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德黑兰(3月1日)
年3月1日早晨8点左右(当地时间可是年12月11日凌晨4点左右)经过8个多小时的夜间飞行,我们一行8人顺利抵达伊朗首都德黑兰郊外的伊玛目霍梅尼国际机场。由于时间还早,机场人不多。说实话,我心中是忐忑的。自从决定来伊朗,身边的朋友无一不在提醒我:那里很乱,注意安全。从今天开始直到以后的十五天,让我真正体会到,伊朗不但安全、祥和,这里的人民友好、善良,还非常热情,特别是对中国人!甚至让我有当了一把明星的感觉!
进关:伊朗海关的大帅哥连眼皮都没抬,咣当一声盖章放行!取行李:夜间航班人就是不多,行李很快拿到,然后走外国人通道一律过机器扫描,没有人检查,放行!
走出机场的栏杆,我们真正踏上了伊朗的土地,来接我们的小帅哥导游已经在这里等候多时。
买10美元5G当地流量,还有一部分语音通话,想想反正也不打电话,有网就行啊!买,每人买一张,对了,同行的小马哥没买,他说就用中国移动!土豪啊!换当地货币:美元换了万里亚尔,瞬间成了富翁!接下来你会看到,吃个饭也是好几十万呀!
折腾完这些,天已经大亮了。大巴车开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到达预定好的酒店。来接我们的是兄弟两人,弟弟是导游,哥哥是司机,都是大帅哥。他们会陪伴我们的整个行程。
德黑兰市区让我们仿佛回到了中国的六七十年代吧!房子不高也不新,但是很有特点,几乎每一扇门、每一扇窗都有很精致的花纹,路上跑的汽车也算是中档吧,我不太懂品牌,但是发现中国车很多,有长城、比亚迪等等。摩托车挺多的,在街上飞驰而过。
我们住的酒店小而精致,也很舒适。电梯每到一层会有音乐响起,只是门需要自己开的!
行和住都有了,下面该解决吃饭问题了。
传说中伊斯兰特色美食DIZI就在酒店附近,吃货们一拍即合,出发!沿着街道边走边逛,不到半小时找到DiziSaraRestaurant,人家还没开门。伊朗的官方语言是波斯语,我们一句也不懂,讲着半生不熟的英语人家也不懂,好在还有肢体语言,总算弄明白了,这里没有菜单,只有一种套餐,包含:四种小菜、沙拉、DIZI、酸奶、饭后茶和甜点,还有无限量的主食,类似中国的发面饼。当然这一切都是在我们吃完以后才明白的!
这里主要介绍一下这个DIZI是个什么东东。就是羊肉、土豆和豆子煮在一起,汤可以泡饼吃。羊肉和豆子捞出来用小棍儿捣烂成酱,可以抹在饼上,再佐以配好的四种小菜和酱汁,很是美味!据说这就是中国西安美食羊肉泡馍的前生!就是下面这些绿色的罐子,一个套餐一罐。还好我们比较保守,五个人要了四份套餐,共计万里亚尔,想想也不便宜耶!不过量很大,饼还是随便吃,真心吃不了。甜品好吃,地道的红茶配一种类似我们稻香村的蜜三刀的小甜点,甜极了!对于我这个爱吃甜食的人来说真是太好了!
这顿饭边吃边猜,吃完了,也明白了,好吧就算为以后再来打基础了。服务员很热情,一边上菜,一边给我们演示怎么吃,一边还收拾桌子,一有人掏出手机,就马上拿过来帮你拍照。饭还没吃利落,桌子都收拾干净了。
历史德黑兰(3月2日)
伊朗首都德黑兰,波斯语意为暖坡,三面环山。冬季不太冷,很少刮风,夏季较热,最高气温42度。人口1多万,拥有汽车万辆。德黑兰有一个非常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街道两旁各有数十公分宽的水沟,里面有大量的清水哗哗流过。这是来自德黑兰北部雪山的融水,一年四季都流淌不息。正是这源源不断的活水,赋予了德黑兰很多城市所没有的那种生气。
经过一夜的休整,我们精神饱满的开始了一天的行程。在伊朗女性必须要戴头巾,这是法律!所以我入乡随俗!
上午参观古列斯坦皇宫。这是古伊斯兰王室的宫殿。必须参观这座宫殿,才能看到波斯帝国的辉煌。从历史上看,波斯,奥斯曼和阿拉伯人在中东和中亚地区发挥了很大的影响力。在这座宫殿内,我惊叹于波斯文明。这里有几栋宫殿从一个转移到另一个,每栋宫殿是不一样的风格,所以都是要单独收费的。喜欢那些用不同色彩的瓷片装饰的墙壁,喜欢这里的建筑形式,那个全部用镜子装饰的豪华宫殿有点让人头晕目眩。
外面的花园也很美丽,超级喜欢这些瓷片拼成的墙面。
来德黑兰必须要去的就是这里的大巴扎。
德黑兰市区被看不见的界线分为两个区。北区是所谓的上流社会,这里聚集着财富。大道两旁的珠宝店和时装店星罗棋布,现代化建筑、银行大楼、昂贵的外国餐馆、有钱人的花园别墅都在北部。南部是普通平民活动的区域,也更充满市井气息。而大巴扎就是其中最充满平民风情的地方。
大巴扎位于德黑兰南部的市区中间,就在皇宫对面,出来走几分钟就到啦。我们选择在这里的一家有名的当地人最喜欢的餐馆吃午饭。这里提供的是一种半自助式的套餐,一楼进门处可以自己选择沙拉、小吃、饮料、酸奶等等,选好了到楼上找座位点主菜。有烤鸡肉、烤羊肉和烤鱼,主食是米饭或者当地的大饼,米饭是配了黄的和白的两种,黄的是加了藏红花的,白的好像用奶油拌的,有点儿咸。套餐量很大,女孩子两个人一份没问题的。小吃等是单独结账的。我们由于一开始不知道,每个人乱拿一气,结果这餐严重超支,还剩很多,甚至晚饭都够啦!吃完出来,楼下排队等着吃饭的人已经排到很远了,我们选择了先吃饭是多么有远见。
午饭过后,在大巴扎里迷失了自己!
大巴扎的大门几乎全然埋没在人群之中。其实也说不上什么大门,因为门实在太多了。所谓的正门,不过是在外面多了一个小小的场地而已。巴扎外围的道路不仅不比巴扎里面冷清,反而更为热闹。路边的房屋里开着一排排小店,卖的东西应有尽有。放眼望去,其实也没办法放眼,因为一抬眼看到的就全是人。这一天正赶上回历的礼拜天再加之临近回历新年,人们都来采购年货,所以人山人海。这里的男士多数留着浓密的络腮胡,而且长得人高马大,英俊帅气。女士们依旧戴着头巾,基本都是黑色,而且是把脸的周围完全贴紧的那种。年轻的恋人自然是少不了的,他们打扮得多半要精心一些,眉宇间的微笑渗透着幸福。这个著名的大巴扎宛如迷宫,在里面迷路是常常的事。巴扎就是全部覆盖着屋顶的一条条室内的街道,在街道交叉的一些路口则形成室内的小广场,这些小广场的屋顶显出简朴的富丽堂皇。说它简朴,是因为没有别的色彩,只有土黄色的砖镶嵌着黑色的图案。似乎也没有维护和打扫,显得有些尘土苍凉的样子;说它富丽堂皇,是就这些穹顶的结构之复杂和图案之繁复而言的确是够气派的。巴扎里的商品也很丰富,从金银宝石到一颗小小的纽扣,几乎能够买到日常家用所需的一切东西;从精美的手工地毯到一个小小的冰箱贴,也可以买到各种各样你想带回去的纪念品。即使你只是想随便走走,也一定会有一些小店让你驻足流连······我在这里买了一件伊斯兰长袍,在以后的记录中会展示。
想着在伊朗行走十几天以后还会回到德黑兰的,才依依不舍的离开大巴扎,继续接下来的行程。
伊朗国家博物馆。展品不太丰富,但也是历史的印记,还是要看看的。
看完国家博物馆,匆匆赶到地毯博物馆,还是关门了。哦!注意啦,地毯博物馆下午4:30关门。
在日落前多彩的黄昏,我们赶到了阿扎迪广场,一睹德黑兰地标性建筑自由塔的风采。自由塔建于年,为纪念波斯帝国成立周年。又名自由纪念塔,是德黑兰市的一个象征,纪念塔由块各式石块组成,塔高45米,塔基长63米,宽42米,地处城市的中轴线,是德黑兰的交通中枢。塔的形状是下面的两个巨大的碑柱斜着向上合二而为一,高高地矗立在蓝天下,整个碑身嵌有绿色的条纹,碑下有伊斯兰特色的圆拱门的设计,气派雄伟,风格新颖独特,具有典型的伊斯兰风格。广场上有绿地和喷泉,周边有伊朗绿、白、红三色国旗在空中飘扬。据说塔的内部有电梯可以上到顶层欣赏德黑兰城市全景,底层还有博物馆和电影院帮助了解伊朗的历史和文化。由于到的太晚了,这些室内参观项目都关门了,就在绚丽的晚霞中驻足······
(未完待续)
欢迎光临雪儿的小屋
请扫描下面
轻松
或直接添加下列号
随时在线
联系电话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中科白癜风医院微博治疗白癜风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