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黑兰

王中之王,解读伊朗巴列维

发布时间:2017/12/30 13:40:58   点击数:

礼萨·汗·巴列维

(RizaHanPahlavi,~年)

他是巴列维王朝的创立人。为与之后的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区分,人称老巴列维。

老巴列维一言以蔽之,就是伊朗的凯末尔,军人出身,通过军事政变上台,对伊斯兰教并无好感,醉心于效仿西方的现代化改革。

他出身于今伊朗北部马赞达兰省的一个农民家庭。出生不久父亲去世,少年时外出帮工,14岁投入由沙俄训练的哥萨克旅当兵。他身材魁伟,勇敢过人,屡建战功,由军士提拔为尉官、校官,直至指挥官。

王朝的诞生

公元年2月,哥萨克旅士兵因数月未领到军饷而发生哗变,并准备进京城追讨军饷。该旅的长官和高级军官都因惧怕而躲避,唯有礼萨·汗挺身而出,率军向德黑兰进军,乘机实现他的政治野心。同月21日,哥萨克旅进入德黑兰后,礼萨·汗成为决定恺加王朝命运的主宰者。他自任陆军大臣和武装部队总司令,“挟天子以令诸侯”,立即改组政府,玩国王于股掌之中。

礼萨·汗却颇有政治头脑和远见,他为了平定北部受俄国苏维埃政权支持、宣布“独立”和“自治”的左翼地方政权,在进入德黑兰仅5天就断然在前任政府不敢签字的《波俄友好条约》上签字。在苏俄红军撤离后,礼萨·汗就向北部派兵讨伐,消灭了那里的地方政权。随后,又先后镇压了各地的分裂势力,统一了全国。礼萨·汗用“文明”的手段,迫使艾哈德·沙国王以去欧洲“治病”为名自动流亡国外。

国会伊朗伊斯兰会议在年12月12日召开制宪议会,宣布礼萨汗为波斯帝国统治者。由于礼萨·汗采用了古代波斯一个强烈王朝巴列维之名作为自己家族的姓氏,因此他创建的王朝被称作巴列维王朝。

△礼萨·汗登基

伊朗的凯末尔

礼萨·汗登基后,为了巩固他的政权以及国家的振兴,对政治、军事、经济、教育、社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以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礼萨·汗的改革思想颇受土耳其的凯末尔思想的影响。

老巴列维在位的十六年,废除了伊斯兰教法,颁布西式法律,建立现代学校和大学,修建铁路公路电报电话,公派大量留学生赴欧洲留学,极力提升妇女地位,禁止女人戴面罩。老巴列维还同情犹太人,允许犹太人从事原来被禁止的职业,允许他们迁出贫民窟自由定居。

△巴列维世代的伊朗女兵

史上最奢华派对

年10月12日至16日,自称"王中王"的伊朗国王巴列维举行有史以来最为奢华的大派对,庆祝波斯帝国建立周年。

大沙漠中设计名师用37公里真丝建起豪华帐篷城;世界顶级餐馆巴黎的马克西姆停业两星期来准备珍馐美味;嘉宾来自世界各地,其中包括60多位国王、王后、总统。

大规模庆典的目的,既是要展现波斯帝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明,也是要彰显当代伊朗在巴列维领导下取得的成就。巴列维希望借此舞台向世界宣告他的"伊朗梦":在强大的领导人带领下实现经济腾飞,复兴波斯文明、重振帝国荣耀,赶超日本,栖身世界强国……

△波斯帝国建立周年派对盛世

但是,每一场派对都会留下宿醉,巴列维这次狂欢的后果不仅仅是头痛。他的极尽奢华震惊了在贫困中挣扎的广大伊朗民众,让反对力量更加坚定、团结。

相比其他历史事件,大庆凸显了铁腕集权的"王中王"与他统治的伊朗人民之间的鸿沟。

当时,一半伊朗人还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巴列维决定电视直播庆典、盛宴,也被解读为丝毫不懂百姓疾苦。

现在英国的一位伊朗人回忆说,当年她在德黑兰上小学,和妹妹兴高采烈地看电视直播。妈妈铁青着脸走过来、二话没说就按了"关"。

奎恩在《华盛顿邮报》撰文说,伊朗怨声载道。百姓甚至没有钱送孩子上学、甚至吃不起饭,国王却这样奢华浪费。

但是,巴列维一心一意地要巩固权位、让伊朗在国际舞台占据更显赫的位置。他在电视讲话中说,不管有没有外国的支持,伊朗都将复兴伟大的文明,重振过去的荣耀。

荒谬的是,巩固地位、宣示雄心的豪华宴会、夺目庆典,最后却成了压垮骆驼背的那根稻草。

年代后期,伊朗动荡不断,反国王的抗议示威一波接一波。

年1月,巴列维被迫离开伊朗。随后,伊朗掀开"伊斯兰共和国"的历史新篇章。

△霍梅尼重返德黑兰,伊朗民众夹道欢迎

-TheEnd-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电话
白癜风治疗效果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kairui.com/dhljj/1441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