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德黑兰 >> 德黑兰饮食 >> 神秘美丽的波斯古国伊朗三
(接伊朗2)和两位女孩告别后,继续逛雅兹德古城。
亚兹德古城,是世界上最老的古城之一,老城里几乎所有的建筑都是用传统的泥砖构成,走在老城的街巷中,时光倒流几千年。据说《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有的“小胡同”墙壁上,贴着美丽的瓷砖画。内容大都是当地发生的故事。我想《一千零一夜》的作者就是根据这些,写出了这本“誉满全球”的书吧?
我们在一条小巷子口看到一块《指示牌》其中有一段用中文写着:“我们邀请您免费观看屋顶的老城区的风景”。出于好奇决定去看看。
登上屋顶,果然古老的雅兹德古城尽显眼底。
古城中有多处清真寺。穹顶外饰镶嵌极具几何美感,上面的图案都很美妙、色彩鲜艳。还有不少正在建造中的清真寺。
现今的亚兹德依然保持着古朴,房屋大都由土坯泥砖筑成,外墙则是统一的泥黄色。
从屋顶上下来,恰好是一家卖地毯的商店,我们进去后年轻的店主热情地为我们介绍闻名世界的波斯地毯。
这是我们朋友当场买的一块小地毯,精致的手工、漂亮的图案,像孔雀开屏。伊朗的地毯编织技术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波斯地毯的图案是从纯天然植物、矿物中提取的染料,印染后编织而成的。历经多年依然色彩艳丽。如著名的波斯蓝和波斯红虽经数百年之久,也不褪色。伊朗人把地毯视为传家宝,对伊朗人来说,名贵的地毯比黄金、钻石还要珍贵。地毯因为融入了古老的波斯文明,逐渐演变成一种艺术形态。
离开地毯商店,遇到一群孩子,在一块小空地踢球,无论抢球、射门都很勇猛、卖力。
这独具匠心的风塔状建筑,就是“土空调”。
空调下方是“土冰库”。人们把不易保存的食品、物品等存放在这里。
来到一处别有一番风情的大门口,这时走出一位热情、好客、留着翘胡子的“老人”,原来这是一家饭店,他是这里的老板。
进来以后,哇!餐厅像个宫殿。穹顶镶嵌着大块玻璃,上面绘制有美丽的图案,自然光洒满整个大厅。好阳光哦!
我们坐下后,他为我们变各种“小魔术”,逗大家开心。热情地和每个人合影留念。
小马和他很熟络,就调皮地揪他的大胡子,检验一下真假。
和大胡子掰手腕,来一场中伊对抗赛。
他带我们参观他家的“坎儿井”。
就要离开古城——雅兹德了,真有点恋恋不舍。再看一眼美丽的清真寺圆顶吧。
第四个去的城市——伊斯法罕
伊斯法罕位于伊朗中部,是伊朗第三大城市,居民以波斯人为主。她比德黑兰更像是一个大城市,绿树成荫,干净整齐的街道上开着各种精品店和书店,走在路上的波斯美女们的穿戴也更加多姿多彩。
她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在历史上伊斯法罕也曾经多次成为波斯王朝的首都,公元11世纪12世纪的时候该城处于全盛时期,商贾云集,各种商品也琳琅满目,伊斯法罕一时富甲天下,有“伊斯法罕半天下”的美誉。这里有伊朗最宏伟瑰丽的清真寺和宫殿。还有宽阔的广场。
年伊斯法罕与西安结为友好城市。
世界第二大广场——伊玛目广场,世界文化遗产。广场是以绿茵茵的草地和众多的花圃所组成,因此显得格外地清新,更具自然气息。
伊玛目广场是仅次于天安门广场的世界第二大广场,是萨法维王朝国王阿巴斯检阅军队和观看马球的场所。
《伊玛目》,在波斯文中的意思就是“世界典范”。年,阿巴斯大帝在广场上集中修建了伊朗最繁华优美的几个建筑:包括同是世界遗产的伊玛目清真寺;低调有内涵的罗德菲拉清真寺,还有波斯艺术的典范——阿里·普卡王宫,52个宫殿记载着16世纪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细节。
伊玛目广场被看作是伊斯法罕的象征。
伊玛目广场的中央有一个很大的喷水池,那一排高大的水柱向蓝天射去,其激起的水珠组成雾茫茫的景象在太阳的光辉下交织成一片彩虹。
广场四周一圈都是卖各种具有波斯特色的小手工艺品商店。
伊玛目清真寺位于伊玛目广场的南侧,是波斯建筑的典范和世界最美的清真寺之一,已被录入世界文化遗产。伊玛目清真寺始建于年萨法维一世时期,年完成。
和这位波斯妇女合个影吧!
伊玛目清真寺不像伊斯兰世界的其他重要建筑,正门都面向麦加。它的正门却偏离麦加方向。为的是让我们站在伊玛目广场任何位置都可以完美地欣赏到清真寺雄伟的主入口和华丽的穹顶。为了纠正正门的偏离问题,进入主殿,有一条斜的短通道正好将广场和内院连接起来,以纠正主殿的朝向,使得主殿可以朝向麦加。(1)正门与主体偏角的巧妙设计、(2)蜂窝状门廊拱顶及釉砖、(3)内部蓝色瓷砖,这三点是这座清真寺的三大亮点。
从主殿就可以看到与正门的两座宣礼塔成一个偏角。
一组典型的中庭形状,带有拱廊,并且在每一边都具有巨大的入口的建筑制式,这种制式给人留下通往精神世界之门的印象。
伊玛目清真寺主殿中回音石堪称整座建筑中最最绝妙的一笔。在主殿穹顶的正下方有一块黑色大理石材质的回音石。当神职人员在这里召唤信徒做礼拜时,在没有扩音器的年代通过回音,召唤的声音可以扩散到伊玛目广场上。而形成回音的建造原理就是石头正上方的穹顶。该穹顶是双层结构,两层之间的距离是14米。正是这种奇妙的结构形成了洪亮的回声!不得不由衷地赞叹古人的智慧!
阿巴斯大帝引颈期盼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看到这座伟大建筑的落成。他曾无视建筑师的警告,选择各种捷径和赶工,落下了因赶工以及工艺简化的原因造成的每隔几十年,清真寺必须大修一次的局面。这也是为何旅行者经常看到清真寺总是搭建着脚手架的原因。
在清真寺遇到一位小美女,和她合影时,她竟不顾及教义,悄悄地把头巾摘下,为了露出她美丽的金发。
伊玛目广场西面是阿里卡普王宫作为阿巴斯大帝及其后妃们居住的宫殿,是当年阿巴斯大帝招待外宾及欣赏马球的地方。站在阳台上鸟瞰整个广场,会给人以心旷神怡的感觉。
整个王宫内最精妙之处是位于顶层的音乐厅,音乐厅的面积虽然不算大,但却十分精美。四壁与屋顶全部采用木质缕空装修,以减少声音的反射提高音响效果,同时每个空间曾经都放置一样乐器。
从王宫大门望出去对面的一座美丽的建筑——罗德菲拉清真寺。这是一座精美的宗教建筑,因为是王室的礼拜场所,所以这是一座没有宣礼塔的清真寺。这座清真寺起初是阿巴斯国王为来自黎巴嫩的长老而修建,后来成为阿巴斯的私人清真寺。因为她的美丽,中国人称它女人清真寺。
罗德菲拉清真寺美丽的穹顶:巨大的圆顶是用一圈厚达一米七的砖墙支撑的。圆顶建筑的外表被饰以花卉主题和各式阿拉伯风格装饰,还被衬以青金石色的底色。阳光照射进穹顶时,形成的美丽图案,象是金色的凤凰正在展翅翱翔。
为了找到最佳拍摄角度,竭尽全力、使出浑身解数,竟不约而同,用同一个姿势在拍穹顶。
拍下这一画面不容易啊!
清真寺内的光线变幻奇特,令人情不自禁想“萌”一下。
四十柱宫,世界文化遗产。是萨法维王朝(公元-)最重要的王宫之一,建成年,是萨法维王朝阿巴斯二世接见外国使节的地方。其实,宫殿只有20根柱子,但如果加上宫殿前喷水池里的倒影,就是40根柱子,由此得名。在伊朗,“40”意味着“众多”。
从相反方向拍一张,不同的景色,别有一番风情。年四十柱宫连同伊朗其它8座波斯园林,一同作为波斯园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年的一场大火几乎将宫殿全部毁坏,现在人们看到的是重建宫殿。
遇到也来参观的中学生——小美女们热情地和我们合影。
大殿内有多幅大型壁画,反映的是萨法维皇家狩猎和日常生活等情景,还有伊朗难得一见的女性裸体形象。
宴请外国使节的场景。
最早的波斯语《古兰经》
旺克大教堂是伊朗的亚美尼亚族人(相当我国少数民族)在伊朗建立的第一个天主教堂。在伊朗境内还有10余万名信奉基督教的亚美尼亚人,作为伊斯兰世界的少数派,其中一部分人就生活在伊斯法罕的亚美尼亚区。虽然伊朗绝大多数民众信奉伊斯兰教,但允许天主教存在,友好相处。
我们只是路过,没有进去参观。据说从外面看起来比较朴素,内部装潢却非常华丽,混合了伊斯兰教和天主教两种风格。
伊斯法罕三十三孔桥夜景。
伊斯法罕的扎因达鲁德河上有两座最有名的大桥:三十三孔桥和郝珠桥。
三十三孔桥是伊斯法罕最漂亮的一座石桥,建于阿巴斯皇帝时期,因有三十三个桥孔而得名。由三十三个半圆形桥洞构成,整齐地依次排列,横跨扎因达鲁德河两岸,桥本身是一座多功能的建筑,既是桥梁又起水坝的作用。尤其到了晚上路灯亮起的时候,整座桥都被一种温暖爱意的氛围包围着。在桥上年轻人演奏乐器,唱伊朗的歌曲,人来人往,也有二三成群的人吸着水烟,有人在桥孔里窃窃私语,你可以漫步桥头,静静的望着干枯的河床,人生百态尽显于此。
郝珠大桥夜景。(在三十三孔桥不远处)该桥长米,始建于年,它也作水坝之用。石桥下面是伊斯法罕民间艺人汇集之地,也是百姓夜间纳凉及社交的场所。
在大桥两侧的“长廊”里,两个小朋友在嬉戏。见到我们,他们很开心地和我们合影。妹妹的眼睛瞪得滴溜溜圆。
一家人边吃,边聊着家常,一种温暖爱意的氛围包围着。好令人羡慕哦。
几个年轻人轮流在放声歌唱。(伊朗没有歌舞厅,卡拉OK厅,更没有酒吧,因为不允许饮酒)。
早餐后离开伊斯法罕,乘车前往绿洲城市卡尚。一路上道路两旁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沙漠,还有远处的雪山,为我们略显单调的车程添加了难忘的记忆。
第五个去的城市——卡尚
卡尚位于伊朗中部,在扎格罗斯山东麓,是一座绿洲城市。盛产上好的玫瑰水和玫瑰精油,因而号称伊朗的玫瑰之乡。这里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玫瑰和玫瑰水节,已成为卡尚旅游的一张名片。
卡尚老城区面积不算大,开车十来分钟即可穿城而过。然而,别小看她,这里的历史长达上千年,中世纪时曾大量出产瓷砖和陶器,现在波斯语的“瓷砖”(Kashi)一词,即取自“Kashan”。卡尚很好的保留了一些传统波斯宅院和花园,她们绝大部分建于16-19世纪,部分还入选了世界文化遗产。
一到卡尚就去参观《费恩花园》(世界文化遗产)。
费恩花园
伊朗现存最古老的传统波斯园林,因旁边一个叫Fin的村庄而得名。最早修建于萨法维王朝早期(17世纪初)。花园的主题是各类水池和喷泉,水源来自附近半山腰的苏莱曼尼亚山泉,独特的水利系统使得花园不用任何压力工具即可让山泉流入水池,并灌溉园内植物。园内建筑有阿巴斯皇帝的私人宅邸、博物馆等。
作为波斯园林的代表于年入选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伊朗波斯花园共九处,一起打包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次伊朗之行我们参观了五处波斯花园。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理由前面已经说明了。)
花园的主题是各类水池和喷泉。注意看,喷泉的水柱随着地势由高变矮。
在庭院里遇到一对小情侣,“郎才女貌”,特别是那个漂亮的女孩,我目不转睛地望着她,她微笑着望着我。语言不通,眼神交流。
年,恺加王朝总理大臣卡比尔在其中一间浴室遭杀害。因为他“功高盖主”。刽子手正用匕首切割大臣的手腕。他竟然任人宰割,一点也不反抗。
大厅的穹顶用精美的瓷砖装饰。每一片青花瓷都绘制着一个故事。
这幅图有一正在沐浴的“裸女”。在当时,这样的画是被禁止的。
庭院后面有一露天休息处,水渠边绿树摇曳,客人坐在铺着波斯地毯的“床”上,聊天、休息。我也试试啥感觉。
布鲁杰迪古宅古宅的主人是经营地毯生意的富商布鲁杰迪。
这座宅院距今已有年历史,传说布鲁杰迪之子想娶富甲一方的塔巴塔巴依女儿为妻,塔巴塔巴依只提出了一个条件,那就是希望她的女儿在结婚以后,可以住在一栋华美的房子里,于是布鲁杰迪花费了18年时间,使用了位工匠,建造了这座豪宅,以供出生于富裕家庭的塔巴塔巴依女儿出嫁后居住。
庭院里也有风塔、水池。是最典型而简洁的波斯花园。
布鲁杰迪大院为典型的波斯风格,砖雕的花纹装饰精美无比。
高耸的穹顶,大厅简直就是像个歌剧院,到处都是复杂的建筑结构,壁画、雕刻、彩绘随处可见,内容为伊朗的神话故事、花卉、人物。整个建筑华丽、大气、精致,光线巧妙地从屋顶镂空的天窗射入。
居住在如此的豪华的地方,塔巴塔巴依女儿应该感受到幸福、快乐了吧!
穹顶有许多镂空的“小天窗”,可以采光、通风。但下雨天,雨水竟然不会漏进屋内。
奇特的设计,镂空的“天窗”。
结束了卡尚的行程,就要和导游、司机再见了。善良、勤奋的司机,热情、能干的导游,欢迎你们也来中国广州,我们等着你们!
来张“全家福”,我们一定会把历史悠久、美丽的伊朗记在心里。一定会想念热情的伊朗朋友。再见啦!
从卡尚直接去德黑兰国际机场,乘坐当地时间晚上22点的飞机飞回我可爱的家乡——中国广州。
别了伊朗,别了亲爱的伊朗朋友,在我有生之年希望能再去一次伊朗。
请继续看下集,我们用视觉、味觉感受到的伊朗风土人情,饮食文化等。
点击文章开头的蓝色字《吕途》,再点击“查看历史消息”,便可以看到更多《游记文章》。或者点击《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kairui.com/dhlys/96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