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黑兰

西行伊朗五西亚明珠伊斯法罕上

发布时间:2021/7/22 16:13:25   点击数:
引起白癜风原因是什么 http://m.39.net/baidianfeng/bdfby/yqyy/
当我还在高中的时候,我就喜欢凝视书房中挂的世界地图,视线多次停留在伊斯法罕,因为她古老而神秘,触手可得,却遥不可及。但是我怎么也没想到,此时此刻我竟然行走在伊斯法罕的街道上,马路边上等着红灯的年轻人还摇下车窗,冲着东方来的陌生女人尖叫打招呼。到了KowsarHotel,我稍作歇息,摘了头巾,拆了发带。房间在三楼,所以上上下下也不麻烦。傍晚的伊斯法罕依旧艳阳高照,于是我打开门,站在露天阳台上透透气,看看景,没想到突然听到一连串口哨声,阳台下不知从哪里冒出来几个青年男子举起手机对我一阵狂拍,我惊慌失措,拔腿跑进房间,关上门,拉上窗帘,还能隐约听到笑声。当时虽然心有不悦,但其实作为单独出行的女子来说,其实早已习惯了这种"伊朗式好客"。对了,我包里的小刀就是用来防身的。从德黑兰到设拉子,途经波斯波利斯,再到亚兹德,纳音,以及现在的伊斯法罕,这一路上,无论是行走在繁华的闹市还是错综的小巷,伊朗人给我的感觉是颠覆媒体所呈现的那种封闭与恐怖的形象。一路上,人们最常说的是“mamnoon(谢谢)”和“bebahshid(不好意思)”,最爱赞美的是“Allah(真主)”,路上无有人随地吐痰,道路比中国的干净,公交车上女士坐前面,男士坐后面,社会秩序井然,无人争抢推搡。在机场换乘巴士时,车内男子会主动让位给妇女,而下车时,男子主动护门让妇女先下。虽然伊朗对妇女有具体的着装要求,比如必须戴头巾出门,衣服都长度必须在臀部以下,不得露出手臂,不得露出脖子以下的部位,但是试想如果没有这些服装上的规定,说不定我晒得比现在还黑。事实上,伊朗的女孩子可没那么保守,在大城市随处可见妇女在街上一边抽烟一边聊天,头巾和长袍根本无法遮蔽她们的粉红的脸颊,缤纷的眼影,长长的眼睫,修剪整齐的眉毛,和那热情似火的红唇。在伊朗还有一个禁忌,那就是异性之间在公共场合不得握手,拥抱,或者任何身体上的接触,而且宗教警察皆穿便衣执勤,所以正当恋人拥抱的时候就说不定有个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鬼,把两个人逮一个正着,接着免不了一番婆婆妈妈地劝说和引经据典,劝说无效则罚款,重则拘留。记得在波斯波利斯爬山坡的时候,我突然恐高症发作,完全不敢看山下的风景,正当我内心无比崩溃的时候,路过的伊朗帅哥一手把我拉了上去,带着我一步步踩在稳当的石头上苟延残喘地爬到帝王谷,事后我还自嘲——自己是不是要被通缉了!?哈哈哈!我观察到的伊朗人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特别爱看书读报。树下、草坪上、车站内、餐馆内、清真寺里,甚至巴扎里摆摊的小贩,无一不热爱阅读。再说说伊朗的餐馆吧,无论那里有多么多人,也不会听见有人在吃饭时发出不雅的声音,如果饭菜吃不下,店员会主动让顾客打包,从而施舍给街上的乞丐,因为在这片土地上,浪费粮食和饮料是可耻的行为。记得在德黑兰就有一位妇女,向别人把打包的食物带回家。伊斯法罕的夜幕落下,路灯盏盏亮起,不变的是这里的车水马龙,行走在横跨扎音达鲁德河上的三十三孔桥上欣赏两边风景,一旁巡逻的伊斯兰革命卫队士兵们一点也不煞风景,他们英俊刚毅,看上去一副很严肃的样子,但依旧会被几个孩子逗的笑呵呵。一路散步,感觉这桥漫长得怎么也走不完,建于年的三十三孔桥宏伟而坚定,见证了这座昔日古都的变迁,而伊斯法罕是我游历伊朗至今感觉最接近上海的一座城市,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西装革履的匆匆路人,大多数当地居民都能说英语,整座城市井然有序……飙车党除外。同样横跨扎音达鲁德河上的则是哈鸠大桥,建于年,被CNN评为“世界上最壮观惊险的十大桥梁之一”,几百年的风霜反而增添了她的风韵,工匠雕刻的花纹至今生动鲜活。走累了,我发现对面有卖鲜榨果汁的地方,一大杯新鲜的蜜瓜汁只需6元人民币,那个师傅将瓜榨好了之后端给我,而我就和其他伊朗人一起闲坐在板凳上喝着果汁,路过的陌生人见了就纷纷问候我说:“Wel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kairui.com/dhlls/9920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