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黑兰

伊朗人的真实生活男人买不起房,女人爱整容

发布时间:2021/3/28 10:27:01   点击数:

“我们这代人在保守和传统的教育下长大,成长环境中伊斯兰色彩浓厚,长大后看到外面的世界是另一个样子,那种崇尚个体、崇尚自由的生活方式很有吸引力。但是,被吸引的人也不想完全放弃伊斯兰,于是年轻人就感到迷惑了,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徘徊。”

当同龄人都在为赚钱和生计发愁时,25岁的雷扎·海达里(RezaHeydari)忽然成了朋友圈中的“暴发户”,平均几千美元的月收入相比于普通伊朗人来说,堪称天文数字。这主要归功于他从事的旅游业。平日里,他负责接待来自中国的旅行团,当下伊朗里亚尔急速贬值,反而吸引更多外国人来此旅游。雷扎有着标准的波斯人长相,黑西装蓝衬衣是日常标配,圆圆的脸庞蓄着络腮胡,一头自来卷,深眼窝搭配高鼻梁。但一开口,流利的中文却让人惊艳。尽管就业压力没有殃及自己,他仍对国内的经济形势倍感焦虑。“如果经济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年轻人的命运会大不相同。”让他感到不解的是,“伊朗究竟做错了什么?我们伤害不了美国,美国却采用极其不公平的方式对待我们。”这也代表了大部分伊朗年轻人的心声。今年恰逢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40周年,伊朗各地纷纷举行集会和游行,很多人当众焚烧或踩踏美国国旗,高喊:“美国去死!”但游行结束,他们回到家中,继续看着好莱坞电影、吃着美式快餐、听着美国的流行音乐。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更多人还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去“宿敌”美国看一看。

30岁极少能在大城市买房

雷扎出生在靠近波斯湾的小城市贾纳韦。这里物价不高,父亲经营一家家具店。他从小就对语言有浓厚兴趣,考大学时与第一志愿西班牙语失之交臂后,便选择了中文。之后他渐渐被中国所吸引,并给自己取了“伟民”的中文名,寓意“伟大的人民”。除了中文,他的英语、阿拉伯语也不在话下。由于从小学到大学都就读于伊朗免费的公立学校,雷扎未能体会到大环境的变化。美国制裁的影响于他20岁以前的人生而言,只是一种宣传概念。直到近几年在首都德黑兰开始独立生活,他才意识到国家经济形势之严峻,看到个体命运与国家命运之息息相关。

从至少8年前开始,雷扎的母校——伊朗极负盛名的沙希德·贝赫什提大学的核能工程学院,便上了美国的黑名单。只要是该学院的教授,就无法在国际刊物上发表文章。他的一个物理学专业校友,因为制裁无法获得去美国的签证,失去了参与国际一流研讨会的机会。

年6月,特朗普颁布的“旅行禁令”全面生效后,伊朗绝大多数公民无法入境美国。美国国务院的数据显示,年美国以违反现任政府“旅行禁令”为由拒绝批准超过3.7万份签证申请,占全年“拒签”总数约百分之一。伊朗人想去美国读书或工作近乎奢望,即便被美国高校录取,签证也是一道跨不过去的鸿沟。除此之外,一些大学教授由于缺少进口实验器材,不得已而停止研究计划。这一年来随着制裁加重,手机、手表、电脑和照相机等电子产品,价格翻了2.5倍。对于普通职员来说,一部苹果手机是其5个月的工资。由于伊朗金融系统未能融入国际支付体系,即便想在网上购买海外物品,超过一百美元也无法付款。对于德黑兰、马什哈德等大城市的年轻人来说,房子也变得难以企及。德黑兰普通地段的公寓一平方米要美元(约合元人民币),购买一套普通两居室约10万美元,月薪才两三百美元的年轻职员需要30年不吃不喝才行。据伊朗中央银行数据显示,受货币贬值影响,年9月至年9月,德黑兰的平均房价增长了74%。这让年轻人更加绝望。在大城市的人只能选择租房,即便如此,住房支出仍然占到他们平均月收入的三分之二。“在伊朗,30岁的人很少能在大城市拥有自己的房子。”雷扎说。这些困扰,亦让远在厦门大学留学的伊朗女生赛达(Saeideh)深有感触。“虽然伊朗年轻人的心态是积极的,但面对就业、买房、结婚时压力都很大。我身边的朋友比过去更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kairui.com/dhlls/9743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