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德黑兰 >> 德黑兰历史 >> 迎向丝路的锻打肖云儒丝路专栏
在伊朗由德黑兰-伊斯法罕-设拉子一路南行的七八天中,下一站巴基斯坦的安全形势一直牵动着大家的神经。使馆几次建议我们不要走原定路线,那里正是事故多发地段。但改变路线难度又很大,人与车全体坐船去卡拉奇需七八天,时间太长,会影响万里行下一步在印度的安排。全体飞往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吧,有10名记者由于行驶证上登记着他们的名字,人车不能分离,否则车队无法进入口岸。这难为住了团领导丰子恒与杨文萌。大家看着他们一个接一个打电话,看着他们沉默寡言、心事重重,而又无法分担一点压力,怎能不“别是一种滋味在心头”!
11月3日在亚兹德富有中东特色的地下四星级宾馆召开了全团会议,向大家交待了我们遇到的问题,交待了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解决问题的几种方案。希望大家安定情绪,相信在后方各级领导关怀下会找到最佳方案。11月4日,丝绸之路品牌万里行第39天。晚餐后在设拉子宾馆餐厅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宣布经前方后方领导反复研究,经对形势的多方判断,为了大家的安全,决定媒体团结束伊朗行程,兵分两路向巴基斯坦进发。一路由丰子恒带领,在一天之内跋涉上千公里返回德黑兰,再乘机飞抵达伊斯兰堡。另外10名有车辆登记证的战友由杨文萌带领,驾驶采访车全天行驶七百公里,抵达伊朗古城巴姆。随后将继续行进到伊巴边境的扎黑丹,随同车辆出境,进入敏感区域。在穿越公里不安全地区时,将由巴方军警护送。这是一次特殊的行程,空中丝路,陆上丝路并进,前进的步伐决不能停止。事后丰子恒团长告诉我,动员会之后,他又召开了10名穿越兼职司机的小会,他很坦诚地对10位同志说,这不是一个强制性的决定,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表态去留。令他非常感动的是,十个同志没有一人表示退缩,都说:走,就这样走。在这里我要郑重地逐一写下这10位战友的名字,他们是:杨文萌,王虎,陈良音,郑飞,邢攸安,阙晓天,黄晋川,张军,胡浩,李勃。此刻已是半夜12点,我们20名战友刚刚到达德黑兰的中国大酒店,门口镶嵌着一面硕大的五星红旗——好亲切,那是祖国的目光,母亲的微笑!另一半,10位司机记者此刻也已经安全到达了巴姆,发来了报平安的信息及照片。谢天谢地,牵肠挂肚的战友啊,没有相依为命的经历,谁能理解这种牵挂呢?就在刚刚,我们准备吃凌晨晚餐时,突然发现了西部网的一篇文章。说的是随团的汉中电视台记者冀国清80岁的老父亲前几天去世,但是他却在丝路途中,不能回去尽孝,还说到他一直以来敬业的情况。西部网有一位记者敬泽昊也在团里,他说,作为天天在一起的团友,我们怎么不知道呢?是的,小冀一直没有说这件事,给同行的汉中茶叶办的杨岚清也没有说,总是在兢兢业业地埋头工作。大家看到新闻后,纷纷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