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黑兰

我们德影视波斯语课

发布时间:2022/7/5 14:24:14   点击数:

用优美的谎言

讲彻骨的罪恶

波斯语课

Persischstunden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德语电影是《波斯语课》,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这部电影吧~

基本信息

《波斯语课》是瓦迪姆·佩尔曼执导的战争剧情片,拉斯·艾丁格、纳威尔·佩雷兹·毕斯卡亚特主演。影片于年2月22日在德国柏林电影节上映,年3月19日在中国大陆上映,获得第65届巴利亚多利德国际电影周何塞·萨尔塞多最佳剪辑奖,入围德国五湖电影奖,并获得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创作背景

导演瓦迪姆·佩尔曼之所以被这个项目吸引,是因为他自己的犹太血统。他觉得大屠杀的主题“需要以某种方式触及,然后放手”。大多数电影把纳粹描绘成机器人,但是他想超越这一点,创造一个人性化的纳粹形象,一个像其他人一样感受嫉妒、恐惧和爱的人,并通过这个人物说明大屠杀并非某个特定政治或历史时刻的产物,而是可以在任何国家、任何时间发生的。

角色介绍

吉尔斯演员纳威尔·佩雷兹·毕斯卡亚特

比利时犹太拉比的儿子,靠谎称自己是波斯人才侥幸从纳粹枪口下逃生,但德国军官科赫看中并要求教他波斯语,他只好小心翼翼地编造不存在的“波斯语”。在集中营的余天里,他每分每秒都可能因为错误而丢掉性命,而强大的求生欲让他想尽办法瞒天过海。

克劳斯·科赫演员拉斯·艾丁格

好斗但文雅的德国纳粹军官,战前是一名厨师,梦想在战争结束后去伊朗德黑兰开餐厅,非常渴望学习波斯语,因此悬赏让下属找一个会讲波斯语的囚犯来教自己。他不能容忍欺骗,所以不断警告吉尔斯,如果发现吉尔斯在撒谎就会将其处死,对吉尔斯来说,他既是死敌也是自己的生命线。

埃尔莎演员莉奥妮·贝尼希

与集中营上校有染的纳粹女军官。原是科赫的助理,负责文书工作,因为字写得太过潦草,科赫用吉尔斯取代她,把她贬到厨房工作。她因此憎恨吉尔斯与科赫,与马克斯一起寻找吉尔斯的把柄。

马克斯·拜耳演员约纳斯·奈伊

党卫军警卫,残忍冷酷,极度仇视犹太人。他怀疑吉尔斯冒充波斯人,而且爱慕着被吉尔斯顶替职位的埃尔莎,下决心一定要揭发甚至杀死这个冒名顶替者。

情节概述

机智的犹太人

电影开头,犹太人吉尔斯在被押往刑场的卡车上结识了一个同伴,饥饿难耐的同伴用自己捡来的一本波斯语图书向吉尔斯换来半块面包,正是这本波斯语图书改变了犹太人吉尔斯的命运。当这队犹太人被押到刑场执行枪决之际,吉尔斯急中生智地高喊自己是一个波斯人。证据就是这本几个小时前刚刚被自己用半块面包换来的波斯语图书,而令人感到蹊跷的是,集中营中的一位纳粹军官正急招一名波斯人。于是这位二手的“波斯人”被从死人堆里带回了集中营,开始了一段匪夷所思的经历。

集中营负责后勤事务的军官科赫正想要学习波斯语,于是吉尔斯在没有任何参考资料的情况下,想出了一个极为机智的方法,凭空创造出一门语言来应付科赫。他利用给囚犯打饭的机会,逐一询问对方的名字,将名字的单词删减字母后与对方的特征匹配,创造出新的单词并且强行记忆。这样的方法使得吉尔斯有着取之不尽的词汇来源,并且每一个新创单词都有一个形象匹配,方便自己记忆。吉尔斯也因此记住了集中营中几乎每一个囚犯的名字,不经意之间为日后盟军取证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耿直的德国人

德国人耿直的民族性格在电影《波斯语课》中这位纳粹军官身上得到充分的展现,克劳斯·科赫是集中营负责后勤保障的军官,看似与战争无关的他在集中营中有着一个特殊的癖好,学习波斯语。在阴差阳错地找到吉尔斯这样一位二手“波斯人”之后,科赫为自己制定了一个严密的学习计划,每天学习4个波斯语单词,计划一年之后就能够和波斯人正常交流。

一个根本不会一句波斯语的犹太人吉尔斯,活生生地凭空创造了一门语言来搪塞德国军官科赫,而科赫在一番严密地考察之后接受了犹太人创造的这个语言体系,开始了认真的学习。一开始,半信半疑的科赫利用自己缜密的逻辑思维对犹太人吉尔斯所传授的波斯语进行校对,并且发现了吉尔斯对于“面包”和“树”两个浑身不搭界的东西使用了同一个单词。大发雷霆的科赫殴打了吉尔斯,而机智的吉尔斯愣是把这个单词解释成了波斯语的多义词,才逃过一劫。

一旦接受了犹太人吉尔斯凭空创造出来的语言体系之后,耿直的德国军官科赫将德国人做事认真的民族性格发扬得淋漓尽致,经过一番努力甚至使用这套二手“波斯语”创作了一首爱情诗歌。即使被自己的下属一再提醒这个来路不明的“波斯人”身份可疑,耿直的德国军官科赫坚持己见地保护着犹太人吉尔斯,甚至给了后者一个食堂打饭的美差。

吉尔斯暂时风平浪静的生活掩盖不了集中营中残酷的种族灭绝,纳粹军队同样把德国人做事认真的民族性格在这样丑恶的行径上发扬光大,有条不紊地流水线操作夺走成批的犹太人生命。

因果报应的结局

《波斯语课》设计精妙的结尾让人感到拍案叫绝。原来耿直的德国军官科赫心里也有着自己的小算盘,眼看着纳粹帝国大厦将倾,他计划着潜逃伊朗来逃避战后国际社会的惩罚,这才是这位德国军官苦心钻研波斯语的真正目的。

当机关算尽的科赫终于站在了德黑兰机场的入境处时,他神采飞扬地说起了苦学多年的二手“波斯语”,令到眼前那位正宗的波斯人听得目瞪口呆。这样一位胡言乱语的外国旅客立即引起了伊朗警察的注意,并且立即遭到逮捕。最终这位成功逃脱盟军追捕的纳粹战犯成了自投罗网的丧家之犬,而吉尔斯也通过这种方式间接地替集中营中的犹太人复仇,正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同时由于看守集中营的纳粹军队在撤离时销毁了所有在押犹太人的记录,导致盟军无法找到纳粹种族灭绝的证据。然而盟军却意外地发现了吉尔斯这样一位能够记住名集中营犹太犯人姓名的奇人,并且最终成功地将受难犹太人的姓名保存下来。

电影结尾吉尔斯平静地背诵出一个又一个犹太难友的名字,电影也随之落下帷幕。这一个又一个名字代表着一个又一个消逝的生命,也代表着后人对于这段惨痛历史的回忆。

影片评价

我们可能都听说过,一个人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往往会做出许多平时做不到的事情,比如在危险来临之时会爆发出强大的力量和惊人的体能等等,但这些都是人类生理机能方面的应激反应。而《波斯语课》这部电影为我们展现的,却是一个更加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故事的主角在生命受到威胁之时所做出的反应,是创造出了一门语言。

“你让我这个无名之辈教你波斯语,我教了你个我们的名姓,你随口一说就是一大片生命”。

他违反了十诫不可偷盗。我背弃了圣经开始撒谎。你用20个肉罐头的赌注换我性命,我用个囚徒的名字得以幸存。那天走在街上你看到纳粹自信美好,从此你双手沾血记不得任何人名字。他们并非无名之辈,因为拯救我的不是波斯语课,不是我虚构的语言,而是这个犹太人,他们都有名字,我都记得。

获奖记录

年份

届数

奖项

类别

结果

德国五湖电影奖

五湖电影奖

入围

第65届

巴利亚多利德国际电影周

最佳剪辑奖

获奖

第34届

中国电影金鸡奖

最佳外语片

提名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kairui.com/dhlls/10123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