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德黑兰 >> 德黑兰历史 >> 国际城市观察丝路城市走廊打造一带一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由倡议阶段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迫切需要确定战略支点,走“选点”、“串轴”、“结网”进而“拓面”拉动全局的路径。本文探讨“串轴”对象是主要位于“一带一路”沿线地域的国际城市走廊,特指为“丝路城市走廊”。文中重点探讨了丝路城市走廊的理论基础,构建从全球化理论到劳动空间分工的分析主线,进而落实到空间,探讨从城市-区域到丝路城市走廊的发展逻辑;此外进一步从城市和城市群发育程度探讨“一带一路”沿线丝路城市走廊的现实基础,包括六大经济走廊、沿线城市发展格局、沿线区域发展规划等是重点分析的对象。
关键词丝路城市走廊;国际城市走廊;一带一路;互联互通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正式生效(联合国,)和人居三大会“新城市议程”的通过(联合国,),已从顶层设计层面完整构建了“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的全球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包容性增长行动计划。正如人居三大会“新城市议程”指出的,“城市连通着地区,国家甚至连接着全球网络”,是“更平衡的地域开发的枢纽”。现在正是超越东方——西方、南方——北方、中心——边缘等传统地缘政治史观,在世界城市网络建构领域予以思想和行动响应的绝好时机。“一带一路”是进入21世纪以来在洲际尺度地域开发领域最振奋人心的倡议,通过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域“枢纽”城市的互联互通与结网研究,完全可以在学术上提出更为公平和包容的新型世界城市网络理论,“丝路城市走廊”将是我们研究尝试的开始和着力点。
一、“丝路城市走廊”的崛起趋势年代以来推进的全球化发展进程更多是在北美、西欧以及东亚开展,“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亚、西亚、非洲以及中东欧等地区则处于边缘地位。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必将全面崛起。在“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及核心城市作为战略支点崛起的过程中,由于区域经济、基础设施、人口和商贸流等密切联系,将重组区域城市功能体系和地理格局,形成世界城市网络新版块(屠启宇等,)。但这个新版块的形成过程并非均匀发展,而是一个由“点”(核心城市、城市群)及“线”进而达“面”(板块)的进程,本次重点探讨“线”状对象,即“城市走廊”。这一新兴城市走廊,由于是跨国架构,且主要位于“一带一路”沿线的国际城市走廊,因此定名为“丝路城市走廊”。丝路城市走廊将不限于一条,而很可能是多条(参见图1)。本文以丝路城市走廊作为研究对象并进一步分析探讨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多层级体系包括空间体系、功能体系以及规模体系,进而进一步明确“一带一路”战略的方向和发展重点。
图1丝路城市走廊逻辑示意图
丝路城市走廊是全球化深化发展前提下,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基于“五通联系”的国际经济合作走廊的骨干城市通道,是相对原先基于基础设施通道联系的区域走廊的全面升级版本,是由走廊上多个核心国际城市与腹地内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的次级城市跨区域乃至跨国扩展联合形成的一种空间整合发展现象,并最终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寻求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提供平台支撑。丝路城市走廊是由沿线多个城市群组组成并通过快速交通体系连接,这些城市群由某个或某几个核心国际城市与腹地城市跨区域或者跨国整合发展而成,在群组内部的经济联系、资金联系、社会联系、信息联系等领域来往密切,借助国际经济走廊发展快速成长。
二、国际城市走廊:全球化与劳动空间分工的全新认识1、从全球化发展到跨国通道经济形成
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浪潮不断推进,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进一步深化了全球劳动分工层次和水平,与主要以产业和产品为基本对象的传统国际分工相比,当代国际分工的一个引人瞩目特征是某个产品生产过程包含的不同工序和区段,在空间上分布到不同国家进行生产,形成以工序、区段、环节为对象的产品内分工体系。这是对原有全球分工体系的深化和扩展,学者以全球生产网络理论予以解释。随着全球化发展,跨国公司控制下的国际生产活动日益频繁,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当前,跨国公司不仅在产品的制造工序层次上,依据不同区位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进行空间配置,而且将研发、制造、销售等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以及它们各自的分环节配置于世界各地任何一个地方,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该现象的实质是在产品内分工的前提下,从各国生产要素(如劳动力、技术、资本以及自然资源)成本和质量差异化发展获得好处,实现生产专业化,集中资源以加强核心竞争力。
在全球化发展以价值链和生产推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地区发展非均匀和生产组织联系的需求,逐渐形成一些在地理空间上联通的经济带,也可以称之为通道经济。通道经济理论可以追溯到佩鲁和布代维尔的增长极理论及沃纳·松巴特的“点—轴”开发理论。周茂权()认为,发展通道经济,将交通运输和区域经济发展有机结合,是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利器。“点”是通道经济中的增长极,具有自身极化效应和向轴扩散效应。通过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加强区域的产品、资金、人才、信息流动,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创新能力。莫晨宇()提出,通道经济必须以地理联结为前提,依托交通优势,以核心城市为节点,以经济合作为纽带,布局和规划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向通道集散,促进区域间、城乡间、产业间经济联系。高新才()综合研究后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东西方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必须充分发挥文化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激发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潜力。特别是要增强贸易集聚中心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拓展交通通道,强化信息通道、人才通道、贸易服务通道,加速“点—轴”渐进式扩散。
2、从城市--区域到国际城市走廊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继续发展,资本和信息在全球尺度下更快流动,资本主义生产在全球范围内重构,同时也促进世界各国城市—区域空间结构出现新的转化。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巨型城市区已经成为一种具有全球性意义的城市一区域发展模式与空间组合形式,也即全球性巨型城市群的形成,这在霍尔()对欧洲从伦敦-阿姆斯特丹-慕尼黑-米兰-罗马的欧洲多中心城市带以及斯科特()对核心城市与腹地城市所构成的全球城市-区域研究中都得到体现。这种全球性巨型城市群呈现一种从中心沿特定轴线向外扩散的空间形态,联系的距离可能超过几百公里。从成长动力机制看,这种巨型城市群是一种伴随着快速交通体系支撑的、在通勤腹地内就业地方性集中发展的城市群体模式。
迪肯()在其著作《全球性转变》中虽然没有提出国际城市走廊概念,但是对于国际城市走廊的形成已有细致描述和解释。他认为在全球化和高度地方化的经济活动集群之间,存在一个中观尺度的经济地理组织,跨越国家边界。典型如欧洲主要经济增长轴,依托核心城市节点从西北向东南横跨欧洲核心区域,绝大多数欧洲发达地区和国际城市都位于或者靠近这条轴线;第二条是崛起中亚太城市走廊,一个方案包括新加坡-菲律宾群岛-马来西亚柔佛州三角区域和中国大陆南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三角区;另一个方案由多家国际智库(ISPRE,KRIHS,NIRA,)联合提出,建立北京经过平壤、首尔到东京绵延公里的城市走廊(BESETOCorridor),连接77个超过20万人口的城市,超过万城市居民居住在这个城市走廊,这个城市走廊更是把四个国家的四个城市群联系在一起。第三是美国-墨西哥边境地带,由一连串城镇和沿线制造业园区组成的城市走廊,规模偏小但独具特色,即以特色产业园区配套规模较小的密集城镇构成。
实际上无论是斯科特()、霍尔()对于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区域重构的空间组织研究,还是迪肯()基于区域经济联系探讨的城市通道研究,都突出区域发展联系和融合。因此,针对一带一路沿线运用国际城市走廊思路提出建设丝路城市走廊实际上是寻求不同区域发展设想的兼容,实现多层次地域发展部署的融合,这要比单纯从中国出发的“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更容易被各国和地区所接受。此外,以“五通”为联系纽带,构建丝路城市走廊也是互联互通的“高级形态”,高于单纯依托交通基础设施联系的区域发展通道。
三、“丝路城市走廊”的现实基础:“五通”联系与六大经济走廊1、“一带一路”战略与六大经济走廊规划
根据《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五通”已经成为“一带一路”战略合作的重点内容。从全球化发展的动力看,随着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要内容的国际劳动分工体系衰弱,全球生产网络的空间扩张也停滞不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提出的以TPP和TTIP为代表的新一轮的全球化组织框架,进一步限制发展中国家融入,全球生产网络似乎已经陷入困顿。随着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原先处于边缘的中亚、南亚、西亚以及非洲等地区借助中国这个全球生产网络核心节点辐射的机会,必将推动全球化新空间范围扩张,利用“创新、活动、包容、联系”思维,推动全球生产网络再度繁荣。其中,城市作为全球生产网络组织的空间平台,将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域承担最重要发展任务,从而在过去全球化发展的边缘地区塑造新的城市体系,这其中政策、设施、贸易、资金和民心都是关键内容。基于“一带一路”经济走廊、发展轴线等地缘政治、经济发展需求和组织模式,丝路城市走廊和走廊城市群必将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地域中新的城市体系组织模式。
从当前我国“一带一路”具体实施和推进的战略中,“六大经济走廊”成为走廊组织的基本框架。六大经济走廊实际上分别承担着不同功能定位和合作重点,中蒙俄经济走廊主要承担基础设施投资和资源能源安全职能;中国-中亚-西亚主要承担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安全的职能;新亚欧大陆桥主要承担着国际贸易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职能;中巴经济走廊则主要承担能源安全、园区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多元功能;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主要承担资源能源和国际贸易、投资等职能;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主要承担国际投资和贸易等职能。不同经济走廊基于我国对外战略所承担的不同职能,决定了对丝路城市走廊的功能体系组织。
表1中国重点建设的“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与节点城市
经济走廊名称
沿途主要国家
主要节点城市
中蒙俄
中国、蒙古、俄罗斯
北京、天津、呼和浩特、乌兰巴托、大连、沈阳、长春、赤塔等
中国-中亚-西亚
中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伊朗、沙特、埃及等
乌鲁木齐、阿拉木图、塔什干、德黑兰、伊斯坦布尔、安卡拉等
新亚欧大陆桥
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荷兰等
连云港、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列特、华沙、柏林、鹿特丹等
中巴
中国、巴基斯坦
喀什、卡拉奇、拉合尔、伊斯兰堡、白沙瓦、瓜达尔港等
孟中印缅
中国、印度、孟加拉、缅甸
昆明、仰光、内比都、曼德勒、达卡、加尔各答和新德里
中国-中南半岛
中国、越南、新加坡
南宁、凭祥、河内、仰光、曼谷、新加坡
资料来源:作者据公开材料整理
2、“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城市格局与发展战略
“一带一路”沿线地域国家城市发育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从近20年人口增长的速度看也存在很大差别,从超过%到负增长情况均同时存在(来源: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对全球主要城市人口数据的统计)。如果不考虑彼此之间的社会政治经济关系,仅从地理区位角度考量,对照年各区域超过万人口规模城市空间分布情况看,包括印度、巴基斯坦以及孟加拉三个大国的南亚地区共有74个城市,其中德里-孟买-金奈-加尔各答“金四角”城市群最成熟,能够强力支撑起丝路城市走廊的发展;其次是中东-西亚地区,超过万人口的城市有41个,超过万人口的城市有4个,围绕利雅得-萨那-迪拜-阿布扎比-多哈形成的南部跨国城市群及伊斯坦布尔-安卡拉-德黑兰、巴格达-大马士革-贝鲁特等北部跨国城市群;之后是东南亚地区,超过万人口城市有24个,千万人口城市2个,万以上人口城市也有6个,该区域城市群较分散,但在越南、缅甸、泰国构成海防-河内-胡志明-曼谷-北榄-仰光-内比都这样的巨大城市群,及更为分散的新加坡-吉隆坡-雅加达-马尼拉岛国城市群;中东欧地区百万人口以上城市也有14个,由于人口密集,该区域形成基辅-明斯克-华沙-布拉格-布加勒斯特-索菲亚为核心城市的城市群;蒙俄两国百万人口以上城市有14个,但是在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只有乌兰巴托、新西伯利亚以及鄂木斯克等规模较小城市,其他城市多在欧洲地区,构成圣彼得堡-莫斯科两个最大城市为核心的西部城市群以及叶卡捷琳堡-乌法-喀山-车里雅宾斯克等为核心的东部城市群,伏尔加格勒-罗斯托夫等为核心的南部较小城市群;在中亚地区中只有塔什干和阿拉木图这两个城市超过百万人口。
表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万人口以上城市分布情况
地区
万以上城市数量
典型城市群
蒙俄
14
圣彼得堡-莫斯科、叶卡捷琳堡-乌法-喀山-车里雅宾斯克、伏尔加格勒-罗斯托夫
中亚
2
分别围绕阿拉木图、塔什干所构成的中小城市群
中东-西亚
41
利雅得-萨那-迪拜-阿布扎比-多哈、伊斯坦布尔-安卡拉-德黑兰、巴格达-大马士革-贝鲁特
南亚
74
德里-孟买-金奈-加尔各答
中东欧
14
基辅-明斯克-华沙-布拉格-布加勒斯特-索菲亚
东南亚
24
海防-河内-胡志明-曼谷-北榄-仰光-内比都、新加坡-吉隆坡-雅加达-马尼拉
中国
环渤海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
合计
-
资料来源:作者据公开材料整理
从实际发展看,尽管存在基于我国对外辐射不同方向的六大经济走廊,但“一带一路”沿线地域国家纷纷提出自己所制定的区域和国家层面发展战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间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跨境线路的设计、俄罗斯推进的“欧亚经济联盟”、欧洲“琥珀之路”、哈萨克斯坦《光明大道-通往未来之路》规划、印尼的“全球海洋支点”与海上高速公路、蒙古“草原之路”等规划相继提出发展通道建设。此外,这些区域和国家战略不会完全按照我们的战略推进城市体系组织,例如中巴经济走廊就与巴基斯坦当前正推进的区域开发战略存在空间错位问题。因此,必须充分考虑沿线城市所在国及区域组织在当前实施的区域发展战略,以解决中国六大经济走廊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与布局的错位与冲突,通过更宽泛的丝路城市走廊建设,进行更大范围覆盖和辐射,进而实现不同层次区域规划和发展的融合。
表3“一带一路”沿线多边区域发展战略构想与布局
区域战略
参与国家
空间布局(走廊)
主要节点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间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
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六条连接中、哈、俄、塔、乌、吉六国的运输线路
连云港、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塔什干、阿拉木图、圣彼得堡
欧亚经济联盟
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亚美尼亚、吉尔吉斯坦
在年前实现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形成一个有1.7亿人口统一市场
莫斯科、圣彼得堡、明斯克、阿拉木图、阿斯塔纳、
跨欧亚大铁路
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波兰、德国、荷兰
从海参崴为起点横穿西伯利亚通向莫斯科,连接波兰和德国,最后到荷兰鹿特丹港
海参崴、阿拉木图、莫斯科、明斯克、华沙、柏林、鹿特丹
琥珀之路
爱沙尼亚、波兰、捷克、奥地利、德国、意大利、希腊、瑞士、荷、比利时、法国、西班牙
经维斯瓦河和第聂伯河运输到意大利、希腊和埃及,从欧洲北部的北海和波罗的海通往欧洲南部的地中海
莫拉维亚、维也纳、汉堡、布林迪西、、伯尔尼、阿姆斯福特、安特卫普、卢瓦尔、波尔多
新丝绸之路
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
把阿富汗作为连接中亚和南亚的纽带和中心国家,中南亚地区形成地区交通和经济紧密联系网络,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喀布尔、伊斯兰堡、卡拉奇、德里、海德拉巴、加尔各答
东盟自由贸易区
菲律宾、泰国、缅甸、马来西亚、印尼、越南等十国
提倡以平等合作精神共同努力,促进东南亚地区经济成长,社会进步与文化发展
马尼拉、曼谷、新加坡、吉隆坡、河内、仰光、金边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
中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
推进加强政治安全、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社会人文三大重点领域合作
南宁、金边、万象、内比都、仰光、曼谷、河内
季风计划
印度、埃及、苏丹、沙特、也门、阿曼、斯里兰卡、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等
季风计划落在广义印度洋世界,从东非、阿拉伯半岛、印度次大陆、斯里兰卡到东南亚群岛,印度恢复与印度洋海域国家的密切关系。
孟买、加尔各答、开罗、喀土穆、萨那、玛斯卡特、科伦坡、曼谷、吉隆坡、新加坡、雅加达、马尼拉
地中海联盟
法国、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塞浦路斯、埃及、以色列、约旦、黎巴嫩、马耳他、叙利亚、土耳其,并扩张至43国
由法国总统萨科齐提出,建立在经济、能源、移民、民主制等方面的合作关系,并与欧盟建立自由贸易关系。
马赛、摩纳哥、阿尔及尔、开罗、特拉维夫、贝鲁特、大马士革、安卡拉、伊斯坦布尔等
欧洲“容克”计划
欧盟国家包括德国、法国、荷兰、意大利、波兰、西班牙、卢森堡、比利时等国家。
年11月,欧盟委员会正式对外公布了欧盟投资计划,也就是“容克计划”,该计划旨在振兴欧盟境内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加快产业转型以及提升欧洲竞争力。
柏林、慕尼黑、法兰克福、阿姆斯特丹、巴黎、华沙、罗马、米兰、马德里、卢森堡等
资料来源:作者据公开材料整理
表4“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与布局
区域战略
主导国家
空间布局(走廊)
主要节点
光明大道
哈萨克斯坦
“光明大道”经济计划将建设从首都阿斯塔纳辐射全国各地等公路、铁路和航空线路等交通网络
阿斯塔纳、阿拉木图等
海上高速公路
印度尼西亚
包括扩建北苏门答腊、雅加达、东爪哇、南苏拉威西和巴布亚5个大型枢纽港,提高物流效率,发展工业园区等。
雅加达、锡博尔加、泗水、肯里等
草原之路
蒙古
“草原之路”计划由5个项目组成,包括连接中的公里高速公路、1公里气化铁路、扩展跨蒙古国铁路及天然气和石油管道。
乌兰乌德、纳乌什基、乌兰巴托、苏赫巴托、扎门乌德、呼和浩特、二连浩特、集宁
振兴计划
埃及
经济结构调整;建设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明确产业发展目标;实施城市化发展政策
开罗、亚历山大,苏伊士,吉萨,塞得港,阿斯旺,卢克索
资料来源:作者据公开材料整理
从城市群角度考察,六大经济走廊存在显著的发育差异性,较成熟完善的丝路城市走廊当前更可能存在中巴、孟中印缅及中国-中南半岛这三大经济走廊上,其他经济走廊与城市走廊仍有待培育。从国内区域发展战略看,伴随“一带一路”战略推进的还有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这是我国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最大背景,也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需要重点考虑的国内区域要素。此外,“十三五”期间国家发改委重点推进的十九个城市群规划也形成与“一带一路”相呼应的区域城市群发展结构。通过中外区域战略规划、城市群发展互动,实现更高级别、更广范围的互联互通,打造由“点”及“线”的丝路城市走廊。
参考文献
1.BnDruddr,PtrTaylor,PngfiNi.“PathwaysofChang:ShiftingConnctivitisinthWorldCityNtwork,-08”UrbanStudis.(8).
2.DavidJin,DavidC.Michal,PaulFoo,JosGuvara,IgnacioPna,tc.“WinninginEmrging-MarktCitis:AGuidtothWorld’sLargstGrowthOpportunity”.ThBostonConsultingGroup,Inc.,(9).
3.郭爱君、毛锦凰.丝绸之路经济带:优势产业空间差异与产业空间布局战略研究.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1).
4.沈正平、马晓东.中国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城市竞争力比较研究[J].经济地理,.
5.田文,刘厚俊.产品内分工下西方贸易理论的新发展[J].经济学动态,.(5):69-75.
6.王志宝,李国平.东亚地区城市体系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4):67-75.
作者简介李健,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城市地理与城市经济研究。
屠启宇,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市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城市蓝皮书》主编,“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网络国家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提供城市世纪的前沿解读,探寻都市发展的国际坐标——上海社会科学院“全球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创新型智库官方。本智库成果包括中国社科院创新工程学术出版项目《国际城市蓝皮书》,以及《国际城市发展动态简报》和《国际城市发展动态手机报》。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了解更多本智库资讯以及联系我们:
邮编:20
-
邮箱:urbanstudis
sass.org.cn号:GJCSGC-SASS或扫描:
免责:本平台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巅峰专科医院那里好环孢素软胶囊说明书有没有说用药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