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黑兰

原middot美术馆丨双展齐发未来

发布时间:2021/4/28 23:59:12   点击数:
香蕉皮治疗白癜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818/5635135.html

「神经漫游:留给未来的遗产」

文静作品展

艺术总监/薛薇

项目资助/和艺术基金

展览策划/文静工作室

学术支持/陈姣皎尹丹

主办方/原·美术馆

出品方/涅米文化

开幕时间/年3月13日15:30

展期/年3月13日-年4月6日

费用/免费参观(无需门票无需预约)

CAUTIONCAUTIONCAUTIONCAUTION

-,

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

我们给未来留存了什么?

艺术家文静在展览“神经漫游:留给未来的遗产”中建构出一个颇具想象力的方式来沟通当下与未来:她邀请了数十位非专业演员,在展期中带来三场行为艺术表演。每一场演出,文静会给出命题,演员们则从中去发展出属于自身个体的感知与偶发行为。

文静捕捉演员们在刻意营造的表演氛围中即时即刻的情绪与肢体的反应,一种充满迷思、不确定性、矛盾和开放的关系最终凸显出来。这些心灵痕迹既具有真切的此在性,其意义又向未来的观者敞开。

文静《神经漫游:净化》

现场行为表演

文静《神经漫游:异托邦》

现场行为表演

文静《神经漫游:乌鸦》

现场行为表演

但展览并非全如想象中那般侧重个体经验的型塑,现场以五个主影像为中心,扩展出数个细分区域,其中作品或荒诞不经,或残酷暴戾,无一不是对生活本身的戏仿。

文静试图使“神经漫游”蔓延出更多语境的可能性,她在精神病理学的基础上更加讨论和展示了人类身份、观念、立场的流动性,步入展览,作品的视听讯息会加深这种身体的在场感与知觉的错位感。由此也揭示了本次展览更深层次的社会指向意义——即艺术家的真正出发点是通过图像,现成品装置,表演等艺术形态来表达对人类共同处境的反思,以及对所遭受暴力与苦难的质疑。

文静《大禁闭》

特斯拉线圈装置

“这是一个不稳定的场所,

存在与虚无,记忆与遗忘得以在此联系与连接。”

——文静

这个被共享的敏感空间,它将不仅成为身份和立场分解、重建的场所,更可以任人自由发挥想象力——非叙述体风格的影片呈现出多面相的情节,展现出的人类生活消失于抽象的身份识别和无接缝的图像中,全凭观众自己的观看逻辑加以把控。

现场表演以更为直观可感的方式呈现出生命和自我意识的自然生发,观众通过视、听、触觉等多维度的感官通道去体会,回忆更为强烈、复杂、含混的感觉与情绪。

我们如何感知自己的生活?如何理解自己曾属于的时代?“神经漫游:留给未来的遗产”在死亡与疯癫,现实与艺术的交汇处,让生命持续获得增值的快乐。

文静

文静从事多种媒介的艺术创作,她的实践包括表演、影像和新媒体装置。她基于哲学、心理学和跨文化经验的作品为观众提供身临其境的观看体验。她擅长将模糊的身体意识连接到关于创伤、回忆、疾病和灾难的迷人故事中,展现对于文化的怀疑,对禁忌的毁坏和对感知再造的兴趣。

文静的作品广泛参与海内外影像节、美术馆和画廊的展览,曾参加维也纳Medo、德黑兰Kooshk、雅典Dyon、奥克兰ACCA、SOHO中国-XArtDepot、杜赛尔多夫文化局等艺术机构的艺术家驻留和艺术家工作坊。

「虚无实验室」

iArt青年艺术家驻留作品展

艺术家/林万山许毅博郑嘉燕

艺术总监/薛薇

学术支持/陈姣皎尹丹

主办方/原·美术馆

出品方/涅米文化

开幕时间/年3月13日15:30

展期/年3月13日-年4月6日

费用/免费参观(无需门票无需预约)

NIHILITYNIHILITYNIHILITYNIHILITY

有人说:“人生还不如波德莱尔的一行诗”。

每一个追问生命本质的人,或许都有一个被波德莱尔所吸引的阶段,或是曾经,或是永远。波德莱尔式的丧,波德莱尔式的反叛、表达。密谋,让艺术像坂本龙一的音乐充满了怪力却悠扬,生命的腐化发动了内心叛乱,虚无式的漫游,是艺术实验最大骄傲和诱惑,也是人在光明和黑暗间的怡然步态。

年,全球处于疫情蔓延的非常时期,原·美术馆推出了iArt艺术家云驻留计划(??点击查看项目详情),面向iArt青年艺术计划内的艺术家进行公开招募或邀请驻留,提供资金支持入选艺术家的作品创作。

iArt青年艺术驻留项目作为艺术家最有趣的试验场,给予其自由的呼吸,明媚如阳光。也许在这里,艺术就像坂本龙一评价滚石乐队每个拍子都不准,披头士也有种莫名的巧妙,有种不可言尽的完美,但核心的自由度却让人倾心。

经过近一年的创作,三位艺术家的驻留作品终于将在原·美术馆与大家见面。林万山《NTDD-14:45:00》、许毅博《透明社会:契约》、郑嘉燕《异错镇之冇谓,冇谓号》是这次展览的主要作品,某种程度上,他们都在讨论着“未知”:对宇宙的未知,对人性深远的未知、对生活未来的未知;未知是一切故事的开始,而驻留计划给予艺术家的宽容和创作力的激发则是赋能艺术更多的尝试。

《NTDD-14:45:00》

影像装置

投影仪、Led显示器、音响、镜面铝塑板等

尺寸可变

林万山的《NTDD-14:45:00》,让我们看到艺术可以向宇宙发问。也许作品在无垠太空漫游、升空,也有失败,是一种思想超越现有维度的挑战过程。科技可以给出一个宇宙,而艺术也可以“一念三千”。生命蜉蝣式的试探,也许正是作品要给予的,虽之于结果,可能并不是拍手相庆的成功,但故事是开放的。

《透明社会:契约》

沉浸式影像,机械装置

投影设备、电子元件、白钢、木、纸

尺寸可变

许毅博的《透明社会》是一个系列作品,本次驻留的方案是《契约》。如果说林万山的宇宙探索多了希腊式的悲情浪漫,那么许毅博的《透明社会》系列,是带有现实主义色彩的悲鸣,很像最近火热的MetaHumanCreator,用一种上帝视角俯视着深渊,人性在被放大的便利面前,科技到底给予现实的是赋能还是挤压,很难定论。许毅博的实验,无疑提供的是一种客观冷峻的目光,而非答案,也许这才是艺术家的目的。

《异错镇之冇谓,冇谓号》

综合材料装置,单频影像

不锈钢、布

片长:50分钟字幕:中英双语

语言:粤语、潮汕话、烟台话

而郑嘉燕的《异错镇之冇谓,冇谓号》,让人想到几个关键词:软、怪诞和渡,从整个作品荒诞诡异的基调开始,便让人有种如鲠在喉的不适。有点英国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的小说《摆渡人》(年首版)的味道,克莱儿在自我的荒原寻找灵魂,郑嘉燕幻想的异错镇也许就是她的荒原,那些面目模糊的角色,在白日间出行也是幽灵。其实无论在东方或西方的神话中,总在讲述这样的场景:冥界河中须有渡亡的摆渡船,好像要去彼岸,“冇谓号”终于来了,但是却在一淌没有开始和结束的河流中寻找什么呢?那些没有表情的幽灵,给人隔着画面都能察觉的无所谓和麻木,也许还伴着不知所措。

理想很近,就像那个热爱水果的灵魂,想开个水果铺,那么简单的愿望但很多时候却又不可能行得通。尽职尽责,其实是一种理想主义;循规蹈矩,有时候更是对现实的无限循环。

iArt青年艺术驻留项目是正在拓展中的iArt青年艺术计划的实验场,艺术有时候给大众无用的印象,但很多故事证明它可以抚慰生命。实验现场,可能光怪陆离,甚至有残缺遗憾,但是新奇的想法却可开启未来。艺术带来无限话题,让我们灵魂开阔,变得鲜活有色彩,虚无的实验室内可能让每个人拾起些许自得如是。

林万山

生于,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造型基础部,年进入中国美术学院公共雕塑第二工作室,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系,目前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系研究生在读,工作生活于杭州。作品涵盖装置,影像,雕塑,VR等新媒材作品。

·iArt青年艺术计划二等奖

许毅博

媒体装置艺术家,策展人。于年获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学士学位,年获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文学硕士学位。

年获美国艾尔弗雷德艺术与设计学院艺术硕士学位,年攻读韩国京畿大学国际艺术博士。现为鲁迅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系艺术与科技学科负责人,白·科技艺术实验室主理人,上海多巴胺·科技艺术公司主理人。

·iArt青年艺术计划一等奖

郑嘉燕

出生于广东珠海,现居北京。本科及研究生均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导师邬建安教授。其作品形式以影像、装置、绘画为主,主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kairui.com/dhljz/9799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