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德黑兰 >> 德黑兰建筑 >> 意义疗法你是否配得上你所受的痛苦
“我只害怕一件事,我怕配不上自己所受的痛苦。”
——陀思妥耶夫斯基
◆◆◆
维克多·弗兰克尔的意义疗法:
“你是否配得上你所遭受的痛苦?”
文/清影在
“我们最终认识了人类的本来面目。切记,人类不仅指那些发明了奥斯维辛毒气室的人,也指那些唇边默颂上帝或圣母玛利亚并径直走进毒气室的人”。
这句话,出现在维克多·弗兰克尔所著的原版《活出生命的意义》(Man’ssearchingforMeaning)附言中。这是一句20世纪被广泛运用的宗教语句——恰恰是在死亡的幕布拉开之时,人性中最夺目的体面与自持的那部分,在魔鬼覆盖的夜色中,浮现出那一道天籁的曙光,如此得洁净,安宁,高贵。
但请不要误解。这本书,并不是教人如何体面地走向死亡。相反,它教会人生存。
且,并非处于战争时期才可读,我们每个人,都可得到映照,得到启示。
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是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家。他称得上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时期,他作为犹太人,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得以幸存。他最终超越了炼狱般的痛苦,同时开创了“意义疗法”。
知道这本书,缘于网络智库的一次读书会。Intel的何万青老师主讲,著名的《冬吴相对论》主讲吴伯凡老师参与了点评。后人对已逝作者的评价令人印象深刻——“英雄稀有,他们静静地出现发光。在世界上留下印记,当他们逝去,作为整体的人性,已变得再也不一样了。”
如果对于整个人类而言,这样的意义过于高屋建瓴,那么,不如讲个体的故事——“绝望的阴云会毁灭一名在约姆·奇坡尔战役中失去双腿的年轻以色列士兵的生命。他陷入抑郁而企图自杀。有一天,一个朋友注意到他变了,他的面容从沮丧变得庄严而神气。士兵因为阅读了《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才发生如此巨大的转变。得知这名士兵的故事后,弗兰克尔对“有这种自我阅读疗法——通过阅读而治愈的事情”感到吃惊。
这并不是书商的营销噱头。有些书,遇见了,就是冥冥中的恩护与给予。也许是上帝。好吧,如果你不信上帝,那就当作,在你孤寂的时候,没有力量继续下去的时候,某个记挂着你,逝去的亲人给你发的一条弹幕私信。
“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尼采的这句话,大概可以代言这本书所要追索与求解的命题——对人生“意义”的寻找,不仅仅是维克多·弗兰克尔,在纳粹集中营遭受迫害,顽强生活下来的一个信念,更是我们,芸芸众生,在平凡、琐碎、不如意和恳切的幸福交织的人世间,存在的理由。
-01-
如果我们所遭遇的宿命,恰恰又是一种偶然?
书的一半是维克多·弗兰克尔对于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回忆录。想起多年前某个阴霾密布的下午,一口气看完三张碟的《辛德勒的名单》,即使旁观,那种压抑的,无告的,匪夷所思的、对人类的善与恶同样的悲悯,仿佛失控了的钟摆,摇晃不止。嗯,就是这种感觉,在跟随维克多·弗兰克尔回忆的钟摆来到奥斯威辛集中营,类似情感的回潮。
只不过,作为一个心理学家,他的审视带着心理科学的某一种冷静。比如,他会给出那些蝼蚁般的生命,包括自己,这样一份诊断报告——“人们在查阅依据囚徒的观察与经历撰写而成的大量死亡报告时显然可以发现,囚徒对集中营生活的精神反应可以被划分为三个阶段:收容阶段、适应阶段、释放与解放阶段。”
无法适应、冷漠、放弃或者超越?在一些情况下,一些不留痕迹的鞭打,比留下鞭打的痕迹更伤人心。正如他所说,“最痛的不是肉体,而是不公正和不可理喻对心理造成的伤害。”
书里提到一个故事:“德黑兰的死神”。有一天,一名有权有势的波斯人和一个仆人在花园散步。仆人喊道,他刚刚碰到了死神死神还威胁他。他央求主人备一匹快马,好让他在当晚逃往德黑兰。主人答应了他,仆人飞身上马,疾驰而去。主人进屋以后,也碰到了死神,就问死神:“你为什么要吓唬我的仆人?”死神回答说:“我没有吓唬他,我看见他还在这里呆着,觉得奇怪,因为我本想今晚在德黑兰找他的。”
同样的,集中营的犯人害怕做决定,也不敢采取任何主动行为。这是因为他们强烈地感觉到一切皆有定数,不要试图去影响命运,而应该听从命运的安排。此外,犯人们对一切都漠然处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情绪。
宿命?不可控?在这种极端封闭的环境之下,生命的走向却因为“意义”产生了裂变。作者引用俾斯麦的一句话:“生活就好像看牙医。你总是觉得最难受的时候还没到,而实际上他已经过去了。”除非你能战胜那些经历,将生活转化为内在的胜利,否则就会忽视这些挑战,像绝大多数犯人一样,无声无息地枯萎下去。
说到底,死扛,死扛,死扛。安然的,决绝的,相信集中营的苦难是对自身内在力量的考验,突然在某个瞬间,一切冰雪消融,德黑兰的死神网开一面,绕着你看几眼,无声无息地走开了。
这大概也是命运的戏谑之处。其实,成功也是一样的。
在自序中,维克多·弗兰克尔这样写道:“不要只想着成功——你越想成功,就越容易失败。成功就像幸福一样可遇而不可求。它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产物,是一个人无疑是地投身于某一个伟大的事业时产生的衍生品,或者是为他人奉献时的副产品。幸福总会降临的,成功也同样:常常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我希望你们的一切行为服从良心,并用知识去实现它。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当然是相当长的时间之后——注意,我说的是很长一段时间后!正是由于这种不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kairui.com/dhljz/100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