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德黑兰 >> 德黑兰气候 >> 极简政经史61风起德黑兰年的
文/东方证券研究所孙金霞薛俊王仲尧曹靖楠
研究结论
★年全球的第一个地缘政治爆点,来自中东大国伊朗。一场始于东部城市马什哈德的示威,迅速转化为全国性的抗议运动。民众运动的口号也从抗议物价上涨、失业严重,逐步升级为对政府当局的不满。本次抗议活动是年抗议内贾德选举不公以来,伊朗面临的最严重抗议运动。
★鲁哈尼政府认为,是保守派在背后策动骚乱,也将保守派和改革派多年来的明争暗斗彻底置于台面上。伊朗国内多年来始终存在支持传统秩序和开放多元的两股力量博弈。从年至年,保守派与借助民粹主义上台的艾哈迈德?内贾德总统达成某种程度的合作,在国内大搞核试验,引来联合国的严厉制裁。13年以后之后,民心思变、渴望改革,在这一背景下鲁哈尼代表的改革派上台,逐步争取重新融入国际社会,并与西方国家达成核协议。但保守派的势力通过影响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广泛介入中东地缘博弈,在也门、伊拉克、叙利亚都投入了大量资源,引起国内经济困难。
★在伊朗和沙特这对中东主要矛盾中,伊朗看上去顺风顺水。年沙特忙于解决国内继承问题,激进的“反腐风暴”让其无暇在海外与伊朗硬拼,而伊朗一方面依靠《伊朗核协议》减轻了制裁,另一方面,借着俄罗斯的帮助,将势力投送到中东核心地区,打通了“叙利亚-伊拉克-伊朗”这条所谓“星月走廊”,甚至在沙特后院的也门地区成功扶植起胡塞武装,一定程度上成功实现了地缘政治目标。
★“伊攻沙守”的局面让沙特担忧,也引起美国的警惕。特朗普上台以后,否定奥巴马时期的政治遗产,也包括与伊朗达成的核协议。同时,特朗普亲赴利雅得,耶路撒冷,与以色列、沙特这两大“伊朗死敌”紧密合作,在中东编织“反伊朗大同盟”。美国的步步紧逼让伊朗倍感压力,也让伊朗国内的反对势力逐步抬头。
★“不是叙利亚,而是伊朗”,示威口号显示了民众对领导层在地区领导权争夺中投入太多资源,而忽视了国内民生的强烈不满。民众原本希望改革派上台能解决伊朗国内的严重的经济问题,但4年任期已过,形势依然没有明显改观,高失业率、严重通胀局面依旧,对伊朗现状不满的群体成为此次抗议的主力军。但在背后推波助澜的,则是伊朗国内希望看到改革派下台的保守力量,以及希望伊朗陷入混乱的美国、以色列、沙特等。
★伊朗是政教合一的国家,以最高宗教领袖为代表的高级教士(毛拉)在政治生活中有很高的话语权,与总统代表的行政体系互相约束。过去伊朗举行的示威,总是将矛头对准政府,而绝少质疑神权统治本身的。但此次示威在进入第三天以后,已经出现了针对最高宗教领袖哈梅内伊在内的整个神权统治的口号,以及焚烧哈梅内伊画像的行为,也就是说保守派企图借助民意打击现政府的计划,最终可能引火烧身。
★伊朗是中国的全面战略伙伴,也是落实“一带一路”相关倡议的重要合作方,中国支持伊朗维持国内政局稳定。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危机依然处在可控范围内,产生所谓“德黑兰之春”的概率很低。与“阿拉伯之春“中被推翻的政权不同,伊朗的教权-世俗二元体系较为稳固,自上而下的教士组织严密有序,除非对整个制度、社会文化进行彻底洗牌,否则难以动摇其统治基础。
风险提示
●伊朗国内游行继续扩大的风险;美伊对立造成中东局势紧张的风险。
东方证券战略策略研究团队
※研究涵盖:国际宏观,地缘政治,市场策略,中外比较,技术分析,选股组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