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黑兰

德黑兰囚徒一个伊朗女人的监狱生存故事

发布时间:2017/9/15 15:03:25   点击数:

这是一本让人动容的书籍,也是一本真实的回忆录。这本书是伊朗女作者玛丽娜?奈梅特(MarinaNemat)对女性的一首凄美赞歌。书中交替描写玛丽娜在德黑兰埃文(Evin,伊朗著名的政治监狱)监狱所遭遇的残酷经历以及在德黑兰的日常生活。如果只看到埃文中的经历,这应该是一本对年轻人的禁书。狱卒对囚徒使用的手段非常残忍,不仅仅是皮肉之苦,更是精神的摧残。但是玛丽娜又把日常生活描写得那么单纯美好。用她的话说,埃文仿佛是另外一个星球,这里的人们不知道哪一天会因为莫须有的原因惨遭酷刑或被枪决。

海报

《德黑兰囚徒》(PrisonerofTehran)一共18个章节,每隔一个章节描写在狱中的经历,就仿佛白天与黑夜的交替。在描写日常生活的其中一个章节中,玛丽娜描写了她的奶奶,这一章节内容虽然淳朴,却让我热泪盈眶;看到玛丽娜描写书商艾伯特时,我心里充满了感动;描写玛丽娜在海滨城市Ghazian度过暑假的时日,书中出现了干净的街道,葱郁的树木,蓝天白云,微风中的沙滩,蔚蓝的大海,充足的阳光。那个时候,脑海中浮现的是一种干净、简单、安静的美好风景。这一本书,带着我的心绪,和作者一起享受快乐,感受痛苦。

书中的开篇是这样写的:和兄弟分别14年之后,玛丽娜与丈夫和2岁的儿子飞往加拿大多伦多机场。在他们寻找到一所住处前,玛丽娜一家三口住在他的兄弟家,之后他们找到一处公寓。当她稳定下来之后,却常常想起在伊朗监狱里的经历,整日恶梦,无法忘却那些悲惨与惊悚的岁月。于是她决定把埃文政治监狱中的遭遇写出来。

在一次聚会中,玛丽娜偶然认识了一对伊朗夫妇。聊到玛丽娜在写一本书时,那个伊朗女人帕丽萨(Parisa)充满好奇。

当问到写的什么内容时,玛丽娜说:「我在16岁时,被当做政治犯逮捕进埃文监狱里2年,我写的是这段回忆。」书中的原话是「Allcolorleftherface.」我觉得我能想象到帕丽萨的表情,只是不知道如何用恰当的语言来翻译这句话。

玛丽娜问她:「你没事吧?」

她停顿了一下说,她也曾经在埃文中呆过数月。而后她们保持电话往来,每次谈到狱中的经历时,帕丽萨的声音都是颤抖的。

最终帕丽萨哭着告诉玛丽娜说她再也不想提起过去了,这太难,太痛苦了。

伊朗埃文监狱,专门关押政治犯

避开玛丽娜入狱的经历,我们先来看看玛丽娜如何描写生活中的人和事。

本书作者玛丽娜?奈梅特

玛丽娜的奶奶

玛丽娜是一位天主教徒。在她小的时候,家中有一个透明玻璃的烟灰缸,烟灰缸是禁止她触碰的。然而有一次,她偷偷拿起来,刚好窗外的光线照在烟灰缸的玻璃上,折射出漂亮五彩的光斑。她举起烟灰缸,可烟灰缸却滑落到地上摔碎了。她吓坏了,赶忙跑回房间,躺在床上假装睡觉,玛丽娜的妈妈走进卧室准备责罚她,奶奶却说不是玛丽娜的错,是她打扫房间时不小心摔碎了。玛丽娜的母亲没有说什么走出房间,玛丽娜谢谢奶奶帮她承担过错,并告诉奶奶说上帝不会惩罚她撒谎,因为她帮了玛丽娜。

每天早晨,玛丽娜跟随奶奶去买东西、逛街。有一次她们买回蔬菜,奶奶在厨房里切洋葱,泪流满面。玛丽娜走进厨房,洋葱的味道刺激她的眼睛,她说她很讨厌生洋葱。

奶奶说:「当你老了的时候,你就会感谢洋葱,当你想哭又不想让别人知道时,你就可以切洋葱。」

玛丽娜说:「您不是真的在哭吧?」

奶奶说:「当然不是。」

奶奶每天带玛丽娜去逛公园,带着她荡秋千。有一天下午,她们在公园玩时,奶奶在距离玛丽娜不远的地方喊她该回家了。但是奶奶却喊错了她的名字,她在喊Tamara。玛丽娜跑到奶奶身边,问她谁是Tamara。奶奶说天气太热了,我们回家吧!玛丽娜边走边再次问起奶奶谁是Tamara?奶奶说Tamara是她的女儿。

玛丽娜说:「但是您没有女儿啊,您只有我一个孙女啊!」

奶奶说起她有一个女儿,比玛丽娜的父亲年长4岁。她和玛丽娜长得很像,就像双胞胎一样。Tamara嫁给一位俄罗斯人,居住在苏联。玛丽娜问奶奶Tamara为什么没有到家中来过?奶奶说苏联不允许伊朗人与苏联有任何交流。奶奶还告诉玛丽娜生平所经历的一些事。回到家后,奶奶便生病卧床不起,直到几个星期后离世。临终前,奶奶告诉玛丽娜用一把小钥匙打开抽屉,里面有一个金属盒子,奶奶说她一生的经历都写在纸上收藏在这个小盒子里,现在交给玛丽娜保存。希望这些能让玛丽娜记得她。

几年后,玛丽娜通过熟人找到一个懂波斯语的俄罗斯妇人,请她帮忙翻译玛丽娜奶奶的遗稿。奶奶在18岁的时候,爱上了一位23岁的男人,但是那个男人参与革命,支持沙皇,奶奶无论怎样劝阻,都无法说服这个男人,于是她就和这个男人一同加入团体,以便保护他,可是在一次游行中,他被射杀了。士兵见到奶奶心痛的哭泣,于是允许奶奶拖着男人的尸体离开,几个人过来帮忙抬起男人的尸体,一路上,鲜血滴在地上。

而后奶奶遇到了一位波斯珠宝商人,他们相爱并结婚。苏联正式发动战争,不允许伊朗人留在苏联,奶奶随着丈夫一起来到伊朗生活。丈夫经营珠宝生活,他们有了2个孩子,一个是Tamara,一个是玛丽娜的父亲。然而奶奶的丈夫正准备出售一大笔珠宝用来买房子时,却被一伙盗贼杀死了。奶奶开始经营丈夫的生意,并带着孩子长大。

她遇到了一位匈牙利人,匈牙利人一直帮奶奶做一些事情,并爱上了奶奶,匈牙利人决定娶奶奶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匈牙利人被认为是希特勒一派的,沦落为战争犯,于是被遣送到印度一个特殊的地方,而后死于传染病。

奶奶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死亡与离别,她的内心是极度痛苦的。

玛丽娜与书商

玛丽娜上小学的时候很喜欢读书。学校里有个小图书馆,于是她看遍了这个小图书馆里的所有图书,而且看了3-4遍。有一天,玛丽娜和母亲说,能否买一些书给她?母亲答应了。但一个月只能买一本书,因为书太贵了。可这远远不能满足玛丽娜的阅读渴望。

有一天,她和妈妈拜访亲戚时,路上偶然遇到一间书店,门牌写着二手书店。她知道二手书店的书的价格会便宜些。于是她把省下来的零食钱存好,找到一次机会单独前往书店,室外的自然光照射进书店,这些旧书散发着一种古老的味道。

店主艾伯特(Albert)是位头发灰白的亚美尼亚人。店主问她需要什么帮助吗?玛丽娜说她想买一本书。艾伯特问她想买什么书?

玛丽娜掏出她所有的钱,说:「这是我全部的钱,什么书都行。」

艾伯特笑着说:「为什么不用这些钱去隔壁烘焙店买点甜品呢?」

玛丽娜说:「但是我想买书,这些钱不够吗?」

艾伯特:「姑娘,主要问题是,我书店里的书都是英文的,你会说英语吗?」

玛丽娜:「我英语非常好,我每天在学校学1个小时的英语,现在已经读到3年级了。」

艾伯特:「那好,我来帮你找一本合适的书。」

艾伯特找到了一本《纳尼亚传奇:狮王,女巫,魔衣橱》(TheChroniclesofNarnia:Thelion,theWitchandtheWardrobe》这是一个系列书籍的第一本。

玛丽娜看过之后问:「这本书多少钱?」

「5托曼(Tomans,伊朗旧金币,相当于10里亚尔)」,艾特特回答说。

「但是我只有4托曼」,玛丽娜边眼里含着眼泪说着。

艾伯特见状说,「4托曼给你吧!」

玛丽娜转悲为喜,带着书高高兴兴回家了。

玛丽娜非常喜欢这本书,认真阅读了两遍。她想继续买书,可是又没有足够的钱。于是她决定以5托曼的价格把自己的铅笔盒转让给同学。这是个漂亮的铅笔盒,是玛丽娜的妈妈从一个大商场买的。她同学想买时,已经售光了。

玛丽娜带着钱再次到二手书店,艾伯特见到她说:「我猜你是有一些单词不认识,想来换回你的钱?」

玛丽娜:「不,我读了两遍,我非常喜欢这本书,虽然我有一些单词不认识,但是我用爸爸的词典査单词,我今天是来买这个系列的第二本书的,您有吗?我把铅笔盒和橡皮转让给我留的同学,这一次,我的有足够的钱了。」

艾伯特没有动,而是盯着玛丽娜。

她的心一沉,问到:「您没有第二本书吗?」

艾伯特:「我有,但是,你不用花钱来买,如果你可以保证书籍完好无损地归还,你可以把书借走,而且可以读2遍。」

玛丽娜想着位老店主一定是她的天使。从那以后,每周玛丽娜都会借书,三年来一直如此。艾伯特读过书店中的每一本书,在他们认识的第一个圣诞节(前面有提到,玛丽娜信天主教,艾伯特是亚美尼亚人,也信天主教)艾伯特送给玛丽娜一个礼物——一个漂亮的蓝色铅笔盒,里面装满了彩色铅笔和带有香味的橡皮。

玛丽娜最后一次见到艾伯特时,是在她12岁生日后的几天。有一天她前往书店,打开玻璃门,却看见房间内空空如也,那感觉就像站在沙漠的边缘。她见到艾伯特坐在一个巨大的纸箱上,冲她忧伤的微笑。艾伯特告诉她,他和妻子就要离开伊朗前往美国了。因为他的儿子生活在美国,他的妻子身体不好,已经剩不下多少时日了,他们将在美国度过最后的日子。艾伯特不能拒绝妻子,他们结婚51年,这是他妻子最后的心愿。于是他把书全部转让给了另一个书店,而纸箱中的书是他觉得玛丽娜会喜欢的,全都保留了下来。晚些时候,会把书送到玛丽娜家。

艾伯特把手搭在玛丽娜的肩上说:「我看着你成长,你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快乐。我会想念你的,你就像我的女儿一样。」玛丽娜紧紧的抱住艾伯特。对玛丽娜来说,艾伯特搬到美国就如同死亡一样,永远都不能相见了。

玛丽娜在Ghazian的爱情

玛丽娜还小的时候,她的父母在Ghazian买了一套海边小别墅。每年夏天,玛丽娜和母亲在这间小别墅居住2个月。父亲由于在德黑兰工作忙碌,只能陪伴他们住个把星期。在Ghazian居住的日子里,玛丽娜学会了游泳、骑自行车到处游玩。有一天,她受到当地朋友吉塔(Gita)的邀请参加生日聚会,玛丽娜如约而至,晚间开始舞会,也许是玛丽娜还小,那些男女孩子们两两跳舞,却没有人邀请她。她走到海边庭院,见到银色的月光照亮海面。

她穿着泳衣,外面套着长裙。她决定脱掉裙子到海里游泳,却听到一个声音说:「你在做什么?」玛丽娜发现一个年轻的男人站在院子一角,用手蒙住双眼,玛丽娜说:「你吓到我了,你为什么藏在这?」「我没有藏在这,我坐在椅子上,呼吸新鲜空气,然后一个女孩没有穿衣服出现在面前。」他看起来比玛丽娜还要害怕的样子。

这个男孩大概16岁的样子,手仍然蒙住双眼。「你穿上衣服了吗?」「你没事吧?我穿着泳衣呢,我正准备游泳。」「你疯了吗?你要在午夜黑暗的大海里游泳?」「也不是很黑啊,月亮在海上。」「不,你会被淹死的,我绝对不能原谅自己,请你不要游泳!」他告诉玛丽娜,他叫阿拉什(Arash)。

吉塔生日聚会之后的一天,玛丽娜骑自行车到海边去找吉塔,她车子骑得太快,路上有一些沙子,于是她转弯时车子失控摔倒了,胳膊和膝盖都摔破了。她挣扎着起来,由于伊朗下午2点太热了,所以路上连个人都没有。她试图扶起车子,突然发现有人站在她身后,是阿拉什。他看见玛丽娜时,两个人都非常惊讶。

玛丽娜说:「你总是这样来无影去无踪吗?」「你总是这样不怕死吗?」阿拉什边笑边查看玛丽娜的伤口,「我们需要帮你清理一下伤口,我婶婶家就住在街角。」

阿拉什扶起车子说:「我坐在走廊里看着街道,你以每小时百公里的速度出现,然后摔倒,你真幸运,脖子没有摔断。」玛丽娜和阿什拉走到婶婶家,外婆在家。

「外婆,我有客人到访。」

阿拉什的外婆满头银发,穿着蓝色的衣服,看上去很像玛丽娜的奶奶,甚至说话都很像。外婆一边给玛丽娜清理伤口,阿拉什一边解释刚才发生的一切。当包扎好后,外婆端来一杯茶和自制的曲奇放在玛丽娜面前说:「请享用吧。」外婆的波斯语有很重的俄语口音。

玛丽娜用俄语说:「谢谢!」外婆充满了惊讶的眼神,「一位俄罗斯姑娘?」她给玛丽娜一个大大的微笑,对阿拉什说:「真是太好了,你有了个女朋友,而且不是普通的女朋友,是一位很棒的俄罗斯女朋友。」

阿拉什红着脸说不是的,玛丽娜在笑。

外婆说:「你可以随便怎么说,但这真是太好了。你们年轻人呆在这里聊天吧。」外婆笑着走出厨房,并提醒阿拉什给玛丽娜吹一段笛子音乐。

在拥有蔚蓝大海的小城市Ghazian的夏日里,海浪拍击着海岸,蓝天白云,安静的街道,每一家小别墅门前和院子里种植着茂盛的植物和大树。玛丽娜和阿什拉每天在一起聊天、读诗,一同祷告。阿拉什是一位穆斯林。他们发现彼此爱上了对方,阿拉什18岁,而玛丽娜只有13岁,阿什拉有一次在海边亲吻了玛丽娜,他说他很爱玛丽娜,但因为她还年轻,他们还要等很长的时间。

在即将离开Ghazian返回德黑兰的时日里,有一天阿拉什和玛丽娜聊起革命。他提到了霍梅尼正在反动巴列维沙阿。而他也参与到革命中,支持宗教领袖霍梅尼。

玛丽娜感到不安和困惑。阿拉什说霍梅尼在帮助穷人,因为巴列维沙阿把国家石油卖给美国,大量的金钱都进了沙阿自己的腰包和一些少数人手里。伊朗的穷人非常的贫困,因此霍梅尼在组织革命运动,推翻沙阿,让伊朗所有人民共同富裕起来。玛丽娜说,现在虽然他们不是很富有,但是日子生活得很舒心,为什么要革命呢?阿拉什说这是为了解放整个伊朗。虽然革命运动是危险的,但是他知道自己如何做事情。阿拉什早几天回到德黑兰。

玛丽娜暑假结束,回到德黑兰打电话给阿拉什,告诉阿拉什约在两天后的上午10点到一家书店见面,当天早晨玛丽娜很早来到书店,可是等到11点,都没有见到阿拉什,她怀着难过的心情前往阿拉什家,见到阿拉什的弟弟阿拉木(Aram)。他告诉玛丽娜不知道哥哥阿什拉在哪里,前一天的早晨他就离开家,说晚上回来吃饭,可是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回来。

因为头一天霍梅尼的支持者们反沙阿游行在贾勒赫广场(Jaleh),军队开始朝反对者开火,很多人受伤和死亡。他的父医院,但是没有任何进展。他的父亲甚至前往埃文监狱,但是也没有任何结果。

电视上并没有对贾勒赫广场的游行进行报道,阿什拉也一直失踪着,直到沙阿被迫离开伊朗。一天,玛丽娜在家看电视,居然有对9月8日那场游行的报道的纪录片,她睁大眼睛看那段纪录片,看到军队朝人群开火,还有一辆卡车上装着被枪击的尸体。她似乎看到了卡车上阿拉什的尸体。

她简直难以置信,于是他立刻联系了阿拉木,并决定第二天下学后前往电视台,想再仔细看一下那段纪录片,以确认片中的人到底是不是阿拉什。玛丽娜和阿拉姆与电视台的工作人员沟通了许久,最终得以允许进入到一个房间查看那段纪录片,再次见到那个镜头时,玛丽娜让工作人员暂停定格,确认卡车上的那具尸体就是阿拉什的。

就这样,玛丽娜失去了她的爱人。

(未完待续)

今日主笔\杜鋆卿

注:本文首发于头条号中东研究通讯,中东研究通讯系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随意!

赞赏

人赞赏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最好的医院
太原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kairui.com/dhljz/13413.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