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黑兰

沙漠女王,妮可基德曼,演绎英国沙

发布时间:2023/3/18 16:30:51   点击数:
北京手足癣医治医院 http://m.39.net/news/a_8598844.html

《沙漠女王》是年上映的一部历史传记电影,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格特鲁德·贝尔生平最活耀的时期,作家、旅行家、冒险家、考古学家,还有人说她是谈判专家。

她本身秉持人文情怀,穿梭沙漠数十年,一方面推行英国丘吉尔政府在中东地区的政策,另一方面协助当地人走向自由。

她展现外交长才,替两方面取得平衡。虽然她有不凡的阅历,但她始终是平凡人,亲情、友情、爱情,她人生的聚散起伏就在这部传记电影里。

《沙漠女王》,德国籍导演沃纳·赫尔佐格执导本片,他擅长纪录、传记的方式拍电影,所以《沙漠女王》也是如此,稳稳的、规规矩矩地把格特鲁德·贝尔的生平故事告诉我们。

倒是外媒评论本片单薄了,应该要加入情爱生死诀别,或是外交情势大逆转之类,更传奇、更有戏剧张力的元素,我认为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吧。

妮可·基德曼,詹姆斯·弗兰科,戴米恩·路易斯,罗伯特·帕丁森领衔主演,毕竟是女性人物的传记故事,妮可·基德曼担任女主角,她是沙漠女王,也沙漠中高挂的一轮明月。

电影呈现众男星拱月,陆续出现在女主角不同的人生时期,有的离开她、有的陪伴她,妮可·基德曼的气场很强,「罩」住这些男性人物,之间的对手戏,都是非常吸引人的。

既然是格特鲁德·贝尔的故事,那就必须要提一下托马斯·爱德华·劳伦斯,广为人知的「阿拉伯的劳伦斯」。

从历史上概略而论,两人做的事情相似,几乎一辈子奉献在阿拉伯地区的考察、外交工作上,就是劳伦斯毕竟身为军官,骑马上战场,他直接参与阿拉伯地区的战争,所以早在上世纪60年代,好莱坞就拍摄了他的电影。

而贝尔的故事大都以书本、回忆录的形式存在。这点也证明了如果企图广为流传,把事情拍成电影是一个好主意。

回到格特鲁德·贝尔这位奇女子身上,她的家境富裕,并且有政治渊源,因此和同辈比起来,想要出国旅行、开拓国际视野,她是有较好的先天条件。

但都说,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贝尔含着金钥匙也只是早期,她走出家门一探外面的世界,仍和她的人格特质密切相关,独立、果敢的个性使她不在古典的庄园,座椅都有雕花的客厅里望着窗外的天空。

她是真的跟老爸吵了一架,拎着皮箱跨出家门,当然她老爸也是懂得,留不住那就帮助,安排有熟人的地方,一来照应,二来安心,让女儿前往伊朗,英国驻德黑兰的大使馆工作,那年贝尔24岁,她的沙漠传奇就这样开始了。

格特鲁德·贝尔除了母语英文,精通阿拉伯文、波斯文、德文、法文,一般来说,熟悉某一语系,又在当地待上一段岁月,听说乃至读写,不是太大问题,任何人都可以做到。

但是,能够精通两个以上的语系,那真的得讲究天分,贝尔可以精通德文和法文,的确拥有语言天分。此外,她的意大利文、土耳其语也能口说无碍,大胆地说,这已经不只天赋使然,愿意体察文化的人,才有办法如此掌握,回到我们自己,倘若想要学通一门外语,不只是文法,更是了解的文化,有其必要。

西方诸位金发碧眼望着那一大片后来所谓的中东地区太陌生,而贝尔的语言能力、熟悉贝都因族的历史文化,英国丘吉尔政府需要仰赖这样的人才,推动外交政策,另一方面,英国高层又觉得仰仗贝尔,就像找艺术家当官似的,太容易不听话了。

有的外交人才能言善道,能把冷气机卖到北极,格特鲁德·贝尔则以坦率的人格特质,利他主义,与人谈心,相信没有什么比得上自由。

沙漠看似贫瘠,人情世故一样也没少,她不断受到怀疑,「干嘛跑来我们家帮忙整理东西,是看上我们家女儿吗?」的确,无论贝尔怎么做,她牵涉的英国在中东地区插旗子的利益始终存在,就是她用一辈子去证明自己的分寸,这一点由历史回顾,她是了不起的。

这么忙的女孩子,她的感情世界呢?事实上,她的沙漠传奇人生,应验了一句老话,是人选择了工作,还是工作选择了人,深吸一口气,或许都难说吧?却是她的感情经历,蛮有冥冥之中的味道。

电影里有提到那位英国驻德黑兰的外交副官亨利·卡多根(詹姆斯·弗兰科饰),他与贝尔走过一段虚实相伴的内容,人物是虚构的,但恋情实存,此话怎讲?

历史上,贝尔有过一段短暂、炙热的感情关系,但不是在德黑兰。电影安排戏剧效果,由那位外交副官带领初来乍到的贝尔,可比拟「学长学妹」的概念,待过异乡的读者们容易体会,「学长」仿佛全知全能,若加上风趣幽默,所谓「boymeetsgirl」的画面,在人生旅途相当常见。

关系并不如意,可谓既然碎心情场,那就醉心职场吧。电影把那段关系的概念表现到位,用现代的话来说,贝尔受过伤,后来大都专注于工作。

往后十几年,格特鲁德·贝尔全力投入工作,有一位少校迷恋她,查尔斯·杜提-韦利,电影里演的这段就是史实了,两人的感情也不如意,一方面少校已婚,另一方面贝尔内心仍有情伤,投身工作正值顺风阶段,于是关系一直悬而未决。

电影调性偏向纪实,这方面没有特别戏剧化,但是,亲爱的读者,感人总是在后来啊,如果读者们知道这段往事,当贝尔的内心世界有所沉淀之际,似乎可以正面响应少校,外面的世界却打成一团。

年一次世界大战,少校衔命参战,也是土耳其战区最知名、最惨烈的海上登陆战役,贝尔愿意尝试再爱一回,她得到的是少校魂断加里波利,我不敢说因此,也不敢说所以,但是,我敢相信那是她生命中的重创,彻底奉献给自己一生执着的自由信念,直到终老,未婚,也无子。

这一部冷门的电影,冷到片中的应有的星光也尽是黯淡,我为什么想介绍它?有时候电影只是一个媒介,借此认识格特鲁德·贝尔是其一,她的人生带给我们启发是其二。

至于电影本身到底好不好看,并不是我真正想说的,而且,也不是那么重要了。世界上有过一位名叫格特鲁德·贝尔的人,经过那些遭遇,做过那些事情,她的名字是值得我们记得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kairui.com/dhljz/10196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