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德黑兰 >> 德黑兰旅游 >> 文明的对话思想的碰撞未来汉学家线上工
近日,“汉语桥”线上团组项目——未来汉学家线上工作坊结业仪式成功举办,交流项目画上圆满句号。
工作坊包括汉学家之声、青年圆桌会和研修分享等模块。在汉学家之声模块,项目组有幸请来了老中青三代伊朗籍汉学家参与分享,胡塞尼先生、汉尼阿德勒先生和青年代表黎佳悦女士分别带来了题为《汉学中正确视角的重要性》、《在伊朗研究中国的经验——中国学在伊朗的模型》和《伊朗与中国在音乐领域的交流》三个专题报告。三位主讲人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与特长,以及在中国访学和研修的经历,与学员们分享了自己的汉学研究成果。
汉学之声模块发言人由上至下分别为:
胡塞尼、黎佳悦、汉尼阿德勒
在青年圆桌会模块,项目组组织北京语言大学的学生担任语伴,发挥朋辈的优势,深化交流。中国学生语伴们对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岁寒三友、老舍茶馆、冬奥地标场馆和北京博物馆等富有中国文化内涵的地标和景点进行了细致的解读,激发了学员们交流的兴趣,并为后续学员小组分享的题目选择拓展了思路。
青年圆桌会模块发言人由上至下分别为:
陈越、梁珍、范琰
在研修分享模块,学员们根据个人兴趣及研究专长,自由选择参加了教育专题组、文化专题组或创意亚洲专题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研和研修汇报。教育组对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进行调研,形成了书面报告;文化组从跨文化的视角介绍了伊朗的节日和建筑中蕴含的文化元素;创意亚洲组则把文化和旅游相结合,讲解了波斯波利斯等文化景观及其蕴含的重要历史、文化和旅游价值。
研修分享模块文化组、教育组、创意亚洲组小组部分成果展示
此次工作坊,由中国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办,北京语言大学与德黑兰大学联合承办,有位伊朗籍学员参加。项目秉承了以问题和成果为导向、突出输入与输出相结合、注重营员间交流与互动等研修目标,为研修学员与专家、语伴和学员之间的思想碰撞提供了机会与平台,为中伊教育文化交流项目的内涵式发展和北京语言大学与波斯语国家教育机构的项目合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
END
1
投稿邮箱:kywaixuan
blcu.edu.cn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