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黑兰

逃离德黑兰奥斯卡得奖样本美国梦的不

发布时间:2021/6/5 11:32:57   点击数:

Vol:

逃离德黑兰

奥斯卡得奖样本

美国梦的不完全阐述

时间回到一九七九年,当时的伊朗革命热潮达到了鼎峰。在这个状态下,美国大使馆遭到了当地民众组织的疯狂围剿。六名美国人趁乱逃到了加拿大大使馆,于是乎CIA就开始了解救计划,想要带回这六名美国同胞离开德黑兰回到祖国的怀抱中。

何谓之美国梦?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在美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我觉得鸡血是美国梦主旋律作品的一个重要环节,像是《阿甘正传》《当幸福来敲门》这样具有高流传度的经典作品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告诉全世界的人们,你们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在美国过上积极阳光的健康生活。

《逃离德黑兰》是对美国梦的不完全阐述。为何这么说,大抵还是因为作品的本身明面上是在聊CIA拯救美国公民的故事,但是侧面也是在强调美国的国力强大以及价值取向正确。看完之后,你会被当时伊朗的群众情绪给震慑到,同时也还会对主角的拯救计划感到赞叹和佩服。而这些对立面的形成,潜移默化中让你开始接受到了美国的强大。

这部电影能够得奥斯卡,意识形态上和奥斯卡的取向高度相似肯定是重要原因。但是作品本身的精彩和优质,我觉得是不容忽视的。《逃离德黑兰》整个故事的黑色幽默气质让观影过程不会感到枯燥,尤其是后面从机场离开一道道“闯关”的过程,真的让人为之捏一把汗。虽然后续聊到现实的故事没有这么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但是电影的魅力就在于此,本来是平白直叙的故事,也能够弄得特别紧张刺激。

尤其是在做皮包公司假装拍电影去伊朗踩点的设计,尤其是电影内容,有够鬼扯的。不过相较于踩自行车离开伊朗的点子,你会觉得讨论过程又好笑又真实。不过试想如果自己身处当时的环境,面对这么大的压力和困难,要如何带领六个美国人离开伊朗呢?也许骑自行车离开的剧情太过于玄幻了,但总归还是有可行性吧。因为前些天看了个关于当时周克华事件的复盘,就曾经说过这个杀人魔头靠着沿着铁轨徒步行走的方式逃离了南京警方的层层包围。所以不要怀疑长距离依靠徒步或者骑行的方式可不可行了,在关键时刻人的潜力是无穷的。

关于作品的样本可靠性,我觉得是毋庸置疑的。除了这一部作品的选题可以作为参考,近些年最值得参考的还有《月光男孩》,一部集合了同性恋、有色种群、校园霸凌等热门话题的作品。回顾这些年,从《勇敢的心》到《月光男孩》,BP奖项永远青睐于普世价值和“政治正确”的内容,从选题上要抓取这些获奖样本的关键因素。另外,叙事的流畅性重于艺术性,回顾得奖作品,一定要在讲故事这点上做到优秀及以上。过于注重于情绪和情感的表达,可能还是更适合于欧洲三大的评判标准。

聊到这里,其实突然脑海里被《北京人在纽约》这部剧给占据了大脑,还有刘欢那浑厚响亮的歌声。《千万次的问》这部作品从来都是让人听完就会精神抖擞的,可以让人感受到精气神。可现在看当下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焦虑、低迷和烦闷。我觉得时代的作品能够体现这个大时代的主流情绪,也就像我们当下一样,我们处于焦虑内卷和迷茫之中。而上个世纪末的人,活在精气神之中,大有广阔天地任我闯的勇敢气魄。

美国梦这么多年,虽然换了几次外衣,但是依旧是时代情绪和情感的延续递进。我们深受美国梦以及它的艺术形式的外化作品的影响,所以我们会有一种单纯的向往和美好情感的倾向。这并不是可耻的或者说需要上升到民族和国家虚无主义的高度。我希望大时代下的华语作品也能够展现出精气神,而非一味利用焦虑情绪来吸睛谋利。

《逃离德黑兰》就像是众多优秀美国作品中一样,用故事来述诸感情,最终让人看到他们的强大。我想,我们也可以吧。

河西学渣

要吃饭的嘛。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kairui.com/dhlqh/9853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