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黑兰

随笔抗美援朝70年一

发布时间:2020/10/24 0:33:17   点击数:
白癜风的发病原因 http://m.39.net/pf/a_5924222.html

写在前面的话

10月25日,管虎、路阳、郭帆执导的战争大片《金刚川》即将在全国公映。

已经很久、很久没有直接反映“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了。我记得上一次看见有关那场战争的镜头,还是年《集结号》中的惊鸿一瞥。

据说,接下来还会有大量这个题材的电影陆续上映,其中不乏大导演、大制作、大场面。

在如今的国内、国际环境下,如此密集地制作和宣发如此敏感题材的文艺作品——在过去的2、30年里,这样的题材如果不说是禁忌的话,至少也是讳莫如深的——到底意味着什么,我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

那么,我们今天就谈谈70年前那首悲壮的英雄史诗吧。

既然是随笔,就不怎么讲因果逻辑,不讲军事部署和复杂的博弈,不大谈特谈史实——毕竟有关那场战争的史料,在网上早已经汗牛充栋了——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大都讲我的个人感觉,还希望各位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首先我们应该具有一个常识,“朝鲜战争”和“抗美援朝”是两回事;或者说,“抗美援朝”是“朝鲜战争”的一个阶段,一个组成部分,当然是很重要的部分。

那么,为什么要进行“抗美援朝”作战,在新生政权刚刚建立、国家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直截了当地、毫不妥协地和当时地球上最强大的国家正面硬刚,这样做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最近一段时间,韩国“防弹男团”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让人诧异的是国内某些该团粉丝的某些言论——比如说,朝鲜是“侵略者”,而韩国是在进行一场可歌可泣的“卫国战争”。

也许是历史知识的匮乏,也许是看待事物立场的不同,这都可以理解,但是屁股歪到如此位置,就让人感到匪夷所思了。

当然,这样的看法和观点,早在20年前互联网肇兴的时候就有了,并不新鲜,在当今还有不小的市场。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场所谓的“侵略”与“卫国”的战争到底是怎么回事。

其实朝鲜问题的“万恶之源”,都指向了年11月底的德黑兰会议。

熟悉的身影,德黑兰三巨头

在德黑兰会议上,当时世界上权势最大的三位领袖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原则上同意朝鲜——当时还是日本的殖民地——“在适当的时候”应当独立。

年2月,在雅尔塔会议上,德黑兰会议三巨头的协商(“朝鲜独立”)进行了某种程度的实质性落地——会议决定,日本的殖民地朝鲜,将在战后由美、苏、中(国民党政府)、英实施国际托管。

雅尔塔会议的三位老朋友

“国际托管”这个概念,虽然是在崭新的“联合国”的概念下提出的(而“联合国”的蓝图,则在刚刚结束的敦巴顿橡树园会议上得以完成),但它其实是一个老瓶装新酒的东西——就是国际联盟“委任统治”制度的延续(什么是“国际联盟”,请自行百度)。

它主要解决一个老大难问题——一些前列强的殖民地,或者大战的战败国割让出去的领土怎么办?属于谁?怎么管理?

解决方案有了——由“国际社会”共同管理:在国际联盟时代是“委任统治”,而在联合国时代是“国际托管”。

今天的我们可能比较难以理解——怎么着,朝鲜半岛这么一块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数千万人民的命运,怎么突然就“国际托管”了?好不容易就要赶跑日本侵略者、结束几十年悲惨的殖民统治,朝鲜人民怎么就不能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了呢?

对不起,不能。

今天的地球世界有个主权独立国家和地区,至少在理论上,国家不分大小强弱,有权利决定本国家、本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而在70年前,地球上的独立(哪怕是名义上的)国家不超过60个。

列强对全世界的疆土进行肆意划分,在阴沉的密室里通过几个强力人物的密谈、交锋和妥协,从而决定万里之外的百万、千万级人口——哪怕那些人民和这些强人无论在种族、民族和文化上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的命运,在那个年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因此,朝鲜半岛的人民在最惨烈的第二次大战行将结束之后的命运,就被这么匆匆决定了——国际托管。

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投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实战原子弹。

年8月9日,美国又在日本的长崎投下了第二颗原子弹。

就在长崎的蘑菇云升腾而起的同一天,8月9日深夜,万苏联军队分成三路,从中苏、中蒙公里的漫长边境上向中国境内的日本关东军发起了突击,打破了自从苏日诺门罕战争(年)以来中苏边境长达6年的平静。

是的,许多人看不进去历史,就是因为无数冗长而又枯燥的数字。而我之所以在这里强调这几个日期,并不是在劝退读者,而是想陈述这样一个事实——在大日本帝国即将分崩离析的末日,美国和苏联都在抢夺地盘,争分夺秒!

在欧洲战场上久经考验的、巅峰时期的苏联红军在横扫关东军、占领中国东北全境之后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继续向南挺近,一直推进到了当时日据朝鲜的首都——汉城(当时叫做“京城府”)。

那个时候的美军主力在哪里呢?

在冲绳,正在准备对日本土登陆和决战,距离朝鲜还有上千公里呢。

冲绳战役的特大号Icon—硫磺岛之战

苏联不断南下、似乎就要席卷整个朝鲜半岛的的钢铁洪流肯定会引起美国的担忧强烈反应。美国总统杜鲁门当即致信斯大林,提议以北纬38度线为朝鲜半岛的“受降线”——在这条线以北的日军向苏联投降,以南则向美军投降。

应该说这是一个很鸡贼的提议——那时候美国在朝鲜半岛上还没有一兵一卒呢。美国人能捞着便宜最好,捞不着,也没什么损失。

没想到斯大林竟然十分痛快地答应了,这反而让美国人有些不知所措——他们还准备着和苏联人讨价还价一番呢。

为什么斯大林同意这一提议直到现在还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可能斯大林觉得他获得的已经足够多了吧。

北纬38度线,也就是我们日后耳熟能详的三八线,朝鲜半岛半个多世纪以来一切民族悲剧的象征和体现,就这么诞生了。

为什么是北纬38度线?

随便弄的。

当时有一个参与划线的美军参谋腊斯克——他后来成了林登.约翰逊政府的国务卿,越南战争的代表和象征——回忆说,没什么特别的,就是觉得这条线卡在朝鲜半岛最细的腰部,把半岛分成南北两半,而且对美国人来说比较有利的是,汉城还在三八线南侧,将来有可能属于美国的势力范围。

超级反共鹰派迪安.腊斯克

这一条线,就和殖民地时代许多臭名昭著的边界线一样(比如说,中印边境的麦克马洪线,以及非州大地上乱七八糟的国境线),成为后世无数战祸和悲剧的渊薮。

在三八线——注意,此时此刻还是一个纯工具性的“受降线”——诞生的那个时间段,以北,是以工业区为主的朝鲜北方,占据了半岛总面积的57%和人口的40%;而以南,则是以农业为主的朝鲜南方,占据了半岛总面积的43%和人口的60%。

年12月底,苏、美、英三国外长签署的、有关对朝鲜进行国际托管和在未来成立朝鲜半岛民主政府的《莫斯科协定》公之于众,似乎指明了一个看上去挺不错的、对朝鲜人民来说非常光明的前景——先由“国际社会”进行管理,然后由朝鲜人民自由选举自己的政府,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

但是,事情很快就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年1月,丘吉尔在美国总统杜鲁门的陪同下访问了密苏里州富尔顿市,在总统母校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名为《和平砥柱》的演说。

如果我们对那一段历史有所涉猎,那么对演说中这样的字眼决不会陌生:

“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坐落着中欧与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所有这些饱经沧桑的城市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不仅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屈服于苏联的势力影响,而且还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只有雅典,放射着它不朽的光辉,在英格兰、美利坚、法兰西三国每一个人的眼下,自由地决定它的前途。”

“受俄国支配的波兰政府被怂恿对德国领土实行大片的、不义的侵占,正在以可悲的、想象不到的规模把数以百万计的德国人成群地驱逐出境。在所有这些东欧国家原来都很弱小的共产党,已经上升到同它们党员人数远不相称的主导的、掌权的地位,到处争取极权主义的控制。几乎在每一处,都是警察政府占了上风。到目前为之,除了捷克斯洛伐克,根本没有真正的民主。”

……

这就是震撼世界的丘吉尔“铁幕”演说。

所有人都知道,早在二战末期,几个盟国之间已经貌合神离,而如此激烈的指责、如此直接的、露骨的、指名道姓的攻击,还是出自于一个国家最高领导人之口,这是战后第一次。

这就是冷战的前奏曲。

斯大林当即予以最强烈的回击——苏联的报纸开足马力谴责丘吉尔和他的“看上去像战争贩子的朋友们”,指责他们是要把全世界拖入一场新的大战的坭坑。

地平线上开始涌现出滚滚乌云,而这些乌云,马上就要把地球另一端的、朝鲜半岛的光明前景吞没了。

此时此刻,朝鲜半岛内已经掀起了风起云涌的“反托管运动”,它的主张非常明确,也非常令人心酸——反对美苏的南北划界“托管”,要求成立一个囊括全半岛的、属于朝鲜全体人民的民族主义政府。

事实上已经按照三八线占据了朝鲜南北国土的苏联和美国,对这样的运动当然是毫不手软的。

在北方,原本被苏联看好的民族主义领袖曹晚植因为“反托管”,而被苏联软禁(在年处决),在新义州及各个道、郡的“反托管”学生运动均被镇压,而民族主义的、右翼分子大都被清洗,留下来的几乎是清一色的左翼政党或者团体。

在南方,美国占领军同样毫不留情地清洗各种左翼政党,宣布南朝鲜共产党为非法,甚至民主党派中的民族主义者也遭到清洗——例如,著名的民主党领袖金九(年被暗杀)。

是的,南北双方无论从高层,还是在民间,都在进行着激烈的斗争——仅仅就在数年前,还在为推翻日本殖民统治而并肩战斗的同志们,仅仅因为新来的不同主子,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党派、不同政治理念的人,彼此之间突然利刃相向,街头暗杀的枪声和爆炸声此起彼伏,双方都向相对的方向发生了大规模的逃亡。

这真是一个民族的悲剧。

一直持续到年的双方内部充满了激烈争斗和仇杀的养蛊游戏终于产生了各自集团新的政治强人,北方是金日成,南方则是李承晚。

朝鲜半岛新的时代开始了。

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kairui.com/dhlqh/9640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