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黑兰

伊朗文化常驻德黑兰,告诉你伊朗什么样

发布时间:2017/11/9 16:16:34   点击数:

相对于伊朗年的灿烂文明史,德黑兰可说是这个古老国家的“年轻”首都。公元13世纪以前,德黑兰只是当时的首都雷伊城郊区的一个村落,尔后渐渐兴旺起来。到了恺伽王朝时期的年,才确立德黑兰为伊朗首都。在礼萨和巴列维国王时期,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伊朗石油财富剧增,这座城市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成为一座相当发达、繁华、时尚、开放和西化的大都市,在当时有“东方小巴黎”之称。当时很多去往欧洲的飞机航班都经这里中转。现在,德黑兰是伊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相对于全国的多万人口,德黑兰是一个庞大的城市。目前,它不仅是伊朗也是西亚最大的城市。“德黑兰”在波斯语中意为“暧坡”。它位于伊朗高原的北部,在厄尔布尔士山脉南麓的山脚下,地势北高南低,海拔-米。北部的房子呈阶梯状依山而建。厄尔布尔士山挡住了北面来自里海的寒风,因此,虽然德黑兰所处的纬度和北京相近,但冬季并不十分寒冷。德黑兰的天气常常朗日高照,往东北方向,可以遥望伊朗最高峰----终年积雪的壮丽的达玛万德峰。若你从老机场(梅赫拉巴德机场)下飞机,一出机场不远,在一片很大的广场上,一座独特的倒丫字形建筑一定不会被你的视线所忽略,那就是作为伊朗国家象征的,德黑兰的标志性建筑----自由塔。广场是德黑兰重要的政治活动舞台,重要的集会、游行和国庆阅兵式等活动都在这里举行。若你从新机场(霍梅尼国际机场)下飞机,在进城的路途中,一定不会错过一座闪闪发光的金色圆顶建筑,那就是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创始人----最高领袖霍梅尼的陵墓。这里理所当然地成为伊朗及其邻国什叶派穆斯林的主要朝拜地之一。这两座建筑,在德黑兰大多为灰暗色基调,没有什么特色的城市建筑中十分引人注目。

想起德黑兰,我脑子里出现的就是一连串的“虽然…但是…”

虽然德黑兰的建筑大多为灰暗色,但在富人聚居的德黑兰北区,登上楼顶你会发现,排列整齐的一栋栋二三层小楼的后面完全是另一番天地:一个个种植着草坪和鲜花,摆放着白色桌椅,穿戴自由的妇人和孩子在其间尽情玩耍的生机勃勃的花园。园中大多有一个漆成明亮的天蓝色的游泳池。德黑兰人喜欢华丽繁复的家装风格。走进每一家,都会看到绚丽精致的波斯地毯,有的人家铺的还是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地毯。屋顶上大多悬挂着法国式枝形吊灯,波斯地毯上摆放着法国古典式家俱,墙壁上挂着西洋油画。就是南区的穷人家里,也是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即使家徒四壁,也一定少不了波斯地毯。

虽然女士们在公共场合必须按照伊斯兰教规穿长袍戴头巾,但在家庭聚会时,她们摘下头巾甩掉长袍后,不但衣着时尚,甚至十分大胆暴露。她们精心做过的各种漂亮发型,相信会令绝大多数中国女性自愧弗如。即使在公共场合“全副武装”时,她们对那仅能露出的,在我们中国人看来本已很漂亮的脸上,也还是会精心地化好妆,对前额上面稍稍能露出的仅有的那一缕头发也是用尽了心思。

虽然德黑兰的建筑和人们衣着的外部色调及样式让人感到沉闷压抑,但德黑兰人的内心却热情奔放,富于激情。他们能歌善舞、长于交际。每到周末的的家庭聚会上,或婚礼party上,男女老少最热衷的就是跳波斯舞。他们一跳就是几个小时,有时一边纵情地大声歌唱,一边摇头晃脑全身抖动地跳舞,还不时地来一个恶作剧,逗得满堂轰笑。跳得差不多了才开始吃饭,然后再跳,直至深夜。他们听音乐,喜欢把声音放得很大。在街上常常能听到放着震耳音乐的小汽车从身边呼啸而过。德黑兰人待人也很热情,刚认识的第一天,就会和你热呼得像老熟人一样。每天早上第一次见面一定会面带微笑地向你问好,问好时还会说上一连串意思相近但不重复的话。而且一天中无论见多少次面,每一次都会以同样的热情度向你打一声招呼。好像他们永远没有烦心事,心情总是那么阳光。几岁的孩子也像成年人一样,落落大方地与客人问好并握手拥抱。在严格宗教教规规范下的缺少色彩的生活中,德黑兰人除了跳舞唱歌,郊游、野餐、爬山等也都是无论贫富所有家庭周末的家常便饭。

“虽然这里很多方面都有严格规定,但开车却很自由。这里的人虽然干什么事都慢,但是开车最快。”这是旅居德黑兰的外国人圈子中流传很广的一句戏言,但的确道出了实情。在德黑兰市区的大街上,三条车道并排走着五辆车很“正常”。虽然他们赴约迟到、办事拖沓、承诺的事到期不兑现是常有的事,但开车80公里的时速算是很耐心的了。因此德黑兰的交通事故也很多。在其它方面男女分开的规定执行得都很严格,比如,公交车上男女要分开不同区域,一家人男女也不能站在一起。连一些商店和王宫等旅游景点,进门时也要男女分开,虽然进到里面后并不分开。但是在出租小轿车里,为了省钱分摊车费,不认识的男女却可以挤坐在一起。最多时,一辆车能挤进七八个人。有时还能看到,在自家的小车里挤的人能更多。把小孩放在后备箱里,或者后座的靠背上面,也并非绝无仅有绝无仅有的事。虽然德黑兰人开车较随便,喜欢大声唱歌,大声放音乐,但其实他们在很多方面,是很有教养,很讲究礼仪的。在餐馆、机场、商店等公共场所,听不到有人大声说话。德黑兰人很讲究卫生,街道也非常干净,几乎没有人吐痰,很少有人乱扔废弃物。民居和商店的门前,每天都会用水冲得干干净净,虽然从节水角度这个习惯并不可取。有一次我看到,有人刚从大饼店买了几个那种长长的没有包装的大饼,竟然把它们竖着在地上颠几下,以把几个大饼放齐。德黑兰人在家中待客也很讲究。他们请客人喝茶时,泡茶的水一定是刚刚烧开的,茶水一定要在炉子上煮一会儿。除了上茶时大托盘、小碟子、小茶杯、小茶匙和方糖一样也不会马虎,在你一杯茶快喝完时,主人还会很快注意到,然后把你的全套茶具撤走,再给你换上一套刚洗好的全新的茶具,绝对不会给你往原来的茶杯里续茶水。他们的茶杯很小,很精巧,几个小时的聚会下来,不知每位客人要用多少套茶具。有时我看主人那么辛苦,就不忍心很快把茶喝完。但他们乐此不疲,绝不简化。而且,旅居德黑兰的外国人一致认为,虽然这里不乏高档餐馆,但真正品种丰富的美味佳肴却是德黑兰家庭主妇亲手烹制的。虽然德黑兰作为一个政教合一,伊斯兰教规严格的国家的首都,城中拥有数以千计的清真寺和祷告室,显示着浓厚的宗教气氛;虽然在这样一个国度对西方文化抱有偏见,比如规定男士不准打领带等。但是,在伊斯兰革命以前“东方小巴黎”时代,根植在德黑兰人骨子里的崇尚西方文明的基因是任何规定都难以真正去除的。当今的西方文明对德黑兰人甚至有了更大的吸引力。很多人还是认为西方的什么都好。他们崇拜洋货、洋电影、洋电视剧。为了收看西方国家的电视节目,在法律并不允许的情况下,很多家庭还是自行安装了接收卫星传播电视的大锅。据说,现在整个德黑兰这样的大锅竟有约万之多!有条件的家庭还是要送子女去欧美接受西方教育,很多家庭中都有亲属长期在欧美国家定居。德黑兰的知识阶层中留学欧美的占相当大的比重。比如德黑兰的医生,几乎全部能讲流利的英语或法语、德语等,外国人看病不成问题。这在第三世界国家中是不多见的。就连当初我在德黑兰的住家附近一个小药店里卖药的店员都讲一口非常漂亮的英语。虽然德黑兰人很“崇洋”,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在伊朗重大经济合作项目的日益增多,德黑兰人对中国人越来越友好。前些年,德黑兰人见到我们,多会先问:“你是日本人吗?”“你是台湾人吗?”“你是韩国人吗?”等等。现在,他们见到中国人,常常会说:“中国,好!”

禾美艺家家居设计公司深圳艺展店:深圳市罗湖区梅园路艺展中心三期内广场G-

深圳艺展店:深圳市罗湖区梅园路艺展中心三期-

十里河店: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高力灯饰城负一楼BF3

赞赏

长按







































招聘网站运营
什么是白癜风图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kairui.com/dhlqh/1388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