚在城市试图生活下去时候的感觉,时而轻盈,充满抱负,时而孤独,心里发毛。

07

《佩德罗·巴拉莫》

作者:胡安·鲁尔福

这本是6月读的。《佩德罗·巴拉莫》是一本令人晕眩的小说。

他的作者是胡安·鲁尔福,马尔克斯曾受他影响,并对他的小说赞誉有加。不过他一生只出过两本书,这是其中一本。这本书最妙的地方不是内容,而是形式,作者打乱了时间和事件,一切都支离破碎,但是有迷雾的美感。也许你不会喜欢,但是你应该尝尝这种小说。

08

博尔赫斯的小说

包括:《恶棍列传》《小径分叉的花园》《杜撰集》《阿莱夫》《布罗迪报告》《沙之书》。这是8月读的,很爽。

关于这六本书我写了一个多字的文章,点这里可以查看。

博尔赫斯不光是个拿小说来思考的哲学爱好者,他是真正的小说家。他懂得叙事的技巧,善于制造悬念和惊异,他吸收科幻和侦探小说的元素,将史诗和民间故事的传奇性融入自己的小说里。难怪人们称他为“作家的作家”,因为不管是哪一种写作者,都能从他那里得到养分。

09

《洛丽塔》

作者: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这是10月读的。读完《在德黑兰读洛丽塔》之后,把《洛丽塔》也读了。以前以为是一个大叔和萝莉的爱情故事,结果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讲的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侵占,不过故事并不是从受害者出发来讲的,而是从施害者一方叙述的。

这才是这本书最特别的地方,他让“一个虚荣、残忍的坏蛋”成为主角,让我们听他说话,受它蛊惑。就像很多历史,都是由胜者来说的,受害者只是描述的对象,他们是失语的。

?关于这本书的书评点击这里。

极权

10

《被禁锢的头脑》

作者:米沃什

这本是1月读的。

阅读米沃什的这本《被禁锢的头脑》,从始至终,都伴随着一种熟悉的陌生感。这本书讲述的是发生在波兰国土上的事情,但是,只要你对中国的近现代史有所了解,就能从中读出似曾相识的味道——一种苦涩的味道。

这本书如书名所示,写的是在极权国家体制下知识分子的处境,人民的思想改变过程。在这本书里,米沃什不仅写下了他的分析,还通过对几位朋友的画像式小传具体的呈现了这种种词语在现实中的复杂。米沃什所做的并不是谴责身处其中的个人,而是通过反省和观察,带领我们走进这个过程,看见它,了解它,才不会再次陷落其中。

11

《天鹅绒监狱》

作者:米克洛什·哈拉兹蒂

这也是1月读的。

审查制度并非只有我们想象中的禁止手段,那只是整个制度中的一环,而要使这个制度运转良好,并发生作用,还有很多其他工作。并且,审查制度也是会升级的。

审查制度是怎样发生作用的?为什么它能长时期的保持威力?

12

《在德黑兰读洛丽塔》

作者:作者:[美]阿扎尔·纳菲西

10月读。

一开始,我以为它只是一本关于《洛丽塔》的解读之作,却不料,它更像是一本回忆录。

在德黑兰,在90年代的德黑兰,所有的公共娱乐活动都被禁止,所有的电影和戏剧都经过审查,人们不准喝酒,不准跳舞,不准唱歌,不准听未经审查的音乐,不准看未经审查的书。读《洛丽塔》无疑是犯禁的行为,所以,连“读”这个动作本身都别有意味——它代表着反抗和自由。而这本书,写的正是反抗和自由。

?关于这本书的书评点击这里。

13

《被淹没和被拯救的》

作者:[意]普里莫·莱维

10月读。

普里莫·莱维是个化学家,年出生于意大利都灵一个犹太家庭,年,莱维因参与反法西斯运动被俘,被送往奥斯维辛集中营。莱维经历了人间地狱。他幸存下来,在战争结束后回到都灵继续从事化学工作,但他并没有脱离那一年的阴影。

年,莱维出版了第一本关于奥斯维辛的回忆录《这是不是个人》,此后他一直在这个主题上写作、思考、讲演,直到年4月11日,他在都灵寓所跳楼自杀——在离开奥斯维辛40年后,普里莫·莱维死于奥斯维辛。《被淹没和被拯救的》是他生前最后一本书。

?关于这本书的书评点击这里。

文革

14

《上海生与死》

作者:郑念

4月读。《上海生与死》的作者是郑念,写得是她在年至年间的遭遇。

这十几年间,她有六年半被关在监狱,剩下的时间则被严密监控。如果你对中国现当代史稍有熟悉,就会知道那段时间正好是文革时期。文革不是敏感词,课本中早已承认这是一个历史错误,但如果你要细究文革到底是怎样发生,有何种伤害?答案就语焉不详了。这本书,充满了细节,得以补充大历史叙述下的缝隙。

如果说这本书有什么作用的话。它使你看到人的极限,你可以看到荒唐和残忍,坚持和尊严,然后选择,你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15

《一滴泪》

作者:巫宁坤

4月读。读完郑念的回忆录《上海生与死》,以及巫宁坤的回忆录《一滴泪》后,我终于相信,人性可以多美好,就可以多丑恶,世界可以多繁华,就可以多凋敝。

《上海生与死》写的是一个上层人士的受难,《一滴泪》写的是更有代表性的知识分子的更长时期的受难,从“肃反”到“反右”到“文革”,他写下了大历史所遗漏的细节,写下了被虚掷的人生,还有许许多多和他一样受难的人,以及那些参与压迫和罪恶的人。

《一滴泪》不仅是一个人的泪,他记下的是一个发了疯的时代。

16

《遍地风流》

作者:阿城

5月读。这本书,据阿城讲,是少作。全是短篇,全是普通人,但是在大时代下的普通人。其中大半涉及文革,但是他不用大笔去写,他写的是细节,是阴影,是不被谈论不被提起的心思。

他常常写一个普通人,好好生活着,却遭遇荒诞,从他身上,自然可以看到时代残忍,但是他不从时代写起,他挨着人写。谁在乎一个人喜欢听戏,谁在乎一个小孩如何在运动中成长,如何懵懂的发现爱情,谁在乎一个老人心中的念想,谁在乎一个人的洁癖……

阿城在乎,于是我们回看文革,回看历史,有了另一种视角,一种把人放进去的视角,一种看得见人的视角。

17

《寻找家园》高尔泰

7月读。《寻找家园》是回忆录,也是散文作品,全书分为三卷,一卷“梦里家山”,从小时候写到二十岁艺专毕业;二卷“流沙堕简”,全书最吃重的部分,记述了反右、文革等多次运动中的遭遇,以及一路上相逢相识的人,此卷浩浩荡荡,一篇篇下来,高尔泰从二十岁的少年,变成了白发满鬓的中年;三卷“天地苍茫”,写文革之后,高尔泰先后去北京,回兰州,又到成都、南京,莫名入狱,最后漂泊海外的经历。

除了历史意义上的价值外,这本书还有两重我以为很重要的价值,一个是美学上的,一个是精神上的。其一,高尔泰文字极好。其二,绝境之中,人性看得清楚,精神的力量也因此凸现出来。

18

《牛鬼蛇神录》

作者:杨小凯

9月读。这本书在豆瓣上搜不到。它是一本禁书,或者也不能说是禁书,因为它不是出版了然后遭禁,而是根本就无法出版。

从书名即可看出,写的是文革。杨小凯年只有19岁,因为一篇《中国向何处去?》以反革命罪行被捕,判刑十年。这十年,他经历了看守所、劳改队、监狱,结实了许许多多牢中的犯人,这些人中,既有因言获罪的“政治犯”,也有因为扒窃和男女关系而入狱的刑事犯,经由杨小凯的文字,我们从这些牢友的故事里,不妨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残酷真相。

?关于这本书的书评点这里。

社科/思想/哲学

19

《乡土中国》

作者:费孝通

2月读。《乡土中国》属于中国社会学领域的名著经典。虽是经典,读起来却很轻松,因为这本书原是费孝通年在西南联大教书时的讲义,不是论文。

费孝通在这本书里所做的,不是田野调差或者个案分析,而是对中国基层传统社会进行解剖。

鲁迅总是批判国民性,可是光是批判并不管用,找出其中何以至此的原因,才更科学。如若想要了解中国,特别是中国社会的形态,这本书确实帮助很大。

20

《我的凉山兄弟:毒品艾滋与流动的年代》

作者:刘绍华

2月读。这本书是去年深圳读书月评选的年度十大好书之一,内容是人类学家刘绍华在对四川大凉山地区的毒品和艾滋猖獗等问题的调查和思考。

作者认为,海洛因和艾滋病只是表症,这一切不过是凉山诺苏人(彝族人)在遭遇20世纪现代化过程时的副产品。

这本书不仅能帮助你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了解一个你从未了解的民族和他们在时代中的选择和沉浮,更能从别人的故事中看到自己。

21

《西方现代思想史》

作者:罗兰·斯特龙伯格

3月读,非常厚的一本书,读得很幸福。

我们这个时代对心灵的威胁不再是控制和贫瘠,而是“一种无限丰富的虚无”。

罗兰·斯特龙伯格的《西方现代思想史》给了普通读者一个机会,他的语言简单清晰,逻辑清楚明白,走笔之间前后相连而不割裂,整个思想史在他笔下缓缓展开,犹如一幅画卷,又像是一个漫长的故事,里面有出色的人物,有激动人心的革命,也有许许多多的问题。

这正是我所以读此书大感兴奋的原因,它重述了思想史,我们多少都了解其中的一点片段,或一两个人物,但是对于它们的变化和互相之间的影响,并未有体系的感知,了解全貌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就像你一直走在山林小道之间,终于登上了山顶,一览众山小,才明白此间的地形原来如此。

22《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

作者:罗伯特·所罗门

6月读。这是一本教材,这本书“不像一般哲学导论著作那样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罗列哲学史上的一些观点,而是完全把读者当成一点都不了解哲学,按照一些大问题来组织材料的。随着讨论的不断深入,自然而然地把读者引入哲学的殿堂。”

所以我们不必从古希腊一路爬过来,而只需要跟着作者去思考一些至关重要我们曾经也许思考过但没有继续下去的问题,比如生活的意义,自我,自由,正义。这本书对于入门真的很有用,读完这本书,你至少会了解这个门内,都在研究些什么。

23

《对伪心理学说不》

作者:基思?斯坦诺维奇

这本书在之前的各领域入门书单里提到过,第一版出版于年,20多年来一直被奉为心理学入门经典。豆瓣上有上千人评价,评分高达9.2分。

这本书对普通读者很友善,语言通俗易懂,轻松幽默,还带有不少案例。虽然是心理学入门,但这本书还和一般的教材不一样,它不是要介绍心理学的历史和主要分支。作者写这本书,是想要正本清源,对市面上流行的心里操控、色彩星座、催眠术、读心术等伪心理学进行反击,告诉普通读者,什么是真正的心理学。

阿城

24

《常识与通识》

作者:阿城

4月读。

这原来是阿城一九九七至一九九八年给《收获》杂志写的专栏,两个月一篇,一篇几千字,看目录,以为谈的是文化,读进去,原来是人体生物学,很混搭。换个词更好——调和。

对头,调和,这是《常识与通识》给我的最大印象,也是它真正牛逼之处。另外,他没有“腔”,没有腔调,自自然然的说话,幽默,有趣,有知识,从前周作人也是这么做的,汪曾祺亦然。阿城难得,因为汉语被污染久了,各种腔调涂涂抹抹,糟蹋了,他正本清源,吾等恍然大悟,原来还可以这样。

25《脱腔》

作者:阿城

5月读。这是阿城的新书,首次出版。书很杂,主要三个部分,一是为《华夏人文地理》所写的卷首语,时过境迁,这些短文字,失去了依凭,草色枯黄。二是关于读书的文章,一些序言,一些散文,等等。三是访谈,谈人生、谈文学、谈文化、谈建筑、谈雕版印刷,什么都谈。

其中和査建英的访谈,《轻易绕不过去》《关于钱德勒》以及写侯孝贤的那一篇《且说侯孝贤》很值得一看。

26

《文化不是味精》

作者:阿城

5月读。这本也是新书。其中关于“文化”的部分是重点。阿城认为,文化和文明是两个概念,文化是我们怎么处理人和人,阶级和阶级,集团和集团之间的关系;文明则更多在于知识的积累带来的成就。文明有高级和低级之分,文化没有。

除了谈文化这个大概念,这本书还进入了电影、绘画、摄影、音乐等诸多领域,蛮吓人的,他什么都能聊,什么都懂。

27

《棋王树王孩子王》

作者:阿城

5月重读。这是阿城最著名的三篇小说,本来计划有“八王”,但不知何故,终于没有写出八篇来。只这三篇,只这三篇,已可以见出阿城何以不一般,不一样。虽然也是写知青故事,阿城写来有元气,酣畅,饱满,响亮。让人看进去,看进去,还会想一想。叙述、语言俱佳,没有别的话好讲了。

28

《闲话闲说》

作者:阿城

5月读。这本书很独特,谈的是中国世俗和中国小说,但不是论文。反而用千字短文串起来,像促膝长谈,然而那文字,分明是下过功夫的。

阿城讲中国世俗,其实观点很简单,他认为中国世俗空间自有一股子活力,中国文化,大致就是世俗文化。可是中国近代,屡次打压世俗空间,损害很大。

这是划重点,闲话闲说不能这么讲,阿城从清廷讲到新中国,梳理了一遍中国近代史,然后考察中国文化,儒、释、道,一一分析下来……话语是流动的,一总结一归纳就干枯了,这是阿城这本书不能复述的好。

散文/游记/诗歌

29

《认得几个字》

2月读。这是张大春的随笔文章,像书名写的那样,谈的是认字这回事。具体来说,是一个个汉字的知识,属于小学范畴,但是他却写出了关于“认字”这件事情的具体细节和故事,将他的一双儿女带进文字,童真铺满了纸面,文章自然妙趣横生。

也许,我们都不必成为文字学家,通晓《说文解字》,熟识甲骨文,但是,对于世界的好奇,请不要忘记,不要在疲惫和舒适中失去了探究这个世界的动力,习字或许够用就行,了解它的来历身世并无何用,然而,正如张大春屡次借由庄子对张容提到的,无用本身自有乐趣。

30

《眼前》

作者:唐诺

4月读。读唐诺,适合深夜。世界是黑的,你只此一人,像武侠电影里全身素黑的夜行者,潜入书本,进入如《桃花源记》所描写的河边山口,豁然开朗。

和很多读古籍经典的书不同,《眼前》不阐释,不解读。也就是说,这本书其实根本不能帮助你更好的理解《左传》,唐诺要做的不是这件事,他撷取,重组,叙述,评论,衍生,他确确凿凿花了一年的时间读《左传》没错,他真的对这本史书了解很深没错,但是他不准备一个章节一个章节的来帮我们解读,他是把《左传》当做材料,来写他自己的文章。他既出入故纸,也带我们关心现实问题。

31

《旧人旧事》汪曾祺

7月读。读完了《旧人旧事》,我发现,除了文字的扎实和美感,还有一层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作者。小说的作者和小说是可以分开的,但是散文作者和他的散文是一体的。我们通过一个人的散文,会在很大程度上认识这个人,读得越多,认识得越深。于是,他成了你的老师、朋友,可以充分沟通,并且永远不会消失的朋友。

我喜欢散文,是因为我喜欢人,喜欢生活,喜欢人间烟火。我也喜欢汪曾祺这个老头儿。

32

《九栋》

邹静之

7月读。这也是一本散文集。一本记忆之书,一潭深水,一座60年代的童年之墓,它像小学课本里的那只甲虫,被油脂包裹成了琥珀,在时间的另一岸闪闪发光。他以童年视角切入文革,达到一种特别的震撼效果。

不论怎么说,《九栋》是这一年我看过最好的文字之一,浑身透出一股时间的凉意,又沉重又轻盈,有时候像一朵白云,有时候变成老鼠的门牙,然而不管什么时候,它总是孤零零的,让人一边拍手一边叹息。33《山中的糖果》邓安庆7月读。散文集,作者邓安庆。邓安庆在这本书中几乎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生活用文字记录了下来,他记录了乡村,也记录了城市,记录了已经逝去的,也记录了正在消亡的,更重要的是,他记录了许多人,以及他自己。他并只是一个人,当他写下回乡时刻,与父母的疏离,乡村的凋敝与陌生,很多人都在文字中被唤醒,这是一代人的故事。看邓安庆的这本新书,心情复杂,一方面是好的散文,一方面又常常想到自己。我们这些漂泊者,父母那一辈留守者,似乎就这样在长长的时间里无法互相抵达了。34

《旅行与读书》

作者:詹宏志

9月读。詹宏志是台湾文化界的传奇人物,他是个成功的文化商人。是的,但是这不重要。在这本书里,他是一个超级书虫和旅行爱好者,一个吃货,一个台湾大叔。

《旅行与读书》是一本真正的游记,并写得好。它有文学感觉,有独特的趣味,并且可浸入。最喜其中《吟诵奥玛·开俨的地毯商人》、《京都觅食记》、《小野二郎的寿司旋律》等篇。

?关于本书的书评点这里。

35

《容忍与自由》

作者:胡适

11月读。胡适的文章很好读,行文用词较为浅显,能够用大家都听懂的语言表达的,绝不用专有名词。很多艰深的话题,在他的笔下都能清清楚楚的说明白。

这本书里谈到的话题,到今天仍然很有意义,比如生活的意义,比如宽容,比如什么是个人主义,比如如何更好的生活,这本小书,可以终生受用。一个健全的人,应该保持宽容的心态,实事求是,扎扎实实的去生活,独立思考,权责自负,不盲目,不轻信,永远保持对世界的好奇,永远懂得人生的乐趣。

?点击这里查看相关书评。

36

《春天得以安葬》高银7月读。读《春天得以安葬》,我读到了三个高银。第一个是慈悲的高银。第二个是批评者高银。第三个是美的高银。最打动我的是慈悲。什么是慈悲?慈悲是对万物抱有同等的同情,知道他人的疾苦。他肯定人的价值,肯定每一个人的价值。在这本诗集中,我们处处可以见到高银的慈悲。

小说

37

《小城畸人》

作者:舍伍德·安德森

2月读。这是一本短篇小说集,美国作家舍伍德·安德森的作品,出版于年,距今差不多年了,虽然是老掉牙的东西,但是文学不问年龄。它毫无疑问是一本经典,并且现在看也不会过时。

《小城畸人》是一本非常适合当代中国人看的书。因为,他所处理的主题,我们仍在面对:固有的价值正在消失,一个崭新的世界正在到来,所有东西都在变化之中,个人无法安宁,到处都是冲动和欲望,再也没有稳定和长久,仿佛人一生注定要孤独,仿佛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意义,而许多人,都被时代抛下了,不得不失落在不留情面的时间里。

38

《突然,响起一阵敲门声》

作者:埃德加·凯雷特

5月读。在飞机上看这本书,趣味横生。看埃德加·凯雷特的小说就像吃跳跳糖,它们噼里啪啦的接连不断的给你刺激。

埃德加·凯雷特有一种神经质的天赋,他善于将现实生活中的场景重新组装,把它们变成奇怪的样,就像长着一双大手卖气球的人,在你面前不费力气的扎出了一只小狗,它会使你惊奇,惊奇就是喜悦的来源,因为你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但是如果再回味一下,跳跳糖还有药味,它提示着某些现代病。

39

《人鼠之间》

作者:约翰·斯坦贝克

5月读。世界上好的小说有很多种,有的像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有的像海,宽阔无际,深不见底;有的像山谷,幽暗寂静,满耳回声。《人鼠之间》则像一颗钟,剥开表盘,每一个齿轮都精确无比。

《人鼠之间》是那种可以让你一口气读完的小说。它讲了一个梦碎的故事。悲伤,温柔,残酷。书很短,很快可以读完,但是力量很强,小心内伤。

40

《杀死一只知更鸟》

作者:哈珀·李

6月读。《杀死一只知更鸟》是美国的一本畅销书,也是一本经典。这本书之所以受到那么多人喜欢,在于它善于讲道理,如果把道理抽出来,就容易成为空话,在这个故事里,通过儿童的视角,通过亲子间的互动,“正义”、“勇敢”这些大词有了落脚点。正是因为这些,小说拥有了某种教育的作用。如果我们这个世界还相信正义、良心和勇敢,那么这本书是送给孩子很好的礼物。

41

《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作者:雷蒙德·卡佛

6月读。我很喜欢卡佛,他除了写出了美国蓝领的生活之外,也写出了现代人的很多根本性问题,比如沟通失效,比如生活的无意义。当然这一切和他的表现形式关系密切,卡佛的所有小说在乎的不是情节和故事,而是意犹未尽的那个意,是弦外之音的那个音,是一种感觉,或者说情绪。如果你抓住了这种情绪,就进入了卡佛的小说。卡佛的人物说出一些话,但是更多的话没有说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补充。

42

《米格尔街》

作者:维·苏·奈保尔

6月读。《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写得是美国蓝领阶层的挣扎生活,它是灰色的,文字间有一种强烈的无力感和挫败感。《米格尔街》写的也是底层,是特立尼达这个殖民地小国贫民窟里的众生相,然而这本书的调子不灰暗,它是金黄色的——黄昏的那种颜色。

造成这一效果的原因是奈保尔采用了童年视角。这是最干净的一种视角,在这个视角里,贫穷从来不是一种问题,成功远没有那么重要,人人都在发光,人人都是一个谜。

43

《心是孤独的猎手》

作者:麦卡勒斯

11月读。《心是孤独的猎手》是麦卡勒斯22岁时的作品,也是她的首部长篇小说。当时,美国南方有两个天才女作家,一个是奥康纳,一个是麦卡勒斯。奥康纳让人惊异,麦卡勒斯使人沉默。沉默并不是无话可说,而是想说却不知如何开口。她抓住了人生的真相——我们都逃不掉的深深的孤独。

点击这里可以查看相关书评。

44

《龙头凤尾》

作者:马家辉

11月读。在欲望横陈的世界里,马家辉要讲的是一个层层叠叠,掰扯不清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底色是大时代,在大时代的底子上,有帮会的故事,有忠奸的思量,在帮会的情节里,又生出一场禁忌的同性之恋,包含着秘密、背叛和身份的错位和认同。大时代,小人物,风云际会,全部混合在一起,其实,马家辉是要为香港作传。

?点击这里查看相关书评。

45

《呼兰河传》

作者:萧红

12月读。一句话概括,这本书写的是:残忍而不知残忍,荒诞而不知荒诞。这些东西,鲁迅是写过的。对此鲁迅愤怒,愤怒不争气,堕落到泥土里去,却并不以为意。萧红呢,她也看到这些春夏秋冬的重复里逆来顺受的麻木,但是她并不愤怒,她只是感到荒凉。

野草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就这样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可是,生,并不容易呀。她的文字里没有嘲讽,只有悲哀。

悲哀一个个生命就这样浪费了,没有人可惜,连他们自己也不可惜,也不在乎。

46

《恶棍来访》

作者:詹妮弗?伊根

12月读。《恶棍来访》是那种很亮眼的小说,它有股冲劲,形式上很有一些花样,书中不仅使用了第一人称,第三人称,还很少见的使用了第二人称,并尝试了各种各样的叙事口吻。

《恶棍来访》是一张网,这张网是由不同的故事编织而成的,共13篇小说,每一篇都可以独立存在,但同时,每一篇小说都和其他小说发生关系。

其他

47

《中国现代小说史》夏志清7月读。看书看成“书迷”,就不仅只是看故事,还想看看门道。于是不仅多看文学作品,也看看文学批评。能够看出别人看不出的,看到一些自己独到的见解,会有不一样的乐趣。夏志清教授《中国现代小说史》可以帮助一般读者,找到一些看小说的门道。48

《小说机杼》

作者:詹姆斯·伍德

《小说机杼》不是系统性的文学教程,也没有创建什么了不起的文学理论,但詹姆斯·伍德以普通读者都能读懂的语言,加之清楚明白的文本案例,使我们的眼光更锐利了一点。虽然读完这本书你不会成为小说家,但在看小说这件事情上,至少会升个一两级的。

关于小说机杼的书评可以点击这里查看。

49

《北欧:冰与火之地的寻真之旅》

作者:迈克尔?布斯

6月读。这是一本关于北欧的书。这本书虽然取了一个游记的书名,但是看进去,会发现不是那么简单。它当然是关于北欧五个国家的书,但是和一般的游记不同,作者不是很在意路上的风景,他在意的是心中的问题:北欧这几个国家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读完这本书,对北欧文化何以与众不同,北欧福利社会,社会形态都会有更深的了解。

50

《东京本屋》

作者:吉井忍

9月读。吉井忍的《东京本屋》是她对东京十家书店的访问记。

吉井忍的这本书,不是书店地图,不是书店游记,而是扎扎实实的书店业访问,她所要做的,是探究当今日本书店业的生存状态,发现各个书店不同的经营状况。因为这本书本来就是为中国读者写的,所以谈论的话题,也常常涉及中日书店业的异同,对于喜欢看书,喜欢逛书店的人来说,是很值得一读的。如果是书店从业人员,或者有开书店的打算,就更应该看看了。

?关于这本书的书评点这里。

最后还有一本

《读在大好时光》

作者:魏小河

我自己的书。仍然是一本关于书的书,一本小书,没有什么大道理,大发现,大思想,无外乎是一趟书的旅程,与一本本书的相遇和告别。

希望《读在大好时光》能够让你在每一个好时候,都遇上好书。当然,更重要的是通过读书本身,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好时光。

最后:

总是有留言说,我看书怎么这么快?答案有两个:1.我花的时间可能多一些。2.读的越来越多,也就会越来越快。

不过我相信,快慢从来不是问题。问题是你是否喜欢,是否愿意为此花时间?

今年,关于读书,有一个新的感想:很多书是没有必要读的。遇到不适合的书,要学会放弃。并且在选书的时候,也要更克制一点。总的看下来,今年看得书,大多都很值得。

明年希望能读更多经典作品,也许会在这里发阅读计划,和大家一起读。现在还不确定,只是有这么个想法。

关于写作。大概数了一下,今年共写了篇原创的文章。其中书评90篇,是最重要的部分。如果没有写,那么这些书读过也就读过了。

现在回头来看,还留下这么多文字,对我自己来说,是一种记录,一种抓住时间的方式。如果对你还有些许作用的话,那就更加值得了。

-不止读书-

魏小河出品微博豆瓣知乎

魏小河

如果你也觉得值得,告诉我一声

赞赏

人赞赏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效果好
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kairui.com/dhlls/1375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