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德黑兰 >> 德黑兰建筑 >> 伊朗middot三进德黑兰20
首都哪里都一样,德黑兰也是庞大拥挤,交通堵塞,空气混浊。但是心里的预设又该觉得德黑兰应该有些不一样,因为这是个政教合一的国家,这是个什叶派穆斯林的国家,这是个敢长期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抗的国家,伊斯兰革命后就一直被制裁。
一般的常规旅行,可以采取德黑兰和设拉子一进一出避免走回头路,但是我们这次,时间比较长,去的地方太过分散,分别在德黑兰的东(马什哈德)南(设拉子)西(大不里士)北方(里海),不得不采取以德黑兰为中心的线路。
从马什哈德回德黑兰,我决定体验一下传说中“性价比极高极高”(色狼语)的伊朗火车。这一路十五六个小时,坐的是二等卧铺,就是有包厢那种,票价居然还不到人民币元,和天朝比,怎么感觉伊朗倒是在奔向共产主义?
难得玩次格,细细打量下包厢。一共四个铺位,干净的铺具是收在尼龙包里。平时下铺是两个软座,需要睡觉的时候,把收折茶几提起挡住电视即可。而且,我以为就这么直接躺下就行了,对面铺位的伊朗朋友把下铺往外一扯,铺位宽度居然又增加了一截,哈哈,太高级了!
除了饮用水,每位乘客还有一盒糕点。火车车厢干净整洁,完胜国内的同档次卧铺,除了电视看不懂,整个行程幸福的赶脚爆棚,一路好觉,醒来已经是德黑兰了。
蔷薇姐他们已经提前一天到达,此刻他们在hafezhotel等我们。走出德黑兰火车站,果然一大批出租车司机就拥了过来。德黑兰的私家车真是多,想来也正常,汽油和水一个价格,谁都可以弄一辆来开开玩吧!这里的出租车和重庆的完全一个色,让人有种穿越时空的错觉!
我们住的HafezHotel是锦囊推荐,位置倒还不错,离中央银行(珍宝馆)和地铁站都很近,缺点也不少,比如这次住宿期间在搞装修,到处都是灰尘,比如酒店附近没有餐馆,每次出门吃饭都要走好远。
从酒店到古勒斯坦宫大概20分钟的距离,古勒斯坦宫的波斯语发音为Kakh-eGolestan,才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部分建筑始建于萨法维王朝时期,后在恺加王朝成为王宫。这里是伊朗少有的欧式建筑,说是当年恺加国王纳赛尔·丁遍游欧洲后,爱上了那边的建筑,因此回来下令修建这座西式王宫。Gole是花的意思,Stan是地方,因此古勒斯坦指鲜花盛开的地方,寓意倒是美。
寓意倒是美,但是这门票可就不美了——外国人15万里亚尔(约30元人民币),而且进入后参观各个博物馆,每个要另外加付5万里亚尔。传说中的2元人民币的门票呢?
波斯园林的风格就是进门见水,在卡尚有很多著名的庭院,这一风格尤为突出。波斯园林吸取了两个相反的构想:一个是《可兰经》中的天堂,其中写到,伊甸园中,树荫底下,河水流淌;另一个是沉思和交谈的场所,在那里,人的身体和心灵都得以休息。在园林中心,十字形道路交汇点布设水池,象征天堂;园中沟渠明暗交替,盘式涌泉滴水,又分出几何形小庭园,每个庭园的树木相同。在印度莫卧尔园林中,也能大量看到波斯园林艺术的痕迹。
一进大门的水池尽头,是座平台,台上有张大理石(还是玉石?)的石榻,周围柱子装满各种镜面,显得非常的shao(三声)。
石床远观也还罢了,走进了一看是这个样子的!
古勒斯坦宫所有的建筑外墙上都贴满了瓷砖,各种花哨,各种繁复!
稍微有点意思的就是“镜宫”,房间的天花板和四周均大面积装饰着镜子,进去就是感受blingbling的。
镜宫的墙雕也显得庄重严谨,毫无大理石床的逗比感!
网上随便找了一张,各位可以感受下。
总而言之,古勒斯坦宫感觉很一般,出来走几步就到了德黑兰大巴扎。外国人买的东西基本上就三样:藏红花、开心果和地毯,只有地毯需要走进巴扎慢慢海选,我等穷屌丝买不起地毯,在巴扎靠街的外围地带就能完成采购任务。虽说马什哈德的藏红花最好最便宜,要是没去在德黑兰买也一样,真贵不了多少!开心果在伊朗完全可以当瓜子一样吃,完全没有国内那种fuckinggoods界的贵族气质!
作为一个博物馆控,伊朗国家博物馆是万万不能错过的,里面不仅展示了多年历史的精华,而展品时代最远的可追朔至3.5万年前。但是听比我先到德黑兰的星星说,里面好多馆都在关闭维护中,能看的展品实际非常少,纠结了一下,还是放弃了。好在博物馆背后的纪念品商店有做工极好的雕塑和物件复制品,包装也精美,但价格却非常便宜。
正对着伊朗博物馆兴叹,博物馆对面的花园里来了一群学生,分散开就各自打开画板写生。
一直没搞懂,为啥伊朗那么多学习画画的女孩子?后来我们在伊斯法罕广场,天天都能碰到画画的女学生。
虽说是强制性佩戴头巾,但是伊朗爱美的女孩子也会想方设法进行变通,只要不是在马什哈德这种宗教圣城,伊朗各地好多女孩子都是用头巾遮盖住脑袋的后半部分,露出前额和刘海,算是打擦边球。
从我们旅馆出来,步行五分钟,就可以到达中央银行的伊朗珍宝馆(又称:伊朗珍宝博物馆),里面专门收藏伊朗历代王座、王冠、宝剑、珠宝、首饰等宫廷用品。不过珍宝馆在中央银行地下室,还得经历层层安检才能进入。当然相机手机是绝对不可能带进去的,所以基本上珍宝馆里面所有的珠宝照片都是翻拍的明信片。
“光明之海”和“光明之山”是两颗富有传奇色彩的钻石,原属于印度的莫卧儿皇帝,后成为纳迪尔国王的战利品。“光明之山”几经转手,现为英国王室所有。“光明之海”钻石为浅桃色,长1.5英寸、宽1英寸、厚0.英寸,重量为克拉。
这是巴列维王冠。年按萨珊王朝(-年)的王冠样式制成。年礼萨汗国王和年巴列维国王加冕时用过此王冠。王冠总重量为克,镶有颗钻石,重克拉;5颗绿宝石,重克拉;2颗蓝宝石,重19克拉;还有颗珍珠。
传说中的珠宝地球仪,恺加王朝纳赛尔·丁国王(年即位)为便于保存散放的王室宝石,命令工匠于年制成此地球仪。该地球仪直径约2英尺,球架是纯金的,镶嵌着红宝石和钻石,所用宝石的总重量达00克拉。世界各国的位置用红宝石表示(伊朗、法国、英国和东南亚用钻石)、海洋用绿宝石表示。
走了一圈,果然亮瞎了双眼,其实大多数珠宝都毫无美感可言,感觉就是拿个磨具,涂满胶水,在满是钻石宝石的箱子里一裹,就拿出来说是艺术品。哼,这种东西拿给我——我当然要!
秋天的德黑兰秋高气爽,艳阳朗晴。而在到达伊朗十个月以前,我还在南半球的非洲大陆——刚果,那里的一月正好是雨季,也是最热的时候。国外的生活单调而寂寞,每到晚上总会找出些新上映的电影在客厅放投影,有一天我们看了《逃离德黑兰》。
看完电影,吴妈说伊朗好可怕,我暗笑不语。再后来,《逃离德黑兰》获得三项奥斯卡奖,立刻大火,重新把当年的整个人质事件都摆到了世界面前。伊朗也因为这部电影被抹上了一层神秘甚至黑暗的色彩,好多人面对伊朗望而却步。现在,我就去看看故事的发生地——前美国大使馆。
前美国大使馆位置很好找,搭乘地铁1号线到Taleqani站下,出站西边就是。现在外面铁门紧闭,里面驻扎的是革命卫队。大门口的大使馆徽标已经模糊不清,门口还摆放着一个直升飞机的部件,那是美国拯救人质的“鹰爪行动”失败,留在沙漠里的直升机残骸。
前美国大使馆大院围墙是众多在伊朗的游客最喜欢的拍摄素材,各种反美标语和画像。据说围墙上有探头,过分靠近拍摄会被革命卫队扣留。
整个人质事件的前因后果和伊斯兰革命可以自己去度娘,就不多说了。只不过年就成了伊朗的分水岭。之前,礼萨·巴列维时代,社会风气开放,德黑兰的女孩子穿着和当时欧洲没什么不同。
当年,美国总统卡特在寻求外交途径解决人质危机的同时,还批准了一项代号为鹰爪行动的跨军种联合秘密营救行动。“蓝光”突击队预计从阿曼的集结待命区驾驶8架直升机,飞到德黑兰城外大约80千米的一个地区,名为“沙漠一号”。与8架直升机同行的还有一队固定翼飞机。这些飞机会将伞兵和备用油送到“沙漠一号”。
第二天,美国情报局会与这些伞兵会合,用卡车送他们到大使馆。一旦救出人质,就会将他们送到附近的一座足球场。8架直升机会运着这些美国人,并将他们撤离至曼札利耶空军基地。整个行动不容许有任何出错的余地。不幸的是,天气预报人员犯了严重的错误,把沙尘暴天气预报成了天气晴好,最后导致拯救行动失败,损失一架直升机和一架C-,另有八名美国人罹难。这就是大使馆门口直升机部件的来历了。
刚看了一则消息,土耳其准备放弃世俗化,实行全面伊斯兰化,不知道这则新闻的真实性如何?年会成为土耳其的分水岭吗?
年的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中国开始一系列的变革。这一年,巴列维时代过后,伊朗同样经历这诸多变革,比如霍梅尼成立了伊斯兰共和国,政教合一,并改名波斯为伊朗。比如对女性强制性着装要求,佩戴头巾,同年美国和伊朗断绝外交关系。当然,年还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我开始读小学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美国和伊朗政府间的也早已开始用对话代替对抗,波音公司也向伊朗敞开了大门,虽然双方关系的真正解冻还需要不少时日,但是互联网时代,伊朗的老百姓早就接纳了美国的文化。街上随处可以买到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虽然没有正宗的KFC,但是山寨的却层出不穷。在大不里士,好多人要加我的Facebook,而在各大城市,打着苹果手机招牌的手机店到处都是。
《逃离德黑兰》是好莱坞商业片,自然是极尽惊心动魄!其实,了解伊朗的方式还可以通过看伊朗电影,伊朗有许多优秀的电影导演,诸如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巴赫曼·戈巴迪、马基德·马基迪、阿斯哈·法哈蒂,他们的作品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强烈推荐下面几部影片:
《樱桃的滋味》(TasteofCherry)7
《小鞋子》又名《天堂的孩子》(ChildrenofHeaven)7
《黑板》(TheBlackboard)
《乌龟也会飞》.Turtles.Can.Fly.
《我在伊朗长大》(Persepolis)
《一次别离》(ASeparation)
看完这些电影,我想就不会有人像吴妈那样大叫“伊朗好可怕”了!
在原美国大使馆旧址背后,有个小花园,里面有栋房子叫做“艺术之家”,算是德黑兰的艺术中心。两层楼里的8个不同展区内,定期不定期的做各种艺术品展,主要为现代艺术。
所以这里当仁不让地成为了伊朗文艺青年的聚集地,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里同时也经营着有一家西餐厅,里面的意面和烩饭还挺正宗。在饱受伊朗饮食困扰的时候,间或来改善一下口味,是最好的选择!
说到吃,忍不住要吐槽。伊朗简直就可以成为吃货的地狱!在大不里士和马什哈德一路饿过来,对首都还是充满希望。但德黑兰诺大的城市,餐馆竟然少得可怜。也许,只是我们没有找到,不过我们所居住的区域,找遍了还真没有几家。刚到德黑兰的那天,中午和色狼走了很远的路,才看到一家唯一的快餐店,只卖汉堡包,里面座位奇少,属于吃完就走那种。汉堡包有几种,鸡肉牛肉或者肉糜,铁板上一煎,加上生菜沙拉,纸一包就递给客人。在伊朗走了一个月,这样的快餐店在伊朗全境很多很多,感觉伊朗人的饮食习惯还是挺西化,汉堡薯条炸鸡可乐都是他们的最爱,纵然有伊斯兰革命,但是巴列维时期的很多生活方式都保持了。
到了晚上,叫上蔷薇姐和马秋一起,继续寻找晚饭。走得两脚发软,从灯火通明的大街走到黑漆漆的小巷,好像是个汽配市场边上,找到两家饭馆,还好不是快餐店,门口的玻璃柜里面放着大条的肉串,看起来水汪汪的,我就直接脑补成水煮牛肉泉水鸡了。坐定后,上来一碗黄色的饭,据说是加了藏红花的,这种饭颗是颗粒是粒,没有一点粘性。稍后我的“水煮牛肉”就上来了,我盘子里几坨黑黑的东西,干巴巴的像烧黑的木头,嚼的好辛苦!但是总算有些安慰,就算是木头,也比色狼点的好,他点的是肉糜,捏在铁钎上,烤好了就像烧黑的翔!
后来看了篇文章,说吃这回事有时候主观性很强,自己觉得美味的东西,在人家看来也许就是属于黑暗料理!觉得有些道理,伊朗人民之所以喜欢吃这些干瘪瘪的烤肉,是因为他们真心喜欢,觉得这就是美味。你要是把川菜火锅摆到人家面前,人家估计要说,拿开,老子看都不要看!道理如此,心里还是不甘,老想看看要是把新疆的烤羊肉串和他们的黑木头肉串摆在一起,他们会喜欢哪一个?!
每个首都都有标志性的建筑,如德里的印度门,巴黎的凯旋门,伦敦的伦敦桥,再比如我们北京的广场。在德黑兰,阿扎迪自由纪念塔(AzadiTower)担负起这样的使命!
阿扎迪自由纪念塔,英文叫AzadiTower,位于伊朗首都德黑兰梅赫拉巴德国际机场附近,是德黑兰的地标,平日里往返机场都能看见。塔高45米,塔基长63米,宽42米,呈灰白色,采用钢筋水泥和块产自伊斯法罕的大理石建成,象征波斯帝国建国的个岁月。其实阿扎迪自由纪念塔原称作沙希亚德塔(ShahyadTower)或国王纪念塔,只不过年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巴列维王朝被推翻,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建立,国王纪念塔也改名为阿扎迪塔,意思是“自由之塔”,象征伊朗自由神权时代的来临。
平日里,这里是德黑兰市民的休闲游乐的场所,绿草茵茵,鲜花满地。
这座纪念塔是伊朗建筑师候赛因·阿马那特设计的,在设计该塔过程中,他既吸收了外国建塔的优点,融合了波斯建筑的民族风格。
如此密集的几何构型,在波斯(或者伊斯兰)建筑里,是常见的元素。
另外,塔的底层是博物馆和电影馆。而塔顶可以乘坐电梯到达,只不过电梯需要分成两截来坐,估计和塔身的异型有关。因为自由纪念塔处在德黑兰城市布局的中轴线上,以塔为起点,4条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伸向远方,像一条细带将条条街道连在一起,使全城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站在塔的顶端,德黑兰全城景色尽收眼底。
站在塔顶看见下面公路上车辆往来不息,心里感慨德黑兰交通的“臭名昭著”!这里的汽车根本没有减速让人的习惯,就是在普通的马路上也会风驰电掣,过马路的人每次都得犹豫抓狂好久。德黑兰的地铁系统也很发达,地铁票很便宜,据说是中国援建的,因为有中国地铁独有的气质。气质这个东西,可意会不可言传,就像韩寒说的,中国的政府机关大楼,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气质。你只要瞄一眼,就可以立刻把它鉴别出来。所以即便是伊朗尽量抹掉了地铁车厢里的中国印迹,但是那股气质却是改不了的。伊朗的公共汽车和地铁都有女士专用车厢的,比起普通车厢会宽松一些。但是在普通车厢我们也遇到不少异人,有想和我们操法语的老者,也有打算和我们探讨政治问题的愤青。在高峰时间,德黑兰的地铁车厢和国内无二,挤得面贴面。
我去的那个时候,顶楼上面还有个波斯文书法展。欣赏了半天,感觉就是把字母变形一下,拟人或拟物,谈不上什么艺术,顶多算是有趣的。
估计好多人都认为波斯语和阿拉伯语是相似或者相近的语言,要是这样说,伊朗人会急的。虽说阿拉伯语和波斯语都使用阿拉伯字母(阿拉伯文有28个字母,波斯文在阿拉伯文的基础上,另创制了4个字母,共有32个字母),但是两种语言确实不是一个起源。就好比英语和法语,使用的都是拉丁字母,但说出来是两码事一样。更重要的是,伊朗人内心绝对不会认同被当做阿拉伯人的(是的,他们是波斯人)。
德黑兰处于厄尔布尔士山麓,其以北的厄尔布尔士山脉在冬季是中东著名的滑雪胜地。最后一次回到德黑兰,色狼的滑雪兴致高涨,鼓动星星一起去滑雪,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伊朗滑雪非常便宜,白菜价。他研究了锦囊之后,自靠奋勇带路,说去离市区最近的一个滑雪场。
我们三人走了老半天,还是没有滑雪场的影子,问问当地人,都不知道。色狼顿时焉了气,伊朗这一路,被那不靠谱的锦囊坑了好多次,没想到要离开伊朗的时候,又中招了!
天寒地冻的,地上好多暗冰,好些次都差点踩滑飞出去。看这里的标配,应该是夏天避暑的好地方啊。
实话实说,我努力减肥过无数次,都以失败告终。深深体会,仅仅靠内部驱动来达到减肥的目的,简直太难了!但是如果有外部环境限制,那减肥就是分分秒秒的事。我曾无数次吐槽,谁要是再说土耳其是世界三大美食国之一,我一定会(叫肥妈)吐他口水!不过至从到了伊朗,比较之下我都会觉得土耳其菜其实还是蛮可爱的。要知道,伊朗这一个月,我油炸食品没少吃,每天可乐果汁轮番喝,还是硬生生廋了10斤!在伊朗走了一个月后,我感觉我一想到的肉类,只要不是干巴巴黑乎乎的烤肉,要是带点汤汁冒点热气,我都会眼冒绿光扑上去的。只有在离开德黑兰之前的这一顿,稍微挽回了伊朗饮食的一点颜面!
是酱紫的,色狼有个高中同学在国内某企业驻德黑兰的项目部搞工程,之前联系说正好要回国,碰面时不可能了,不过说要是到了德黑兰可以去找他在德黑兰的同事,代为做东,请色狼吃顿饭,略表多年同窗情谊。我说同学之间的友谊多宝贵啊,千万别错过了!色狼用坚毅的目光点点头说:一定不会的!于是有了下面这一顿!含着热泪吃着羊腿肉加烤羊排,酥软嫩滑,是我们吃了一个月的伊朗菜吗?
太乙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