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黑兰

阿毁私人影厅年0304月

发布时间:2021/6/5 11:32:56   点击数:
儿童得白癜风的原因 http://baidianfeng.39.net/a_zjwd/190603/7189464.html

03-04月◆

这两个月一共看了15部电影

其中,有

8部国语片(包含港台片),7部外语片

5部是在电影院看的

13部好看的片子,2部一般般啦

《TheOneILove(爱的就是你)》

导演:理查·麦克道威尔

编剧:贾斯汀·莱德

演员:马克·杜普拉斯伊丽莎白·莫斯特德·丹森

(这什么破中文名?)严谨不足,噱头有余。点开前我单纯以为是爱情片,看到一半感觉是科幻片,但是明显很多事情它不打算解释,最终只能归为不惊悚的惊悚片。实际上,就是这一对已经不相爱的人的垂死挣扎。要我说,全剧描写得最好的也是我认为国内编剧死也写不出来的微妙细节,伊桑爱的是索菲这个人,他接受了索菲全部的不完美,但是从没想过要为索菲改变自己的缺点;索菲爱的也是伊桑这个人,但是是过去的,她还以为的那个伊桑,那个或许是为了追她而虚伪的伊桑。与其把这个看这个片子的预期定为看反转,不如正儿八经地视为爱情片,反思一下我们对恋人的期许是不是也像他们一样不切实际。

《握三下,我爱你》

导演:周美玲

编剧:琼瑶周美玲

演员:杨丞琳是元介黄姵嘉

先不管三观如何,这个电影本身是很难看的。极力想处理生活化,但是处理地还是那么做作,不像是电影,极有琼瑶电视剧的风格,这根本不生活化。我理解的真人改编应该是不带感情色彩的,生活化的改编,而不是像这个片子这样带有浓郁的感情色彩,就是褒奖。但事实上,就我个人而言,我很难认同这段关系(因为我打从心底不相信一个人可以同时爱两个人,包括这个电影的表现,我也会认为董今狐爱的就是刘立立,而对王玫是愧疚与感激交织,那么他对这件事的处理就是不负责任的,是虚伪的),如果还要在我面前表现对这段关系的溢美之词,我很难接受。我认为的一段三人行的关系,不是以王玫无私的忍让,或者是刘立立无私的奉献而不求“名分”,这太扭曲了。而且我很遗憾,董今狐和王玫生了三个孩子,前两个都是女孩,而第三个终于是男孩了,配合这段关系更让我觉得仇女。即便电视剧只是想展现真实状况如此,那么第二个孩子有先天性疾病(况且,这是董今狐留下的原因),却完全没有对她的任何描写,这?最后,这个片子那么做作,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演员们的表演都很稚嫩,很假装。包括杨丞琳的演出,只在一些重要戏份上贡献了出乎意料的演技,在前期和中期的一些生活情节上缺乏处理。

《浮城谜事》

导演:娄烨

编剧:梅峰

演员:郝蕾秦昊齐溪瞿颖朱亚文祖峰

我在三月八号看这个片,感慨甚多。其实这就是一个可怜女人们的可怜事。从乔永照妈妈那一代悲剧就开始了,那位母亲养出了乔永照这种男人,而后,又毁掉了陆洁和桑琪的人生。最后陆洁坐在车里冷眼瞧着可恨的乔永照和可悲的桑琪,甚至还笑了出来,我觉得快意。但是,要如何把这个电影叫做复仇电影呢,没有一个人在这个复仇中得到了快感,每一个伤害都是一把双刃剑,捅向别人又捅向自己。终归,我觉得非常冷,陆洁可以说是一个站起来了的女性,但她仍然堕入了这种陷阱里而难以挣扎,她有个孩子,而乔永照永远有看望孩子的权利,只要她还是一个女性,她就总是要和这世界上的其他女性站在一起,接受这个世界的恶意。

《RayaandTheLastDragon(寻龙传说)》

导演:唐·霍尔卡洛斯·洛佩斯·埃斯特拉达保罗·布里格斯JohnRipa

编剧:阿黛勒·林

这部电影有大量亚裔参与,在看片尾演职员名单时看见的,抛开歧见,我还是觉得这是一部不错的电影,虽然它仍然是迪士尼套路,但是谁能拒绝迪士尼呢,尤其是我喜欢拉雅这位公主,一个不需要王子,还宣称不会生孩子的个性的公主。但你不得不说,在配音演员上启用了那么多中国裔演员,但是这个片子和中国确实没有什么关系,那些亭台楼阁一看就是东南亚风格,最中国的那个部落的桥段非常短,看起来制作方的意见不太统一哈,你们到底是不是要讨好中国观众呢。外加,我其实觉得这里面龙的设计还,挺丑的,像彩虹小马(不是),而且尺寸之小也不太符合我心中的形象。总之,在迪士尼宇宙里算及格。

《Bicentennialman(机器管家)》

导演:克里斯·哥伦布

编剧:艾萨克·阿西莫夫、尼古拉斯·卡赞

演员:罗宾·威廉姆斯艾泊斯·戴维斯萨姆·尼尔

剧本真的很厚实,我看到一半以为故事快结束了,结果我才看到一个小时左右,非常细腻地展现了一个机器人从情绪到身心都全面人化的过程。而且最为动人的,还属片子对人类的解读,人类是愚蠢且短寿的,人类还总是在犯错误,爱与爱错,憎恨他人,嫉妒,但是仍然是美丽的,因为不完美而美丽。不过,话说回来,我可能会更希望安德鲁不必变成一个人,反正,爱情于我,只关乎大脑,不关乎其他。

《21Bridges(21座桥)》

导演:布莱恩·柯克

演员:查德维克·博斯曼西耶娜·米勒J·K·西蒙斯

我就知道西蒙斯不会演一个好人,我就知道!(不是)比我想象中要差一点,这个剧本就非常普通,基本上都猜得出,也无甚特别。也就是关于救赎这个话题值得探讨看看,但是又没有讨论地特别深,我以为安德烈这个角色会用来讲一些哲学问题,尤其是,电影里有一句致敬了“我不能呼吸了”,但是没有,这样的人物性格只是为剧情服务,而没有更多了。

《FerrisBuellersDayOff(春天不是读书天)》

导演编剧:约翰·休斯

演员:马修·布罗德里克阿兰·卢克米娅·萨拉

救命,这片子也太可爱了吧。我尤其喜欢费里不断打破第四面墙一直和观众对话的桥段,他就像任何一个你身边出现过的坏小子,可爱又爱作怪,他行为举止很狂放,又很老练,他一方面模仿大人去顺应规则和利用规则,另一方面又像个孩子一样打破规则,最终,借用Adams,他们学会了责任。承担责任是孩子唯一需要学会的事情,其他的,不管是读书还是不读书,都没有那么所谓,孩子就是孩子。不过,费里明显是个计算机天才啊,而且是个自学成才的天才。Sloane问Adams,你觉得Ferris会成为什么人,他说厨师,然后坦然一笑。

《通往春天的列车》

导演编剧:李骥

演员:李岷城任素汐何蔚然

李大川是个蠢蛋,但也是个好人。影片似乎在尽力地生活化,但是还是有一些生涩,还是有很多编排的痕迹,全片我最喜欢的部分就是大川和大同在喝酒,两个人各自去瞅一眼媳妇,佳慧喊了一句,你两有毛病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特别好的一段。片子对于细节的描写特别好,例如开那个红色蹦蹦车的人要怎么上厕所,谁他妈想过啊,但也只有曾是体面的人,才会介意这种细节。如果是真残疾人,那自尊就会再稀碎一些。我觉得做人真的是很可怜一件事,特别是做穷人,随便一个事,裁员,赌博,或者玩股票,就能击垮一个人,和一个家庭。出路在哪里,发财的好日子又在哪里,真的会有什么开往春天的列车吗,开往的是春天吗,还是另一个假象。我们确实是在坐列车,人生就是冲出去而永远不会停站的列车,但是开往何方,有时不是我们决定的,是轨道决定的,而这个轨道,被别人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不知道塑造成什么样了。我们明明最应该互相抱紧,却互相猜忌互相欺骗。唯有李大川这种傻帽,最后能救我们。我抱着这样的好心,这样的乐观。

《我的姐姐》

导演:殷若昕

编剧:游晓颖

演员:张子枫朱媛媛段博文金遥源

很少在国内电影里看到这么细腻的剧本,我很感动,为我们现在还有这种编剧。我的姐姐其实讲了一个矛盾,这个矛盾说大也大,说小也小。往大了说,无数个像姑妈那样的女性就这样掩埋在了历史里,还有剧本里间或的小细节,例如安然的父亲为了生儿子而要求女人扮演一个瘸子,因为他们不能,不能自主的拥有第二个孩子;以及安然藏在愤怒里的姑父偷看她洗澡,凡此种种,都很细腻。往小了说,这是一个有关金钱和前途的矛盾,而为了博一个出去的可能性,一个女性要付出多少又要背负多少骂名。其实电影真的有很多隐而不谈的事情,比如安然小时候到底是如何被对待的,电影里给了安然一个母亲,在安然的回忆里,除了父亲因为安然搞砸了他的计划而揍了安然之外,都是温柔和善良的母亲。影片中有一段意识流我觉得很棒。而安然会变得像现在一样独立又狠,我想,她一定没有一个好父亲,这个父亲或许酗酒家暴,或许时常把安然破坏了他的传宗接代时时挂在嘴边,但是片子没有把安然那么破碎的童年展现出来,或许是为了要给全片温柔的选择而作铺垫吧,没有给我们那么愤怒的理由。如果让我来写,我希望片子在安然犹豫着要不要签下名字的时候戛然而止,这个电影就真的直接封神。安然显然可以那么选,因为她有这个权利,她没有理由为这个孩子负责,至少这个选择可以交给观众自己来选。但是影片还是保守地选择了为弟弟留下一个美好的结局。但我们绝不应该赞美安然的选择,或者是姑妈的选择。安然接受了这个结局,是因为她喜欢弟弟,她不能看弟弟哭泣,她也不能使自己这样良心不安。这不是唯一的选择,也不是必然的选择,只是其中一种选择。我希望其他女生应该明白,她们可以做别的选择。我们应该为我们终于有了一部真正女性视角的电影而感到高兴,女性早就应该发声了,女性已经可以为自己负起责任。

《PersianLessons(波斯语课)》

导演:瓦迪姆·佩尔曼

演员:纳威尔·佩雷兹·毕斯卡亚特拉斯·艾丁格

这是爱情片(不是)其实磕他们两个我实在心有不忍,因为科赫的确不值得被当成一个正面角色,只不过在后期,在我愿意相信科赫的确有个逃亡德黑兰而可能会被批判为叛党的哥哥的前提下,我愿意相信科赫是因为寂寥,而真的(单方面)与吉尔斯心心相惜。莫名其妙地加入了纳粹组织,科赫其实是个非常愚蠢的人,就很像去年的《乔乔的异想世界》,乔乔在年幼无知的情况下,跟随了周遭人的选择,自觉地参与并加入希特勒的麾下。的确,一个纳粹军官可以说自己是机器里的一颗螺丝,但是这种说法无疑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为自己的愚蠢找辩解。这是时代的悲哀,也是个人的悲哀。在这个营里,科赫作为一个厨子,理所应当地接受自己没有亲手杀人,对自己确确实实不道德不人道的行为视而不见,掩耳盗铃。但他无疑又是寂寞的,在纳粹们的聚餐上可以看到,科赫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地位,所谓名誉,全靠结结实实的拳脚相加,这些让纳粹们心满意足,在这种组织里,暴力的使用即是地位的象征,就像那两个一直企图找小卷麻烦的小军官,怀疑是技能,举报是武器。这就使得科赫的自我怜惜根本站不住脚,他以为他可以心安理得做他们的厨子,他以为他不使用暴力,就是一个还可以追求幸福的人。所以,在这时,他找到了小卷。科赫遇上了同样背井离乡的小卷,因为在心底艳羡追求自由的哥哥(或者说是对自身所处位置的迷茫),科赫想去德黑兰。在漫长的无聊的工作日常当中,科赫找小卷学习波斯语,以一种隐性的方式逃避他的职责(即便他每天学的并不多,但挺认真)。在波斯语这一环节上,其实导演做了很妙的方法也就是避而不谈语法和时态(有可能就是套用了德语的语法,而傻子科赫竟然还没有觉察这种异样)。小卷阴差阳错地拿到了一本波斯神话,在扫射时也好运的没有被射中,他是很想活下去的,但是在一日日的精神折磨下,他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他逐渐失去了活下去的动力。在这一刻他是一个伟大的人,但是电影对这一块着墨不多,难以共情。即便我共情了。电影还多次把镜头给到小卷用来编名词的花名册上,让观众产生紧张情绪,以为小卷的秘密将会被揭开。从这里可以看出,其实电影对类型不甚明确,一会儿想要做严肃讨论,一会儿掺杂一些搞笑元素,一会儿又想做类悬疑,会显得整体纷杂。其实最后我都不是很明白,科赫其实是没有想把小卷带去德黑兰的,他只是想把小卷从牢里救出来,以达成他的赌约。在赌约定下的时候,科赫想去摸小卷的头发,我简直在心里连声尖叫,这也太他妈好磕了。然而,后面科赫又那么轻易得把小卷放了,没有任何允诺,也就是说,科赫也并没有真的和小卷达成什么羁绊,这就显得前面的赌约有一些莫名其妙了,难道要把这一切归为科赫的某种孩子气?小卷在战后的记录员那里念出了一个又一个犹太同胞的名字这一幕,确实很感动,有一瞬间让我想起了《长安十二时辰》里圣上念出那些勇士名字的场景(当然了这其中内含完全不一样)。但一个个鲜红的生命最后化成一串名字,变成一团谎言,欺骗了纳粹军官,成为一个大大的笑话,这固然好笑,也很悲哀,是一个哀伤的玩笑。但不知道为什么,在我心里久久回荡不能磨灭的是,科赫对着移民官,眼含泪与不可置信,声带哭腔喊出“我的名字叫科赫,我的波斯语说的非常好”的那一幕,我好像不仅仅有痛快,似乎还有一丝怜惜,即便我知道,这一丝怜惜他也是不配得到的。但是,我又似乎觉得,被骗的科赫,除了被骗着学了一门语言,还完全失去了他信以为真的一切,包括纳粹,包括生活,从这种角度来说,他是可悲的。最后,我还是觉得磕他两cp太膈应了。斯德哥尔摩不是爱情(狗头)。

《第十一回》

导演:陈建斌

编剧:牛建荣牛牛陈建斌雷志龙

演员:陈建斌周迅窦靖童春夏大鹏

我只能说,陈建斌是个小天才。在先前看评论的时候,我就觉得国人看电影,也就是普通电影迷,特别注重看故事,以至于把故事抬高成为电影的全部内容。我常常在电影院看电影时观察到周围的人,一旦电影进行到一些长对话或者空镜头,就会低下头划一下手机,仿佛那些东西是不重要的,因为它们对故事没有帮助,只当过场。我觉得这是非常可悲的,电影作为一种动起来的艺术,它的美丽,怎么能只囿于明明看书也是一样的故事情节中呢。陈建斌的《第十一回》,就把这些人耳光打地啪啪响。往高了说,第十一回甚至突破了某些电影的边界,是对电影的颠覆。为什么电影一定要讲故事,一定要完整地讲故事,或者说,我只讨论一个哲学问题、道德命题行不行,陈建斌说行。电影里出现的好几位嘴里念念有词的大师,是全片最喜剧的部分,特别是胡昆汀这位大师每说一段内容,都在后面附上作者和书名,简直是对“文艺青年”们最好的评语。而这些喜剧因素,也实在具有太高的欣赏门槛了。左一个马福礼A,右一个马福礼B,把老实人马福礼弄得晕头转向。每一个大师的每一声指点,都引得马福礼在数十个电视机化身的自我面前扪心自问,从这个角度来说,马福礼不仅是最傻的,也是最有勇气直面自我的人,只不过,他敢于直面自我,却没有脑子。在一个没有脑子的人眼里,最重要的是面子。面子这个东西非常微妙,它诞生在社会里,是社会的产物。这个电影里的所有人的所有的可笑举动,都是为了维护薄如蝉翼的面子。一个人可以没有脑子,可以苟且地生存,但是却不能失去面子,也就是这个社会上其他人关照下的自己必须是完好的,而内心如何,却无人问津,这多可悲。在这些有关面子的闹剧中,最值得讲的是胡昆汀因为被众人指责婚外情时(这一段真的用了很多全脸镜头),他就像之前屁哥为了维护自己哥哥的形象而要求改剧本为贾梅怡勾引马福礼那样,公然指责贾梅怡是在勾引他。这一刻,剧场和现实联动了,马福礼A和马福礼B融为一体。马福礼从现实中踏进剧场,杀死了一段(扭曲的、不道德的)爱情。不完美的是后面那半段,不让说强奸两个字,让演员被迫去录音室另录一个配音版本,大半部分用那个那个代替,不仅削弱观感,更削弱了讽刺意义。贾梅怡胡昆汀上身,终于准备把胡昆汀的那些歪理学以致用,装模作样地说马福礼强奸了她的灵魂,预备用言语的枷锁把马福礼再次推向社死的窘境,也就是在这个好面子的背景下才成立。这一段如果按照强奸二字来演,震慑力是强悍的,但是……哎。最后彩蛋里,金财铃一本正经地反复和主持人理论,小马就是枕头,枕头就是小马,是想让各位看官明白,剧场和现实已经割裂不开了,我们嬉笑打闹,全赖现实如此;我们现实如此,所以嬉笑打闹。

《リトル?フォレスト(小森林)》

导演:森淳一

原著:五十岚大介编剧:森淳一五十岚大介

演员:桥本爱松冈茉优三浦贵大桐岛加恋

市子就像优柔寡断的我们,像吉子或者佑太那样有明晰目标的人才是少数。小森林其实没有回避现代生活,市子做饭的器具全都是现代工业产物,但是仍然可以说这是田园牧歌。并不是说田园牧歌就一定要全部都用手工的,所谓归隐,其实只是一种恬淡平和的心理状态,大隐隐于市,只要做好了抉择,在哪里都可以归于平静。小森林虽然没有复杂的剧情,但是也讲了一些深刻的东西,比如不断地回忆和母亲过去的生活,慢慢地把黯淡失落的母亲表现出来。母亲不愿意囿于锅碗瓢盆中,因为成为家庭主妇的代价就是失去可见的价值(即使家庭主妇本身的日常就是有价值的),而嘴上不知感恩的市子,日复一日,终于把母亲摧垮。在真正与日常的磨合相处后,市子才明白母亲的工作,原来并不是无意义的,平白的。

《推拿》

导演:娄烨

原著:毕飞宇编剧:马英力

演员:郭晓冬秦昊张磊梅婷黄轩黄璐

一时间,我无话可说。我为这一切而感到无力,感到失望,感到痛苦。即使我的怜悯,不能为他们送去一丝慰藉。小马的爱情简直像梦一样。他先是为无望的人生割喉,进入推拿馆后爱上了王大夫的女朋友,直到遇见小蛮,痴爱小蛮,最后为了小蛮被打后意外恢复了视力,和小蛮双双逃离。这一切美好的就像梦一样,就如结局,每一个人都找到了可以说较为幸福的归宿。但我们知道,真实不一定就是这样的。真实那么血腥。沙复明在餐馆厕所里吐血,他看不见自己吐的是血,还以为是他喝多了。其实是不是血,他会感觉不到吗,他会闻不到吗,但是他只能选择充耳不闻。我愈加意识到,幸福是来之不易的。都红说,流眼泪的冲动大家都有,所以她不要流。痛苦是常伴随的,也许痛苦才是人生的常态,快乐不是。既然如此,我祝愿所有痛苦的人都和小马一样,意外拥有幸福。

《边走边唱》

导演编剧:陈凯歌

原著:史铁生

演员:刘仲元黄磊许晴马羚

前半部分真是看得云里雾里,但是后半部分实在是太好看了。神神在大火中呼喊出,你们说我不盲。盲与不盲,只是一种微妙的状态,其实谁都是盲的,谁能清醒呢。神神欺骗世人,世人欺骗神神,我们都是糊涂的。所以我很高兴石头做出了那样的选择,但那也是在师父一辈子的混沌和女人的死中体悟到,原来选择不盲才是盲,选择盲才是不盲……滚滚黄沙我记得很清楚,还有那只栩栩如生的蝴蝶,我觉得我一定要再看一遍。

《悬崖之上》

导演:张艺谋

原著:全勇先编剧:全勇先张艺谋

演员:张译于和伟秦海璐朱亚文刘浩存倪大红李乃文余皑磊雷佳音

好精彩的谍战片,算是这几年里国内最好的了。很难得国产电影里有这些不愚蠢的角色,一般的谍战片里总会有些不合常理的蠢人,而这部里没有,哪怕是余皑磊那个丑角。因为如果没有蠢人,剧本就会很难写,而全老师确实做到了,这很令人折服。虽然片子里有一些地方节奏有些奇怪(估计是剪过吧),但是不妨碍全片的观赏效果。其实电影没有讲很多事,就是把视角放在了一个特务处和一个封闭密室里,但是谋老爷子确实牛逼的,枪战和文戏,节奏拿捏的刚刚好。在这里,就必须要说到演员们的演技也是绝顶的,张译自然不用说了,这些年数他最牛。我特别喜欢于和伟在片子里的处理,三分城府三分冷酷真是恰到好处,栩栩如生;当张宪臣说出剧场门口的小乞丐中有两个是我的孩子的时候,他眼睛里的泪光也是真的动容。再一个是余皑磊,我特别期待他的成名,因为他的确是一个好演员,他再一次在他熟悉的领域——贼眉鼠眼的小人——上大放异彩,而我期待他更多。其余的,例如倪大红的拿捏也在他的水准线上。正因有他们,其他人原本也是老戏骨,但也有些相形见绌。最后再叨逼叨一句,国内的电影环境真是坏,谋老爷子的平辈里都没办法说,只有他老人家,仍然矜矜业业孜孜不倦的创作。谢谢他。

《孩子王》

导演:陈凯歌

原著:阿城编剧:陈凯歌万之

演员:谢园

谢园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演员。他这个有些呆愣,有些憨厚,但又十分固执的角色诠释地恰到好处。而且,他要面对是业余演员,还能准确无误地给反馈,并且带着他们演戏,我觉得特别好。我特别喜欢这个剧本,那段从前有座山的桥段使我印象深刻。知识是需要被尊敬的,文化水平也绝非学历可以衡量,如果对学习不含有敬畏,那么一切学习全只是灌输、吞咽。王福的父亲是一个让我很钦佩的人,他不会讲话,他只是希望王福能够多读书,多识字,其实识字读书后去做什么,他也不明白,终究王福读了书还是要回乡下去帮忙。王福说,父亲说王福比他力气大,因为他懂得识字,可以说,尊重知识的人实在不多,王福的父亲,这位不识字,却为了儿子能够赢得一本字典而整夜伐竹子的父亲是其中一个。但是,这个世界不需要尊重知识的人。老杆只能放弃教书,王福只能回去务农,他们都没有光明的未来。

[下面是瞎jb自评奖项]

(电视剧不参与此环节)

[本月最好看]第十一回悬崖之上[本月最佳导演]陈建斌[本月最佳主演]郝蕾(《浮城谜事》)于和伟(《悬崖之上》)(对不起这次最佳有两个,因为我真的难以抉择)[本月最佳剧本]阿城(《孩子王》)[本月最佳画面、音乐]第十一回顾毁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kairui.com/dhljz/98533.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