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黑兰

纳粹集中营里的权力与爱欲波斯语课人性

发布时间:2023/2/15 14:00:55   点击数:
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9283952.html

二战题材的电影拍了无数部,不是宣扬反战就是再现犹太人的苦难,没想到这样一部《波斯语课》却让人眼前一亮,另辟蹊径的以犹太人的视角近距离的观察德军内部的勾心斗角和惨无人道的暴行,让我们得以更深入的窥探到纳粹军团里一个个鲜活的德国军人在集中营里的爱恨情仇。

平民到魔鬼的距离只需一场战争《波斯语课》纳粹集中营的爱恨情仇

影片讲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离奇故事,一个冒充波斯人的犹太人教本是厨子的德军上尉波斯语。犹太人以集中营犯人的名字创造了所谓的波斯语蒙骗了德国军官,历经波折磨难得以幸存。德军撤退焚尸灭迹后,曾经救命的伪波斯语变成个有姓名的犹太亡魂,幸存者记下的这些姓名揭露了纳粹的罪行。德国军官却在逃亡中因假波斯语暴露了身份被逮捕,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结局很讽刺,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个故事居然真有原型。

平民到魔鬼的距离只需一场战争《波斯语课》纳粹集中营的爱恨情仇

这部电影巧妙在于以受害者的视角看待施暴者之间的内部腐化、权力争斗、桃色交易。士兵为改善生活用波斯人和军官换罐头。女兵不满被调离轻松的岗位,气急败坏得拿犹太女佣的手烫灶台,背地里打上司的小报告。做情妇的女兵不甘心被长官抛弃,与士兵调情嘲讽前任隐私被调到前线。士兵不满这个被军官优待的犹太人,百般折磨以泄私愤!我们看到了纳粹军团内部最真实的现状,他们也并非团结而是各谋私利明争暗斗,女兵争风吃醋沦为高级军官的性伴侣。

平民到魔鬼的距离只需一场战争《波斯语课》纳粹集中营的爱恨情仇

这些纳粹军人也并非十恶不赦,他们也是普通人,有血有肉,有家人也有梦想。他们也喜欢诗歌、音乐,艺术,尤其是德军上尉科赫表现出人性的复杂面让纳粹军人的形象更立体丰富。出身底层的他经历过贫穷饥饿,为了吃饱饭做了厨子。仅仅是因为一身体面的军装加入了纳粹,成为了战争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在举国疯狂的时代下,一个普通人就这样沦为战争的傀儡。

平民到魔鬼的距离只需一场战争《波斯语课》纳粹集中营的爱恨情仇

科赫只是一个负责厨房后勤的小军官,貌似手上没有沾血,但是他纵容手下作恶,对犹太人生死的冷血、麻木、漠视却让人齿寒。但是,他也不乏善良温情的一面,他力排众议保护了吉尔斯,几次将他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他希望战争结束去德黑兰找回兄弟开餐厅,开启新生活。但是影片中最为讽刺的一幕是,科赫兴奋地向吉尔斯朗诵用假波斯语写的浪漫诗歌表达对自由、美好未来生活的向往,转眼窗外一个可怜的犹太人毙命于枪下!

平民到魔鬼的距离只需一场战争《波斯语课》纳粹集中营的爱恨情仇

看,人性是多么复杂!导演颠覆了曾经单薄刻板的德军杀人机器形象,以人性化的手法刻画这群普通德国军人如何在在身份和欲望的驱使下成为魔鬼和暴徒。每个人都是为了一己私心,在战争中谋利,集体作恶丧失人性。战争最可怕之处是最大程度释放出人性中贪婪残暴,自私邪恶、嫉妒报复的暗黑面,让原本善良的普通人变成了嗜血的恶魔。这也是在警示我们在信仰缺失,疯狂混乱的时代,平凡如你我的普通人,难免不会堕落成魔鬼,犯下罪行?

平民到魔鬼的距离只需一场战争《波斯语课》纳粹集中营的爱恨情仇

还好,电影也让我们看到了残酷战争下,人性幽暗之处还残存的希望之光。再冷血残忍的纳粹军人终究也还有人性善良的一面,只不过他也要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代价,接受审判,他的结局并不无辜!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kairui.com/dhlly/10182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