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黑兰

英苏入侵伊朗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发布时间:2021/10/19 18:07:35   点击数:

前因:德国入侵苏联;后果:伊朗遭占领。

前因

德国入侵苏联:年6月,德国发动巴巴罗萨计划,大举入侵苏联,战争初期苏联红军措手不及,损失惨重。

年8-9月,世界大战的紧张局势使英苏两国相互合作,为防止伊朗威胁中东与印度,并借道伊朗为苏联提供物资援助,英苏两国共同入侵了伊朗。

19世纪下半叶,伊朗成为了英国与俄国两大列强争夺的重要对象。在深受英俄两国干涉的情况下,试图谋求独立的伊朗与欧洲的新兴列强——德意志帝国一拍即合,双方展开了各方面合作。这样的合作一直延续,魏玛德国与纳粹德国都与伊朗巴列维王朝保持着密切往来,为伊朗提供了大量工业技术与人才援助。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伊朗宣布外交中立,但与德国仍有各种贸易往来。

巴巴罗萨计划

年4月,伊拉克亲德军官团发动政变,新政府与德意轴心集团交好,并要求英国从伊拉克撤军。次月,德军攻占克里特岛,并从维希法国手中接管叙利亚机场。一时间,英国在近东与中东地区的利益岌岌可危。为保证己方在中东和苏伊士运河的安全与利益,英国对伊拉克政变采取了军事措施,出兵进攻伊拉克,二十天左右便迅速占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

随后,英军与自由法国军队共同占领了叙利亚和黎巴嫩。虽说英国在中东的安全和利益暂时得以维护,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宣布外交中立但长期亲德的伊朗已成英国的眼中钉、肉中刺。

德国发动巴巴罗萨计划之后,随着苏联进入战争,英苏两国达成协议,互相给予对方帮助。

事实上,目前最需要援助的正是在卫国战争初期遭沉重打击的苏联红军,英美方面也确实答应给予苏联一部分物资援助,然而问题在于,这批物资该从哪进入苏联?

远东方面,虽然苏联与日本暂时和平,但日本毕竟是轴心国集团成员,不可能坐视物资从远东港口输入苏联,且西伯利亚地区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物资难以运往欧洲前线;北欧方面,摩尔曼斯克港和阿尔汉格尔斯克港两大港口都缺乏接收物资的良好条件,附近铁路也较为落后。从地中海到黑海的航线,也因为土耳其封锁博斯普鲁斯海峡而无法选择。

在其他选择都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苏联便盯上了位于其南方的伊朗,如果伊朗落入同盟国手中,那么来自英美的援助就可以经波斯湾,横跨整个伊朗,运往苏联。

英苏入侵

因此,在英苏各自利益的要求下,双方决定控制伊朗。

这一年7月和8月,英苏两国两度向伊朗政府发出联合照会,要求驱逐在伊德国人。此时伊朗政府尚未意识到事态的严峻性,便以诸如在伊德国人不会造成威胁、驱逐外国侨民违反外交中立等理由拒绝。于是,英苏两国展开了对伊朗的入侵行动。

8月25日凌晨,英军与苏军分别从伊朗南、北两个方向发起进攻,战争过程十分迅速,大量毫无防备的伊朗官兵在睡梦中就被苏军和英军缴了械。

仅用了20天左右,英苏军队已经压向德黑兰,伊朗国民议会被迫宣布礼萨汗国王逊位。次日,英国和苏联军队开入德黑兰,伊朗全国的抵抗行动都停止了,同天,21岁的王储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在议会大厦宣誓成为国王。

苏军与印度籍英军

伊朗落入盟军手中意味着英美盟国掌握了一条可以稳定向苏联提供援助物资的道路,这无疑为苏联的卫国战争提供了巨大助力。而在伊朗遭盟军占领的几年内,其国内各种生活物资长期处于受管制的定量配给状态,货币也因为盟国的压力迅速贬值。

后果

伊朗遭占领:英苏成功入侵伊朗后,亲德政府下台,伊朗全境遭盟军占领。

结论:年,伊朗未能认清其在国际局势中的特殊地位,仍试图保持外交中立状态,因而遭英苏双方入侵,被盟军占领数年。

小编为你精选好物

.

.

.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kairui.com/dhlqh/9995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