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德黑兰 >> 德黑兰气候 >> 加分同时或面临更多失分
在大选关键年,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成为美国两党互相攻讦的主要话题。美国总统特朗普受到来自反对党的新一轮炮火,但民调支持率不降反升。目光转向欧洲,英、法、德等国,领导人和主要政党的民调支持率也普遍上升。
支持率上升是因为疫情政策“加分”?专家分析,疫情政策虽对领导人支持率有所影响,但要完成控制新冠肺炎疫情这项长期而艰难的任务,特朗普等人被“加分”的同时可能还会面临更多“失分”。
借“战时总统”提高曝光度
“总统的延迟反应让美国人付出了生命代价。”在发起对总统弹劾案失败后,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3月29日又就新冠疫情向特朗普“开炮”。
然而,从民调数据看,特朗普近期支持率快速上升。美国政治网站“明晰政治”综合多家民调机构数据显示,特朗普3月13日至29日民调支持率为47.3%,达到自年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这段时间内特朗普做了什么?3月13日,特朗普宣布美国进入国家紧急状态;3月23日,美联储公布无限量量化宽松政策;3月28日,特朗普签署2万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法案。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冯仲平指出,特朗普是在将自己塑造成一名“战时总统”。“‘战时总统’将拥有对国家资源调配和处置的更大权力,也增加了特殊时期民众对总统的期待。”冯仲平认为,特朗普意图用“战时总统”这一身份提高了曝光度,在与民主党候选人的竞争中获得先机。
《日本经济新闻》3月31日刊文称,特朗普身上正在发生“聚旗效应”。这是一种每当国家面临严峻国际挑战时,领导人支持率就会上升的现象。历史上,美国总统小布什在反恐战争打响后支持率从51%飙升至90%。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腾军认为,特朗普的支持率大涨其实不全是他自己的“功劳”。13日至今,特朗普签署了诸多联邦政策法案,但这些法案尚未落地,真正起到作用的是各州的政策。民调反映的其实是民众对各州政策的反馈,以及对联邦政府的积极预期。
即便支持率一度看涨,但如果不能保持下去,也难确保在11月的大选中连任。美国前总统卡特也曾因年的德黑兰人质事件支持率飙升,但之后的应对被批评为软弱,逐渐失去支持,最终未能连任。
“加分”快,“减分”或许也快
一宣布“战时”,民调就上升,同样的现象也在欧洲各国上演。英国首相约翰逊提出组建“战时”政府对抗疫情后,益普索莫里民调显示其3月中旬支持率升至52%,创下他去年赢得大选以来的最高纪录。另一位“战时总统”——法国总统马克龙,在3月的哈里斯民调中支持率也上涨了13个百分点。
“聚旗效应”能否在欧美等国领导人身上持续?张腾军认为,国家领导人的支持率与其长期政策关系更大,民调暂时上升不能说明问题。
“尽管频繁操作议题,特朗普47.3%的民调支持率对大选来说还没有指向标意义。”张腾军认为,操纵政治选题无助于控制疫情。一旦疫情持续恶化,或美国联邦政府的防疫政策和经济政策推行效果不好,优势就会迅速转向民主党一边。
冯仲平认为,“战时状态”激发了欧美国家民众的信心,使得疫情持续严峻的形势下,民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依旧上升。一旦防疫过程中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反对党就会迅速进行有针对性的攻击,因此支持率上升未必能持续很长时间。
“民调未必能反映真实的民众意见,也不能阻止‘黑天鹅’事件的出现。”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助理研究员吴妍认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应对,对各国领导人和执政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加分”快,“减分”或许也快。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泠汐
策划:李杰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