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黑兰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历史学基础模拟试题

发布时间:2017/11/25 19:25:28   点击数:

简答论述题目

31评述周公摄政的历史功绩

32南朝“寒人掌机要”的现象及其历史背景与影响。

牛李党争及其社会影响

33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边疆用兵及意义?

34简要述评“地丁合一”制度。

35论述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36论述戊戌失败原因

37论述西安事变的背景及和平解决的重要因素

38结合学术动态谈谈国民党失败原因

39婆罗门教和佛教有哪些异同之处?

40试析古代希腊地理环境及其对古代希腊史的影响

41谈谈中世纪意大利的城市。

42为什么说中世纪西欧文化是基督教文化?

43简述阿拉伯半岛统一国家的形成

44蒙古统治对俄罗斯的影响. 

45简述蒙古帝国时期的中西文化交流。

46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几种形式及早期的资本主义关系

47简述拉美独立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4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概况及其原因

49试论二战后法德和解的动因、主要表现及其意义。

50试述美国从建国初期到后冷战时期对外政策的演变。

51戈尔巴乔夫“改革与新思维”的背景、内容、影响。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1.西周建立之后,派遣同姓贵族和异姓贵族及归顺的异族首领到各地区,建立国家以藩屏护卫周室,分别分在卫、鲁、唐、燕的贵族是(   )。

A.康叔、伯禽、召公、叔虞

B.伯禽、叔虞、康叔、召公

C.召公、叔虞、康叔、伯禽

D.康叔、伯禽、叔虞、召公

2.东汉末张角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里的“甲子年”是(   )。

A.年

B.年

C.年

D.年

3.东汉时,号称“三独坐”的是(   )。

A.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B.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

C.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

D.尚书令、御史中丞、司隶校尉

4.南宋郑樵编撰的《通志》,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其中该书的精华是(   )。

A.本纪

B.二十略

C.志

D.金石略

5.下列明末清初来华传教士,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

B.利玛窦、南怀仁、汤若望

C.汤若望、利玛窦、南怀仁

D.汤若望、南怀仁、利玛窦

6.中国政府第一次选派留学生是在(   )。

A.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甲午海战之后

D.清末新政时期

7.中国近代较早提出全面教育的著名教育家是(   )。

A.陶行知

B.蔡元培

C.徐特立

D.华罗庚

8.中国革命必须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的理论的提出是在(   )。

A.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

B.中共第二次代表大会

C.中共第三次代表大会

D.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9.新中国成立初期,旨在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运动是(   )。

A.“三反”、“五反”

B.农业合作化

C.抗美援朝

D.土地改革

10.中央人民政府通过的新中国第一部法律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11.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是(   )。

A.《乌尔纳姆法典》

B.《汉谟拉比法典》

C.《赫梯法典》

D.十二铜表法

12.下列国家中,不属于地跨欧亚非三洲大帝国的是(   )。

A.波斯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古埃及帝国

13.诺曼征服之后,为了给英国封建制度的建立创造条件,威廉一世下令对英国的土地田产进行大规模的调查核实,并形成文本,史称(   )。

A.《牛津条例》

B.《末日审判书》

C.《黄金诏书》

D.《自由大宪章》

14.年镰仓幕府制定( ),作为幕府施政和统制御家人的基本法规。

A.《三世一身法》

B.《贞永式目》

C.《大宝律令》

D.《养老律令》

15.雅各宾派也被称为(   )。

A.沼泽派

B.平等派

C.忿激派

D.山岳派

16.新航路的开辟给下列哪国的经济带来了不利影响?(   )

A.意大利

B.英国

C.西班牙

D.葡萄牙

17.下列会议中,讨论有关对日本法西斯问题的有(   )。

①开罗会议②德黑兰会议③雅尔塔会议④波茨坦会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二战”中,中国进行百团大战时,欧洲战场正在进行(   )。

A.不列颠之战

B.莫斯科保卫战

C.阿拉曼战役

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9.二战期间带有明显大国强权政治色彩的国际会议是(   )。

A.德黑兰会议

B.开罗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20.东欧剧变中倒下去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是(   )。

A.罗马尼亚

B.南斯拉夫

C.波兰

D.民主德国

名词解释

21.牛李党争

22.鹅湖之会

23.探马赤军

24.工业七十条

25.陶片放逐法

26.诺曼征服

27.掘地派

28.三环外交

材料题

29.阅读材料并结合背景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高祖既受命,改周之六官,其所制名,多依前代之法。置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等省,御史、都水等台,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国子、将作等寺,左右卫、左右武卫、左右武侯、左右领、左右监门、左右领军等府,分司统职焉。

三师,不主事,不置府僚,盖与天子坐而论道者也。

三公,参议国之大事,依后齐置府僚。无其人则阙。祭祀则太尉亚献,司徒奉俎,司空行扫除。其位多旷,皆摄行事。寻省府及僚佐,置公则坐于尚书都省。朝之众务,总归于台阁。

——《隋书》卷二十八志第二十三百官下

材料二

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徵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自高宗已后,为宰相者必加“同中书门下三品”,虽品高者亦然;惟三公、三师、中书令则否。其后改易官名,而张文罐以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同三品”入衔,自文罐始。永淳元年,以黄门侍郎郭待举、兵部侍郎岑长倩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平章事”入衔,自待举等始。自是以后,终唐之世不能改。

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其后,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

开元中,张说为相,又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列五房于其后:一曰吏房,二曰枢机房,三曰兵房,四曰户房,五曰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焉。

——《新唐书》卷五十一志三十六百官一

问题:

(1)材料一反映隋代中央官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材料二反映唐代中央官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3)由上述两则材料可以看到隋唐中央官制变化有什么样的规律?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有些学者认为:“俾斯麦统一了德国,但是也分裂了德国。”

材料二

恩格斯指出:“8年的革命,也像先前许多次革命一样,有一个奇怪的命运。正是那些镇压它的人变成了——正如卡尔·马克思常爱说的——它的遗言执行人。路易·拿破仑不得不建立统一和独立的意大利,俾斯麦不得不在德国进行一种变革并还给匈牙利某种程度的独立,而英国工厂主则只好赋予人民宪章以法律效力。”

材料三

列宁指出:“俾斯麦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进步的事业。”

材料四:

梅纳德·凯恩斯说:“与其说德意志帝国是建立在铁和血上,毋宁说是建立在铁和煤上更恰当。”

问题:

(1)谈谈你对材料一的理解。

(2)结合材料和你所掌握的知识,分析19世纪德国统一的原因。

(3)试分析19世纪德国统一的历史意义。

精品答案解析,加入历史学考研每日一练、冲刺押题训练营!有近名研友陪您一起冲刺,考研交流,信息共享!还有最后10多个名额!

咨询加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电话
北京白癜风的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kairui.com/dhljj/1405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