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黑兰

伊朗之旅2聊聊在伊斯法罕遇到的人

发布时间:2021/3/29 23:10:04   点击数:
治疗白癜风好的办法 http://m.39.net/pf/a_7082970.html

波斯美女作为开篇福利

要去伊斯法罕,却被司机扔在了路上

德黑兰Tehran-伊斯法罕Esfahan。清早通过snapp打到了车,请酒店小哥帮忙沟通清楚,我们要去汽车南站坐大巴去伊斯法罕。

一开始,路线和google地图是一致的,可后来怎么越走越不对劲——明明是去南站,司机一直往北开。我们提出质疑后,他淡定地用波斯语解释一通,我们一头雾水。没过一会儿,他停车,把我们的行李拿出来。snapp一口价11w,我们给了15w,他没找零就潇洒地走了。

被扔在路边的我们,四处打探了下,发现原来这也是个汽车站,准确来说,这是对他而言路途较短的一个汽车站。所幸我们成功找到了去伊斯法罕的车,VIP座位40w一人。

Tips: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司机通常会要价较高,也许在途中遇到堵车,他换了条路线,就说要额外加钱,总之各种办法希望乘客多给钱,比上海贵不少,乐于讨价还价的朋友可以好好发挥特长,和司机谈好价钱再上车。而在伊朗,司机大多不找零,比如一共8万,你给10万面额,他便收下,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所以最好自己准备零钱。当然,snapp(类似于国内的打车软件)本就比出租车便宜30%~50%,若换算成人民币,一次打车就几块,最多十几块,所以我们没有太多计较。但是!等现金不够的时候,你会后悔自己的大手大脚。

聊聊在伊斯法罕遇到的人

这是一座庄严的历史古城。有句话叫作“伊斯法罕半天下”,当年的繁荣可想而知。该城市最重要的地标是伊玛目广场,这在三五百年前可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

伊玛目广场

「我住静安寺」

刚到广场的时候,遇到个热情的帅哥,用一口流利的中文和我们聊天,得知我们来自上海之后,还追问了一句:“来自上海的哪里?”我说我住在浦东。他挑挑眉,说:“哦,我在静安寺。”言语之间有种莫名的“区域优势感”,让我觉得好有趣。这可能是我们遇到唯一一个在中国工作生活的伊朗人。只是没想到,他的结束语是:“我的店就在附近,待会来买点藏红花吧。”

到了伊玛目清真寺门口,才发现,不少会几句中文的人,都是小商贩,兜售地毯、藏红花、明信片…

Tips:被小商贩推销最多的藏红花,主要在伊朗的北部地区大量种植,所以在德黑兰买也行,关键是懂得分辨优劣。其实,大多数的当地人不晓得为何藏红花如此受中国游客欢迎……

藏红花茶,清淡中带一丝香甜

还有一位大胡子,emmm,我们在广场逛多少回就遇见他多少次,他总假装擦肩而过,然后转头说:“要买明信片吗?看看吧?哦,这么有缘又遇见了,看看吧……”我的天,难以招架。

SheikhLotfolahMosque清真寺

「我们和z.f.想法不一样」

出来后,我坐在广场的长凳上休息,有一位年轻的当地人走近,怯生生地说,他正在学习中文,能否跟我聊聊天。通过放缓语速的交流中,得知他大学学的计算机,现在在做广告设计,在家工作,比较自由,刚结婚12天,老婆是牙医护士,在学法语。

他给我看了他和他太太的合影,太太很美,没戴头巾。他们在外和朋友聚会时,也不戴。此种行为目前z.f.是不允许的。这和《我在伊朗长大》里的描述如出一辙。他反复强调:“我们的想法和z.f.不一样。”

“以后想出国么?”他苦涩一笑:“很想,但很难。”我意识到自己问了一个蠢问题。他希望以后可以做翻译或导游,赚更多的钱。

他不喜欢自己的阿拉伯名字Imam(伊曼),其含义与信仰相关。他说他叫Arya,和《权力的游戏》里那个角色名字一样,他热切地希望知道翻译成中文是什么样的。LZ在手机上输入为“阿里亚”。(可那位明明是艾莉亚好嘛!自作主张地帮忙翻译男性化了下……)

左:LZ,右:阿里亚

据阿里亚所言,在伊斯法罕,人均月薪-w里亚尔。汇率姑且以1元兑2w来粗略计算,那么人均收入即-元/月。景点门票一般是20w,即10块钱。买一辆车约3.8亿里亚尔,买一套房子约亿(15万元)。不过,当地的汽油多便宜呢?到下一城设拉子的时候揭晓答案。

论审美:「帅哥,你长得太高了」

在广场草坪上,遇到一群席地而坐的大妈,晒太阳磕坚果,大声聊天嬉笑热闹。看见我们,边手舞足蹈边叽叽喳喳说着什么,我打开手机语音翻译app示意她们对着说,才得知,大意是,她们都喜欢小个子男生,觉得和我同行的LZ虽然长得英俊,但就是太高了(cm)。说完她们一阵哈哈大笑。

没想到长得高也有惨遭嫌弃的时候,弄得LZ不知所措,她们笑得更欢,然后抓了一把糖果硬塞给我们,表示安慰。真是爽朗又大方的大妈啊~

不同清真寺内外

说到审美,还有个有趣的现象是,当地流行“缩鼻”:人们以精致小巧的鼻子为美,会花重金整容把鼻子做小。这就是解释了为什么街上有不少当地人鼻子上贴着白色的胶布。男女都是哦。一抬头,旁边长椅上就有个现成的例子,经允许后,拍下这个样本,抱歉啊帅哥,没拍好~

「我还要回美国去的」

当我们打算再换些钱时,黄牛摇着头说美元已跌到了,猜是z.f.管控所致……我问欧元呢?结果黄牛们很傲娇——不!要!欧!元!!

一路打探着,街边一辆车窗内探出个脑袋,那位绅士低调地问,欧元?我:是,你能给多少?他说,我说我要,他顿了一下,紧接着我们马上要进入讨价还价的状态,突然觉得不对劲——哎,说了半天,他也想出售欧元……我们都是卖方哈哈哈……无奈笑着说祝你好运再见。

伊斯法罕艺术大学附近,但不让游客进

走到十字路口,我正低头用手机查附近还有什么兑换点,突然听到有人跟我说话,热心地询问我需要什么帮助…我头也没抬就回:“不用不用,谢谢”。

但他的英文发音地道,说得也极为流利,和其他当地人有明显的区别。我抬头看,他的穿着很普通,长相也不起眼,就像在小区里正在散步的大爷一样,浅蓝色的上衣,灰色长裤,头发花白且稀少。但他说话很温柔真诚,语调平静,让人感觉值得信任。

刚才似乎不太礼貌,于是我补充了一句“抱歉,我想用欧元兑换点里亚尔”。他问“想换多少”。经过前面诸多打击后,我预期很低,报了。他很爽快地同意了,便领我进街角的杂货店,他找伙计开保险箱拿钱给我。其实我很惊讶也很好奇他的英文口语。没等我开口问,他坦诚地告诉我:“我以前在美国呆过好些年,打算以后还要回去的,所以要存点欧元美元。"并解释,他不做”换钱“这个生意。

可当下的局势,他如何能再回去呢?我没问出口。就此谢过,祝他得偿所愿。

修女问我:「去过教堂吗?」

我们曾在公园里遇见一群修女正在做公益活动,她们忙着给老人们量血压、宣传健康知识。看到她们脸上天使般的笑容,你会觉得这个世界也许没那么糟。她们还问我们是否去过Vank大教堂,据说亚美尼亚人在当地建的第一所天主教堂,融合了天主教和伊斯兰的风格,并强烈推荐我们去。

伊斯兰国家,也有天主教堂的存在。也许并不奇怪吧?是我们过往的认知受限罢了。前一站土耳其,卡帕多奇亚地区曾有座教堂呢。

「来,我送幅画给你」

伊斯法罕的手工艺品很出名,所以广场附近的大巴扎也值得逛,也许能淘到好东西,但景区的物价,都懂的。

我们走马观花时,被一家画廊所吸引。琳琅满目的细密画,让我觉得可以看一整天。主人叫Okhovat,是画家也是老师。他看我如此感兴趣,就说:”来,我送幅画给你,forfree。”边说边随手取一张自己的名片翻到背面,提起细羊毫笔就勾勒了老人肖像。而这位老人是谁呢?——著名的波斯诗人哈菲兹。我们下一站设拉子会去“拜访”他。

左图:Okhovat作画;右图是视频截屏有兴趣的伙伴我可分享整个作画过程的视频

在他“炫技”之后,我在店里反反复复看了又看,挑挑选选纠结了很久买下一幅画。后来我回想,这免费赠画倒也算是很高明的“营销手段”呀,达到了让人心满意足的境界。

传统细密画以广场打马球为主要题材

///

太多想要分享的,暂且到这儿罢。

最后,谢谢大家耐心阅读。

SheikhLotfolahMosque清真寺

下一站,文艺设拉子。

未完待续哦。

以上图文均为作者原创,版权所有,谢谢。

若有时间,还可以看看前两篇

晒兜shadow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kairui.com/dhlys/9744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