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黑兰

X专访HUGO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

发布时间:2017/11/11 17:26:38   点击数:

第三届“HUGO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开奖在即(11月23日),这次入围的四位艺术家是分别是李明、陶辉、于吉、赵仁辉,他们带着入围作品,来到上海外滩美术馆,展开了为期约四个月的竞赛展览(年10月27日–年2月11日)。至于最终大奖花落谁家,还得请各位看官看完采访,再来预测。

入围的四位艺术家

▲从左至右:李明、陶辉、于吉、赵仁辉

▲入围艺术家视频介绍

INTERVIEWXERX李明

▲李明

李明是一个说起话来滔滔不绝的艺术青年,他的梦想是拍一部武侠电影。他的作品也呈现出与个体相似的特质:对抗无聊的冲动,关于意义的不安探索,直至历史和人文层面的讽刺。

XER:你们怎么理解“新锐”这个词?它是一个“帽子”或者“限制”吗?

李明:新锐这个词,其实有很久的历史了。可以理解为寄牙膏,新的东西都面临着将成为过去式的情况。新锐也是一种期待,或者说是别人来塑造你的过程,有种卡夫卡黑色幽默的状态。

或者说像穿新鞋的压力,总怕会弄脏它,不适应。而且这个词有待历史的矫正,比如当年的“芙蓉姐姐”,现在回过头去看,她才是网红的鼻祖。

XER:您以录像或录像装置为主要创作方法,那您的艺术本质是什么?

李明:特此强调,行为是创作的很大部分,但我不做现场。在这个很大创作部分中,行为加录像语音,加现场的空间是一个整体。而我创作的本质是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加上自身的直觉。我个人本质上是自我怀疑的,自我怀疑既定的一切,我看的一切以及我创作的稳定性。套路对我而言是惯性的,我不喜欢套路,而且我不觉得任何事情是坚固的。

其实,我目前所有的作品都是努力在思考它们是否能构成“我”,并且打破“我”。比如我喜欢过很多艺术家,然后可能又会打破这样的自我,去喜欢另外一些艺术家。尤其在大数据时代,每个人都有很多标签,至少有四五个短语在定义你。我很难接受用网络时代的方式定义,我更加喜欢多级定义,可以感受到更丰满的状态,可以看到以后的变化,以后的状态。构成、打破、更全面的“我”,都是我创作的本质。

XER:能讲讲“HUGO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这次将展览的作品吗?

李明:这次的作品有点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的意味,是一种对主题的反复,一直保持着,的循环。在处理本体上海大厦时我用到了早期的一种蒙太奇技术——库勒肖夫效应。简单的说就是利用心理渲染过程,一点点地递推。

为了在上海外滩美术馆举办的这次奖项,我特别以上海大厦、东方明珠电视塔为主体创作。看完我的作品,再去外滩看到这两个建筑,就会形成全新的心理变化。而我不得不强调一句影像的本质是试听,万句也不及自己亲眼观看。

最后我想说个希望,我希望观众可以保持对空间的好奇,一定要亲自来看展览。我的展览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需要在场。虽然艺术家不在场,但有种看不见力量,在影响你。比如这次的展览其中一个是狭长、闭塞的空间,需要在移动中感受艺术家制造的影响力。

▲李明,《心渲染间》

多频道高清录像装置,彩色,有声

上海外滩美术馆

▲李明此次在上海外滩美术馆展出的部分作品

▲李明此次在上海外滩美术馆展出的部分作品

INTERVIEW

XERX陶辉

▲陶辉

陶辉将“治疗自己,治疗别人”作为自己艺术创作的初衷,他拍摄的影像和影像装置很多都显得非常日常。从国产肥皂剧到市井新闻,民间传说,他以独有的幽默感与表现力,在鸡毛蒜皮的琐碎之中展现着不定的人物命运。

XER:你们怎么理解“新锐”这个词?它是一个“帽子”或者“限制”吗?

陶辉:初出茅庐,比较年轻处在事业初级的艺术家。但并不是简单的按照年龄来分,年纪很大,也可以做得不失新锐。新锐不算是一种限制,是一种鼓励。也可以是此职业之外的人,需要







































北京白癜风医院专家
治疗白癜风哪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kairui.com/dhljj/1391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