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德黑兰 >> 德黑兰经济 >> 打造长手陆军美军新型旋翼机远远甩开中国
近日,美国贝尔直升机公司的次时代拳头产品“V-”倾转旋翼机完成首飞。据悉。该机将与贝尔公司的竞争对手西科斯基开发的X-2对决,争夺美陆军下一代通用直升机的桂冠,并最终替代美国陆军现有的UH-60、AH-64、CH-47等直升机。
图为首次离空的贝尔V-倾转旋翼机。和贝尔公司上一代倾转旋翼机(和波音合作的V-22系列、和阿古斯塔合作的AW-系列)不同,V-的发动机并不跟随旋翼改变方向,而是固定于平直翼面上,由贝尔公司的“黑科技”将动力输送到两扇旋翼上,以此增强倾转旋翼机的机械结构可靠性。
当然,涡轴发动机固定的好处不仅仅是如此而已。相对固定的发动机不会再于降落时打起喷流反弹至发动机进气口导致喘振,留出的开阔地带也能使人员快速登机。
图为阿古斯塔和贝尔合作开发的AW-倾转旋翼机。该机完全瞄准民用市场,但碍于早期倾转旋翼机固有的可靠性问题而少有斩获,仅仅被少量采购用于救援。
在经过数年的使用之后,主要服役于海军陆战队和空军的V-22系列倾转旋翼机已经被证明“并没有那么脆弱”。但在其服役早期和开发阶段,它的事故率确实有些吓人,再加上高昂的成本,这一款原本“三军通用”的倾转旋翼机便只剩下两个客户。
其中,陆军第一个以成本为借口举手退出,V-22的陆军型UV-22不复存在。随后,美国海军也放弃了反潜型HV-22和EV-22,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倾转旋翼机固有的高航程优势依旧让美国陆军念念不忘,更何况那个出尽风头的海军陆战队已经大量装备了MV-22,他们有的,自己也必须有。
图为贝尔公司的宣传资料附图。绿圈为美国现役中型通用直升机UH-60“黑鹰”的战斗半径,而篮圈则为贝尔V-的战斗半径。无论执行何种任务,对于一款能够在战场上垂直起降的飞行器而言,更大的航程便意味着任务和规划任务航线的多样性——这一点,美国军事力量早在年的“德黑兰人质事件”中便深有体会。当然,也正是从那时开始,美军才开始重点发展倾转旋翼机,并将其作为历次未来陆军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为贝尔公司发布的陆军联合作战想象图,注意图中V-挂架上的“海尔法”导弹。
若V-倾转旋翼机得以成军,那么美军——至少是美国陆军航空部队拥有一款这样的航空器:它航程不亚于美国空军现役攻击机A-10C;搭载武器和战斗力不亚于美国陆军现役战斗直升机AH-64;而具有二者之长的同时,它还能垂直起降。可以这么说,在空军取得确定的制空权后,由大量成熟的V-倾转旋翼机构成的部队将完全有能力长驱直入,一夜之间在敌军的防线缺口上拉出五百公里长的缺口——这是拥有倾转旋翼机前,任何一支军事力量都无法想象的可怖战术。
图为中国最新型通用直升机“直-20”。不可否认的是,和V-同级的直-20是一款很优秀的通用直升机,在实际指标上应该完全超越了中国在蜜月期进口的S-70C黑鹰。但S-70C只是黑鹰系列在80年代的民用型号,性能相当于同期的UH-60A,而其后还有增大发动机功率和增重的UH-60L、在此基础上升级的UH-60M,性能可谓天差地别。
图为V-在舰上使用的效果图。该机有望大幅度增加舰艇的反潜半径,其效果远超直-20。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不仅在直升机/倾转旋翼机的实际拥有上存在较大空白,对二者的使用理解上也与美国有2-30年的差距。因此,看待V-时应正视与先进水平的巨大差距,切切不可持酸葡萄心态看待这一“旧瓶新酒”。(利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