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德黑兰 >> 德黑兰饮食 >> 沙特等国希望中国支持他们加入到西方大国把
在成吉思汗系列之二五《战忽!战忽!把中国控诉侵略变成闹病娇》一文中,曾经引用《阿拉伯新闻》一位专栏作家的文章。
这位作者Dr.AbdelAzizAluwaisheg,目前是海合会政治事务与协商助理秘书长(GCCAssistantSecretary-GeneralforPoliticalAffairsNegotiation),他的文章集中在世界政治与中东关系的领域,于是时而涉及到中国。
沙特政治精英的思路,对我们很陌生,在Dr.AbdelAzizAluwaisheg那里,我就一再撞到想不到的观点。
去年也就是年12月30日的一篇就让我始终印象深刻,但当时因为想尽快就《征服者王子》想吐的槽都趁着热乎劲儿赶紧吐出来,所以腾不出空儿去介绍。现在既然系列暂停,我就简单介绍一下那篇让我有点体会到网友爱说的“三观尽碎”的文章吧。
这篇文章名为《如何拓展中国与海合会的战略伙伴关系》,不过话题聚焦在一个重点上,也就是中国与伊朗、沙特及其他海湾国家的关系。
目前沙特和伊朗势不两立,极其敌对,用北方老话说,打得跟热窑似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非常复杂,不是我们中国人能够完全理解的,不过终究是悲剧。
中东自己也承认,中国跟这个地区的所有国家都采取合作态度,不过,因为中国现在与伊朗展开深度合作,沙特等阿拉伯国家自然不愿意,这篇文章就是在阐述海湾阿拉伯国家关于这方面的观点。
每个国家都要尽最大可能地争取各自的利益,为此要尽量争取其他国家尤其是大国偏向自己这一方,远离敌对国家,这是完全合理的。
这篇文章的立意即在于此,首先指出,中国与沙特及其他海湾国家的关系目前良好,在各个领域包括政治与安全领域都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然后作者想就如何进一步紧密和巩固提些建议。
他回顾说,中国与海湾国家的关系并非如此一直好,新中国在“其历史的相当一段时期里”都支持世界范围内的革/命,在年代支持也门的社/会主义之类。
这里我要夹几句,沙特和海湾国家也不是吃素的。借助阿富汗战争、两个超级大国的冲突,它们通过支持美国,反而成功地向全世界扩散瓦/哈/比等原/教/旨教派,非常狂热,今天中国国内的很多麻烦都跟那一场扩散有关。应该说所谓冷战的时代,其实是意识形态的热战,多方都卷入了,谁也没闲着。
不过作者在这一段儿里头有一句话让我觉着有点儿难以接受:
“年,它(中国)拥抱了伊朗革/命,这场革/命终结了美国在德黑兰的影响,而为中国在海湾敞开了一个更为宽广的入口。”
就我记忆来说,这不符合事实。年,中美建交,卡特总统访华,双方正进入蜜月期。关键是中国完全不能了解伊朗的立场变动是怎么回事,而且以中国的意识形态来说,也不接受这种性质的社会变动,这种宗教色彩的社会变动,在最初是采取了观望的态度。发展到今天,这种中伊深度合作是连环的合纵连横的结果。
不过,真正让人困惑的是,接下来的高见:
“更近以来,由于中国寻求巩固其作为全球经济超级大国(superpower)的地位,它放弃了对革命的热衷,而代之以实用主义、遵守国际规范、重视稳定、维持现状。(Morerecently,asChinasoughttosolidifyitspositionasaglobaleconomicsuperpower,itreplacedrevolutionaryzealwithsupportforpragmatismandrespectforinternationalnorms,stabilityandpreservingthestatusquo.)”
真的难以想象,一位今天的阿拉伯年轻读者,没有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记忆,甚至没有对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记忆,他会怎么理解这句话?他会不会误会,中国是先成了“全球经济超级大国”,然后只是为了巩固那一地位,才在国际策略、国家战略上转型?
我明明记得,中国改善与美国和西方的关系,搞改革开放,是因为国家的发展水平太低,渴求建设现代化啊!这句话里描述的情况,是指从哪一年到哪一年的中国呢?好像和哪一段历史也对不上啊。
读中东媒体,经常会这样,一句话,让你瞪半天,反复琢磨作者究竟是什么意思。
在“成吉思汗系列之五”里,引过这位作者于年发表的《中国:进步的背面》,文章的前一部分介绍中国的改开奇迹,但是以年为起点,把讨论的时间段限定在十年里,惊叹中国用十年的短短时间就从第六跃到了第二。如果读者不了解更多的相关情况,不知道中国是怎么从建国初造不出一辆汽车,用了短短六十年攀升到世界第六,就会误会,以为中国在之前的起点也没多低。
这位作者接下来认为,正是因为这一变化,中国才能够“在海湾确立结实的存在。”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它渴求能源,而海湾成了其主要的石油与天然气来源地,因此,中国认同,海湾拥有一个稳定和可信赖的安全构筑十分必要。
接下来就是非常荒唐的一句:
“支持德黑兰的传统作为中国革/命时期的遗迹挥之不去,但在战略利益方面正在减弱。”
然后摆事实讲道理,海湾对中国的意义远为重大,中国从中东的石油进口量远远大于伊朗;经贸和投资都飞速发展;海湾国家支持和加入一带一路倡议,有些已经在实施当中;各国开设汉语学校,沙特正在努力把汉语作为教学中排在阿拉伯语和英语之后的第三门语言;最有意思的是说,中国还向各国派遣了militaryattaches——武官,大多能说得一口流利阿拉伯语,以寻求军事上的合作。在人才培养的全面和有世界眼光上,你不得不佩服TG。
文章认为,中国与海合会国家之间还是有症结的,那就是伊朗问题。接下来,作者给中国列出的理由,对我们来说很新鲜,但却是目前中东的流行看法:
“中国依赖海湾的安全构筑,以保护它在该地区的石油供给,而这一安全体系建立在美国与海合会诸国几十年的合作伙伴关系上。在中美对立加剧的情况下,中国对这一安全构筑的支持日益显得带讽刺意味了,不过仍然具有实用的意义。如果改变现状,由中国自行为其在海湾的石油供给提供安全,那代价将是昂贵的。”
这是目前西方极力鼓吹的舆论,也为中东人普遍接受:在中东,中国目前在占美国的便宜,美国吃力不讨好地出兵出钱维持中东稳定,还招骂名,而中国乐得又买石油又投资。
在中东人看来,这是中国不肯承当超级大国的责任,在中东光吃饭不掏钱。
另外,他们也疑虑,这样的局面能维持多久?
美国肯当多久的冤大头?
中国又可以维持这样的局面多久?
如果当前的局面维持不下去,又会发生什么?
不过这篇文章的意思是,既然中国愿意维持现状,那么,伊朗却是对这一现状的威胁。因此,关于双方如何能进一步加深关系,海合会方面是有若干建议的。首先,中国应该在伊朗问题上,改善它对国际准则的态度。毫无疑问,在促进海湾地区稳定方面,中国自己遵守国际法和联合国规则,但德黑兰却常常践踏它们。
这位作者说:
“中国可以扮演一个建设性的角色,说服伊朗改变他的革命色彩,正如中国自己之前不久做到的那样,遵守国际与地区规则(ChinacanplayaconstructiverolebypersuadingIrantochangeitsrevolutionarycolors,asChinaitselfdidawhileago,andrespecttheinternationalandregionalorder)……”
虽然我只是个普通小民,海湾风云和我没关系,看到这一句,我还是差点从椅子上掉下去。
首先,作者不分中国革命和伊朗革命的区别,觉得是一回事。
完全不同好嘛!就像伊朗人不会真正理解中国近百年的心路历程一样,中国也无法理解伊朗人这一百来年的心路历程,两个国家、两个民族,进行的、经历的是两场完全不同的社会实践。
其实,该文真正的意思,是把GeMing与恐怖活动、分裂活动等同,是在这个意思里,说中国geming和伊朗geming是一回事。对这样一种归类,最温和的评分,也是糟糕的无知。
其次,鼓动中国去在意识形态上影响伊朗!
正像中国不仅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文明一样,伊朗也不仅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文明。一个文明有自己的发展脉络,有内部逻辑,有特定的文化土壤,外部力量很难硬行影响和改变。
你能干涉一个国家,但你很难干涉一个文明。
法国,英国,德国,俄罗斯,苏联,美国,都在伊朗这里栽了跟头,沙特还鼓动中国再去在前边好几个摔倒的地方,继续摔倒。
我在想,也许沙特都不仅是一个国家,同时也代表着一个文明。
对于这种既是国家又是文明的实体,真的最好不要轻易敌对。
我觉得美国最大的错误就是,与伊朗走上彻底敌对的路线,对此我很不能理解。
为什么要与一个古老文明敌对呢?而且一股子非要把那个文明搞窒息的势头。
这样搞事情,只能把自己置于无尽的危险当中。
所以看到这位沙特精英认为,中国应该去想法让伊朗变色,我真吓得差点掉地上。
我没说伊朗对,我只是说伊朗惹不得,不能像美国人惹伊朗惹阿拉伯世界那样,去惹他们。
所以对我们来说,这篇文章的言论就特别神奇。
没想到的是,我发现,阿拉比亚电视台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kairui.com/dhlys/98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