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德黑兰 >> 德黑兰旅游 >> 苏联和伊朗这对冤家,是如何从对抗
冷战时期,中东地区是苏美争霸的关键所在,而伊朗则是中东地区的传统大国。在中东诸国之中,伊朗同苏联的渊源很深、纠葛很多。冷战的多数时间里,苏联和伊朗巴列维王朝保持对抗状态。但是,当历史进入80年代之后,随着世界格局的变迁,苏联和伊朗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这其中,有着什么样的缘由呢?
苏联的前身是沙俄,沙俄曾多次和伊朗(波斯)发生战争。年,波斯萨法维王朝在北高加索地区击败过沙俄;~年,沙俄趁波斯中衰之际,出兵攫取了波斯北方的吉兰等地;19世纪之后,沙俄通过《古利斯坦条约》、《土库曼恰伊条约》、《阿哈尔边界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夺走了原属于波斯的外高加索、中亚等地区,加速了波斯封建王朝的衰落。
苏联建立之后,俄国同样多次干涉伊朗的内部事务。年,苏联和伊朗签署了《苏波(伊)友好条约》,虽然废除了沙俄时代的不平等内容,但却强加了“苏联有权出兵伊朗”这一条款。年,苏联正是依据上述条款,而同英国联合出兵伊朗。二战结束时,苏联还在伊朗境内扶植了阿塞拜疆人民共和国、马哈巴德共和国这两个离心主义政权。苏联策动的这些事件,导致了年伊朗危机的爆发。
在冷战的大部分时间里,苏联和伊朗处于对抗状态。当时,伊朗巴列维王朝受西方影响较深,并且购买了大量的美式装备。而苏联则在同与伊朗毗邻的地区屯驻了大量的军队。例如,苏军在中亚土尔克斯坦军区部署了20个师以上的兵力、多辆坦克,对伊朗形成军事压制。这一时期,苏联和伊朗虽然也有一些合作,但整体上还是相互对峙的。
不过,80年代之后,苏联和伊朗之间的关系出现了转变。两伊战争爆发时,苏联考虑援助伊朗。而伊朗虽然在之前喊出了“不要西方,也不要东方”的口号,但后来也逐渐接受了苏联的援助。年,两国高官互访,并签订了一揽子合作协议。苏联甚至还部分地满足了伊朗的军事需求。由此以来,苏联和伊朗这对“冤家”,最终基本上达成了和解。
那么,苏联和伊朗这对纠葛颇深的“冤家”,为何会在冷战末期实现和解呢?其实,这其中除了国际格局演变这一大环境因素外,还同苏、伊两国的各自情况有关。
首先,从苏联的角度讲。众所周知,70年代时期,苏联的国力臻于极盛,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扩张。年,苏联发动了阿富汗战争,试图打开南下通往波斯湾的通道。苏联的种种军事行动,招致了西方和第三世界诸多国家的抵制。此外,在80年代之后,苏联国内的各种问题逐渐凸显,其国力也由盛转衰。种种难题,使得苏联逐渐难以应付。在此情况下,苏联就需要改善同伊朗的关系,以防止伊朗重新被西方势力控制。
其次,从伊朗的角度讲。年,伊朗爆发霍梅尼领导的革命,巴列维王朝垮台。革命后初期,伊朗霍梅尼政权仍然防范苏联,并且反对苏联出兵阿富汗。不过,德黑兰人质事件后,伊朗同西方彻底交恶;两伊战争爆发后,伊朗又同阿拉伯国家交恶。由于同西方世界和周边邻国关系恶化,伊朗在外交上陷入孤立,在经济上遭受封锁,处境非常困难。在此情况下,伊朗也改变了此前抵制苏联的态度,加强了同苏联的交流。
所以说,苏联和伊朗走向和解,乃是两国各取所需、利益交换的结果。那么,苏、伊两国除了相关利益之外,还有哪些实现和解的条件呢?简单来说,有以下两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苏联与伊朗具有地理上的联系。苏联与伊朗是陆路邻国,双方享有数千公里长的陆地边境线,同时也共同享有里海这一水域,地理联系可谓密切。对于苏联而言,霍梅尼治下的伊朗,虽然是一个难以相处的政府,但同时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邻国。因此,苏联和伊朗可以充分借鉴双方之间的地利条件,展开相关的经济交流,互相加强关系。
第二个条件,苏联同伊朗具有历史上的联系。苏联在中亚的一些加盟国,历史上曾长期隶属于波斯帝国,是大伊朗文化圈的一部分。而苏联境内的乌兹别克人、塔吉克人、土库曼人、阿塞拜疆人等民族,也同伊朗国内的各个民族保持着历史、文化、血缘和宗教上的关联。因此,苏联和伊朗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民族间的关系,互相达成共识。
苏联和伊朗共享很多名人,图中是鲁达基总的来说,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苏联和伊朗因为各自的利益,而实现了和解。苏联解体后,以俄罗斯为代表的原苏联国家,仍然同伊朗保持合作。
文|刘纪尧
参考资料:《苏联中东关系史》、《伊朗战争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