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德黑兰 >> 德黑兰旅游 >> 每周新书伊朗年,威尼斯
《从江户到东京:小人物们的明治维新》
[日]横山百合子著,张敏、丁诺舟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年6月,58元。
横山百合子是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教授,是从社会生活史视角考察东京乃至日本历史的资深学者。这本书的副标题点明了书的内容,那就是在明治维新年(~)之际,借助近些年特别是年代日本社会史研究的进展,在更多地了解了明治维新对社会身份等级、职业集团、各地地域社会情况、民众生活具体有哪些改变的基础上,回看现代东京得以形成的社会变迁原因。作者给自己提了个问题:“失去了长久以来赖以为生的身份等级制度,这些撑起社会顶梁柱的百姓们是如何克服困难的呢?”作者的论述使这本书成为平民的东京城市史。书的架构体现了作者手术刀般的分析技术,她从东京近代城市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引出街道、公共办事机构、重要经济产业区块、不同等级人士集中居住区域等的变化。作者采用了大量的历史地图变动分析手段,结合考察史实发生的地点、原因和影响等,并重点考察了武家土地控制能力的变化、路边商铺营业状况和管理政策、吉原为代表的花街兴衰背后的金融与人口变化、屠宰业经营和管制的情况等问题。作者认为,江户向东京蜕变的过程中,随着社会等级的震荡,不同地位的人们纷纷去抓救命稻草,有的人选择正确或有勇气、有机会转换轨道,从新兴产业获利并得以生存;有的人在旧制度中进一步挣扎直到彻底堕入深渊;有的人则谋得实利之后,选择依靠社会阶层来对抗当时并不稳固的行政当局。这样交融与冲突的过程,就是江户向东京转化的明治维新社会氛围。
《伊朗四千年》
[伊朗]霍昌·纳哈万迪、[法]伊夫·博马提著,
博集天卷·湖南文艺出版社,年7月,98元。
伊朗,神秘。要想一句话概括这个国家,就是本书两位作者提出的所谓“伊朗性”,即多重文化在几个世纪之后,还能抗拒时间,这些文化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还在影响着伊朗的明天。在对伊朗早期历史的叙述中,作者们提到了大流士大帝力主建设的一些超大型工程,包括尼罗河与红海的运河、宏伟的皇城波斯波利斯等,这些工程体现了当时伊朗统一近东地区的威力。17世纪,沙王阿拔斯一世的改革使伊斯法罕迅速成为一座西方商旅云集的时尚之都,沙王批准了多个港口开展商业特区经营,在这一时期,伊斯法罕整体更新了建筑群,迎接了很多欧洲来客,这是近代伊朗在文化面貌上最为世界接受的开端。年被沙俄击败后,迫于压力,伊朗的大规模现代化运动开始。在经过了几乎六分之五篇幅的关于历史上与东南西北邻国交火的记述之后,书的页以后介绍了年以后伊朗的情况,这个国家仍是在摆脱外界控制的前提下重新找到自身定位的,年巴列维王朝正式开启,国家转型和现代化建设也大踏步前行,包括铁路网、公路网的修建和德黑兰的城市建设现代化得以展开。现在被认定为国家历史遗产的大批德黑兰建筑物都是当时建造的,被称为“礼萨沙式”风格。法国人安德烈·戈达尔奉命规划了德黑兰大学园区,并设计了伊朗美术学院、德黑兰国家博物馆和国家图书馆。这本纵贯伊朗年历史的书就写到礼萨年退位、流亡止。
《威尼斯史:向海而生的城市共和国》
[英]约翰·朱利叶斯·诺里奇著,
杨乐言译,译林出版社,元。
英国作家、前外交人士诺里奇勋爵曾是“拯救威尼斯”基金会主席、世界纪念性建筑基金会主席,年他第一次到威尼斯,当时这座城市给年轻的他带来了不得了的印象,他说“威尼斯作为一个整体要远远大于城市各个部分的简单总和。”诺里奇的父亲非常热爱威尼斯,曾向他讲述过很多关于威尼斯文化、历史、经济、地理的信息,并认为威尼斯共和国曾经有完善的公平正义统治机制。受这些影响,作者希望用一本书来完善人们对威尼斯的认识,展示这个城市点状物质文化以外的财富,尤其是“宫殿建筑以外的人情味”。在有机的背景之下,作者认为,理解威尼斯这座城市的“美质”才真正具备可能性。全书按时间顺序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至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为止,第二部分-年的两百年展示威拉丁帝国的扩张,第三部分-年记录威尼斯成为欧洲强国的过程,第四部分-年介绍威尼斯漫长的走衰阶段。威尼斯共和国终结于拿破仑的扩张。书中记录的千年东征西战、政局变迁之下,是种种移民、交易活动、文化交流、艺术创作等民间生活。
《太平有象:进阶中的生态文明》
《检察风云》年第16期(总第期)
云南西双版纳亚洲象群出走、回家的故事,最近才基本上到大结局。各路媒体和社交网络对象家族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kairui.com/dhlly/100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