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德黑兰 >> 德黑兰建筑 >> 一份丰俭由人的文艺灵感周报从0元到30元
Hi,这里有提升你幸福感的一切
雅君说
又到周末了,我点评了最近看的书、电影、音乐剧,分享了买的把玩闻香的小玩意,希望能给你的娱乐生活加一点灵感。
你好,之华
昨晚我去看了《你好,之华》,顶着锅盖,说两句真实感受。
可能是期待值比较高,我看完挺失望的。感觉是岩井俊二对自己的一次并不高明的重复。
我看宣传说,这部是中国版《情书》,的确能看到日影《情书》的影子,书信、青春期、暗恋、中学时代、包括感冒(岩井俊二真的好喜欢让角色感冒啊)这些元素都有,但情节上远不如《情书》精巧。
当年《情书》的结尾,给我的震动,至今记忆犹新。而《你好,之华》的结尾,我满心都是“啊,就这样吗?导演这也太偷懒了吧”。故事里,铺陈了老中青三代多条线索,对我而言,每一条都是蜻蜓点水,没有深入下去。
作为一个岩井俊二的影迷,我一方面觉得遗憾,另一方面也觉得,还掉了当年看《情书》的那张电影票。
漫画上次在推荐玛赞·莎塔碧的漫画书《欲望德黑兰》时,有读者安利她的另一本漫画——《纳瑟·阿里先生的最后八天》。
相比《欲望德黑兰》,这本书的主题更沉重一些:关于爱和死亡。
第一章便说,小提琴家纳瑟决定去死,整本书画的就是他生命最后八天发生的事。
为什么一位盛名在外的艺术家要选择绝食去死呢?
你会读到纳瑟的心路历程,也会如同上帝一般,看到纳瑟自己不知道的那些事。
比如,他对生活绝望的理由,其实并不成立。他所见所闻,并不是全部的事实。在他看不到的地方,有人在为他祈祷,有人在为他哭泣。
如果他知道,他可能会有不同的选择。
这本书让我思考,个人认知的局限以及沟通的重要。
这本书中的时间是跳跃的,在讲述中时有插叙和倒叙,用《洛杉矶时报书评》的话说,作者玛赞“就像一个打牌作弊的老手,轻巧地玩弄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牌”。
漫画里,放入的寓言故事和死神角色,让人读起来有一点魔幻感。
我很喜欢其中“盲人摸象”的故事,面对生活,每个人都在盲人摸象,很容易以偏概全。“只有智慧才能如同光一样,照见生活的全貌。”而“智慧的关键是怀疑。”
电影《梅子鸡之味》是这部漫画改编成的电影,豆瓣评分8.0分。
你会从中看到,心碎如何变成艺术;求而不得如何变成永恒;薄脆的自尊心如何伤人伤已;人和人之间理解的艰难乃至于不可能;伤害如何在误解中扩大弥漫;错过是何等容易,放下是如何艰难。
片中有一段台词,让我印象深刻:
是纳瑟的老师给纳瑟的叮嘱:“听着孩子,从今以后,你失去的一切都会成为你指尖的每一个音符;她永远都会是你的呼吸、你的叹息,这份爱极其珍贵。因为爱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