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黑兰

在经历过长期被压迫后,亚非拉开始觉醒,民

发布时间:2023/4/12 14:13:04   点击数: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引言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亚洲进入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后,在商品倾销和原料掠夺之外,资本输出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在帝国主义对亚洲侵略加强的同时,亚洲各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形成,他们迫切要求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清道路。帝国主义时期的殖民主义政策普遍加强,争夺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剧烈展开。帝国主义加紧对亚洲的重新瓜分和压榨,激起了亚洲人民进一步反抗,促进了亚洲人民的觉醒。

亚洲的觉醒

年俄国革命后,民主革命席卷了整个亚洲。伊朗革命(-年)、印度提拉克领导的国民大会“极端派”的反英斗争(-年)、土耳其革命(-年)和中国的辛亥革命(-年)构成了近代亚洲民族解放斗争的主要内容。

-年伊朗资产阶级革命十九世纪后期,随着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东西方联系的加强,伊朗的经济和战略地位日趋重要。伊朗成为英、俄以及德国在亚洲剧烈角逐的场所,它们把政治经济势力不断伸向伊朗。

年,英国获得了横贯伊朗全境直达卡拉奇的电报线敷设权。年,伊朗给予“帝国银行”以特许权,有发行货币,规定外汇牌价,开办各种工矿企业的特权,控制了伊朗的财政。特别是英国于年取得了除北部以外伊朗全境的石油开采权,以百分之十六的石油纯利给伊朗国王为酬,使四分之三的石油资源为英国控制。年成立英伊石油公司,它在伊朗享有各种特权,成为伊朗境内的“国中之国”。

沙皇俄国从北部控制了伊朗。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沙皇政府帮助伊朗训练一支骑兵旅,是伊朗国王镇压人民的武装力量,也是沙皇侵略伊朗的工具。八十年代,俄国在北部地区获得筑路、开设银行等特权。王位继承决定于彼得堡方面,北方各省长官都由俄国政府所指定的人任。到二十世纪初,英俄两国实际上瓜分了伊朗。

德帝国主义也把魔掌伸入伊朗,德国的商人、传教士和各种间谍都纷纷进入伊朗。伊朗已经沦为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帝国主义和伊朗民族的矛盾,成为伊朗社会的基本矛盾。伊朗人民面临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的任务。

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统治者的压迫,严重阻碍了伊朗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封建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仅仍占优势地位,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农民必须把收获的九成交租。地主、大臣以及阿訇都大肆兼并土地,二十世纪初,全国绝大部分土地落在大封建主手里,因此,伊朗国内也存在着推翻封建主压迫的民主革命任务。

十九世纪末,伊朗的农民、手工业者大批破产。随着经济的衰落,连续发生饥荒,特别是-年饥荒最为严重,全国有十分之一的人口被饿死。在此期间,每年有十余万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逃往沙皇统治下的俄国。流离失所,破产和饥饿使人民走上革命的道路。伊朗资产阶级当时还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大多是商业资产阶级),一方面和封建土地制度有密切联系,很多人是工商业资本家兼地主;另方面又受外国商品的倾销竞争和封建集团的压迫,苛捐杂税繁多,专制政府随意没收财产,人身无保障以及国家权利外溢等等。这一切严重阻碍了民族工商业发展,因此伊朗的资产阶级在一定程度上倾向参加民族民主革命。

年,伊朗政府给予英国塔尔博特公司以烟草收购、加工、销售等特权。英国公司在收购烟草时压低价格,损害商人和消费者的利益。年,许多城市都举行反对烟草专利权的群众大会,伊斯兰教会也出教令,禁止在收回专利权之前吸烟。所有烟店全部关闭。在这次斗争中,示威群众提出了比较明确的斗争目标,公开提出反对外国殖民者。德黑兰群众游行队伍在王宫前与军队发生了冲突。在全国各地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压力下,国王被迫于年12月宣布废除烟草专利条约。这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斗争是二十世纪初伊朗资产阶级革命的信号。

年俄国革命促进了伊朗革命运动,在巴库、中亚、里海一带的伊朗移民把俄国工人革命斗争精神带回祖国,年12月,由于德黑兰地方官毒打商人和阿訇,引起许多城市群众示威抗议,要求罢免首相,实行改革。国王命令镇压,几个城市群众与军队发生冲突,示威群众提出抗议并发布宣言,指出一切灾难都是王室政府造成的,提出罢免首相,实行内政改革和召开议会等要求。

自年起,伊朗人民群众运动空前高涨起来,在城市中出现了民选委员会,称为“恩楚明”,第一个恩楚明的建立是在大不里斯,接着在德黑兰等许多城市都建立起来,最初它的任务是监督议会选举和政府的行政,但在革命进程中往往变成民主自治机关。规定粮食、肉类的价格、改革度量衡,查办投机商人,没收奸商的囤粮,维持革命秩序等。

工人积极参加了民主斗争,并开始成立自己的组织。年,德黑兰的印刷工人组成工会,其它行业也都建立组织并举行罢工。参加立宪运动。这时又成立了小资产阶级急进派的秘密组织“穆扎希德”。这个组织的纲领要求实行民主的普遍选举,实现言论、出版、结社等自由权利,没收国王土地,收购诸汗的土地分给农民,实行八小时工作制,改变税制,实行累进税和义务教育等。

年后,农民运动也波澜壮阔地开展起来,从北部阿塞拜疆到南部伊斯发罕等省都扩展起来。他们抗租抗税,拒服劳役,不服从王室政权管辖。有的地方农民袭击贵族庄园,夺取粮食,并逐渐发展为夺取土地的斗争。

在声势浩大的革命形势下,年8月,国王被迫下诏,宣布召开国民会议,制定宪法,并罢免首相艾恩·多拉,任命自由主义者纳斯罗拉汗为首相。

第一届国民议会于年10月在德黑兰开幕。议会制定了宪法,确定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有权批准法律和预算,不经议会批准政府不得向外国借款和签订条约,还规定了人身、财产、集会、结社、出版、言论等权利。宪法还规定伊斯兰教为国教,给阿訇很多特权,他们控制了最高立法机关。

年伊朗宪法,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只有阿訇、地主、资产阶级得到利益,人民群众的土地问题等社会要求远未实现。革命初期的领导者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派(高级阿訇和大商人),在实现了他们的政治目的以后,认为革命任务已经完成,极力压制“恩楚明”的作用。实际上退出了革命阵营。

年,俄国革命失败,沙皇加紧支持伊朗国王,国王依靠骑兵旅这一反动军队,纠集反革命势力发动两次政变,于年6月绞杀了革命,废除宪法,解散国会,逮捕和杀害议员和恩楚明成员。高级阿訇及大商人也纷纷投入反革命阵营。

政变后,革命中心转到受俄国革命影响较深的大布里斯。一部分资产阶级和地主立宪派仍留在革命阵营,领导权转入小资产阶级民主派手中,革命以人民运动形式在阿塞拜疆等地更加高涨起来,提出恢复宪法,召开国会,驱逐保皇派,赶走外国干涉者的革命口号。

年2月,国王的反动军队进攻大不里斯,革命的“费达伊”部队同王军展开激战,王军屡攻不下。俄、英帝国主义直接出兵进行干涉,侵占大不里斯,沙俄扮演了刽子手的角色,屠杀和逮捕革命者。革命中心又转移到吉兰省。年,吉兰费达伊部队向德黑兰进军,伊朗南部受英帝国主义支持的巴赫蒂亚尔部落军队也向首都进军。年7月,两支军队同时攻进德黑兰,推翻王权,国王穆罕默德·阿里逃往俄国。

由于吉兰费达伊部队被大地主谢别赫达尔篡夺了领导权,他和巴赫蒂亚尔部落首领阿萨特共同组成新政府,代表资产阶级和自由地主的利益,他们不废除君主政体,又扶立新王,召开第二届国会,进一步限制人民的民主权力。劳动人民的要求一项也未得到解决。新政府为了对付人民革命力量,立即同国内反动势力妥协,更不反对帝国主义,并且处心积虑地想解除费达伊部队的武装,镇压人民力量。

在这种情况下,反革命势力乘机东山再起,年7月,逃往俄国的国王率雇佣军从黑海登陆向德黑兰进军。人民再一次起来保卫革命,粉碎了反革命复辟。秋季,英、俄两国发动大规模武装干涉。年12月,反革命集团在德黑兰发动政变,占领议会大厦,解散议会。资产阶级自由派都转到反革命方面。政府又落到卡扎尔王朝封建贵族手里,大肆屠杀革命人民,恢复了黑暗的封建统治。

-年伊朗革命是反封建反帝国主义的资产阶级革命,是年俄国革命后席卷东方的革命浪潮的一部分。人民在革命中创造了民主政权的形式“恩楚明”和革命的武装“费达伊”,提出了自己的纲领口号。伊朗革命动摇了封建制度,也打击了英俄帝国主义。

二十世纪初,土耳其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和民族危机。帝国主义侵略加强,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达到空前尖锐程度,奥斯曼帝国陷入土崩瓦解的境地。

苏丹阿卜杜尔·哈米德二世对内镇压,对外采取投降政策。除英、法、俄帝国主义外,更依靠德帝国主义。年,德国取得从柏林经过伊斯坦布尔直达巴格达的修建铁路的特权、德国又被委托训练和“整顿”土耳其军队。德帝国主义取得了许多侵略性的特权。

二十世纪的土耳其象一座即将爆发的火山。土耳其帝国境内各族人民不断掀起起义、暴动和罢工的浪潮。但是这些斗争都带有自发、分散的性质。土耳其工人阶级只有四、五万人,正在形成阶段,还不能充当革命的领导者。土耳其民族资产阶级受到外国资本的摧残,以及本国买办资产阶级的压抑,十分软弱。经济地位的软弱决定了土耳其资产阶级政治上的局限性。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日益加深,苏丹的反动统治日趋严重,这个阶级的知识分子同一部分军官和军校的青年在年创立了“统一与进步委员会”(又称“青年土耳其党”)的秘密组织。

领导人阿麦德·李萨是一个新闻记者。青年土耳其党的最初政治纲领是恢复年宪法,反对苏丹专制统治。年,他们在苏丹宫廷前举行第一次政治示威,遭到极其残酷的镇压。流亡到国外的青年土耳其党人又发生了分裂,一部分“统一派”主张保持奥斯曼帝国的完整;另一派代表地主和买办利益的“自由派”要求帝国实行广泛分权,甚至希望依靠外国干涉来恢复年宪法。到二十世纪初,青年土耳其党只是在一部分知识分子中活动,无所作为,趋于瓦解。

年俄国革命和伊朗革命发生后,大大推动了土耳其的革命运动。土耳其本土安那托利亚和属地亚美尼亚、阿尔巴尼亚、马其顿等地农民起义和民族起义大规模爆发。人民革命运动的高涨,鼓舞了青年土耳其党人重新振作起来。年,青年土耳其党把总部从国外迁移到马其顿的萨罗尼加。

年,青年土耳其党人为了准备革命,在巴黎举行代表大会,参加大会的还有马其顿农民游击运动、阿尔巴尼亚、亚美尼亚等民族主义组织的代表。大会就斗争的目标和方法达成协议,决定要求恢复年宪法,抗交捐税,要求君主立宪等,其它重要问题都没有规定。但是,由于-年土耳其各地人民的斗争风起云涌,势不可挡,帝国主义又趁机加紧瓜分土耳其的活动。奥地利企图占有萨罗尼加;俄英于年6月达成共同侵占马其顿的协议;哈米德二世又毫不退让。在这种形势下,原来的温和计划遭到破坏,决定进行起义。

年7月,马其顿雷土那城的驻防军官尼亚吉中尉等率部起义,进入山区。马其顿农民游击队加入起义军队伍。哈米德二世派安那托利亚兵团赴马其顿进行镇压,但军团倒向了起义队伍。7月23日,革命军进入萨罗尼加,提出苏丹如不恢复年宪法,便攻入伊斯坦布尔。在革命军的威胁下,首都军心动摇,哈米德二世被迫于7月24日下诏恢复宪法。青年土耳其党人在达到恢复宪法的目的后,宣告革命已经结束。他们立即对方兴未艾的工农群众运动采取镇压的态度,下令所有游击队交出武器,拒绝满足农民要求,仍允许哈米德二世保留皇位,对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没作任何触动。革命半途而废了。

青年土耳其党抛弃了人民群众。它的国内外政策又不可能削弱反动势力,国内反动势力又猖獗起来。年4月13日,发生了反革命政变,苏丹亲信的军队同反动分子相勾结,把青年土耳其党人赶走,成立反动新内阁。人民群众奋起反击反革命政变。青年土耳其党人利用群众,重新把马其顿军队和义勇军组成革命军。4月26日,重占伊斯坦布尔,废黜哈米德二世,另立马马赫美德五世为苏丹,由青年土耳其党组成新政府。

但是,青年土耳其党人仍然拒绝人民的革命要求。因此,帝国主义仍旧保留了在土耳其的“特权制度”,任意宰割土耳其的领地;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没有解决民族问题;并且对民族运动实行血腥的镇压。青年土耳其党人更不敢废除君主制,实现共和政体。这样,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几乎没有解决任何一项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革命以后,国内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仍旧十分尖锐。青年土耳其党人政府,惧怕人民革命的力量,逐渐同封建势力、买办阶级和帝国主义勾结起来,成为他们的代理人,断送了土耳其革命的成果。

印度人民的反帝斗争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印度逐渐出现近代工业,产生了民族资本主义。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印度境内较大的近代工矿企业已有二百多所,是由孟买、马德拉斯、加尔各答等沿海地区的商人和高利贷者创办的。印度工业一开始就带明显的殖民地烙印,资金和技术装备都依赖英国。特别是大资产阶级,在经济上依附于英国资本,在政治上与英国殖民者和本国大地主结成联盟。这就决定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随着近代工业的产生,印度也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产业工人,最早的近代工人是受雇于外国资本家工厂,因而印度工人阶级的历史早于印度资产阶级。

十九世纪末,破产的农民以及失业者来到城市,构成五十万以上的产业工人队伍。在工人中女工和童工占三分之一。他们受着极为沉重的剥削,工作日长达十四一一十五小时,工资微薄。由于英国殖民政策把资本主义剥削和民族压迫结合起来,因而工人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往往联在一起。年,那格甫尔皇后纺织厂的工人罢工,揭开了印度工人罢工斗争史的第一页。-年,发生了二十五次大罢工。

十九世纪后半期,由于英国殖民政策对印度农村破坏作用更加严重,造成农民贫困以及大规模的饥荒。从年至年,印度农民掀起绵延十年的农民大起义,推动了资产阶级运动的发展。

印度早期的资产阶级运动是在改良主义旗帜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反映了当时印度自由派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要求。他们反对落后,但惧怕工人和农民斗争,又和封建地主阶级有密切联系。他们反对英帝国主义的殖民束缚,但又依赖英国以求发展,只向往和英国人“平等”,不求独立。改良主义运动严重地脱离群众,在政治生活中没有产生重大的效果。但改良主义反对中世纪的社会习俗,要求发展工业,争取民族平等的活动,在当时仍有进步意义,是印度资产阶级运动的先驱。

十九世纪后半期,工人运动、农民运动以及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三者同时进行,引起英国殖民主义者极大的恐惧,他们认为印度已“处于一个最可怕的极度危险之中”。英国殖民当局为防止可能产生的革命,力图把斗争引到合法的轨道上去。退职的英国殖民官吏休谟,在英国政府授权下,建立起印度改良主义政党,拉拢印度上层社会知识分子,以缓和人民的反英情绪。

年12月28日,印度国民大会党(简称国大党)在孟买举行成立大会,大会代表中半数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半数是地主和商人高利贷者。会议主席苏廉德拉·纳特·巴纳吉在开幕词中说:“……英国对印度造福无穷,全国都为此对英国表示感激。英国给了我们秩序,给了我们铁路,而最重要的是给了我们欧洲教育的无价之宝”从中可以清楚看出,印度国大党从一开始就是英国殖民主义的统治工具。

国大党主要反映当时印度地主和上层资产阶级的要求。它效忠英国,在英国统治的范围内争取民族平等权、参政权、行政改革和保护关税。国大党成立初期的活动只限于在报刊上宣传鼓动,向英国议会呈递请愿书等。

国大党成立不久,便有一批激进主义者参加。他们大都出身于小资产阶级、富农或小地主家庭,许多属于自由职业者阶层。他们反对王公、买办资产阶级屈膝于英国统治者,指出印度贫困和落后的根源是英国的殖民奴役。他们把主要斗争矛头对准英国殖民主义者,同时还对国大党的领导人进行指责,认为他们是妥协主义者、温和派,因而自称为激进派或极端派。国大党遂分成两派。

巴尔·甘格达尔·提拉克(-年)是激进派的领袖。他出身于马拉特族婆罗门种姓的小地主家庭,曾学习法律,后来成为民族主义者、语言学家、历史学家。年创办《狮子报》,宣传民族主义思想,揭露殖民当局的横暴行为。提拉克在国大党中坚决反对英国统治,主张在斗争中使用暴力。但是,提拉克害怕农民革命,没有提出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不能把民族运动与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

尽管如此,提拉克的坚决反英活动有很大进步意义,获得广大小资产阶级阶层的支持。提拉克成为印度资产阶级民族运动的代表人物。

英国自在十九世纪后三十年逐步谈失工业垄断地位后,便对它的最大殖民地印度加强了掠夺,英国在印度的资本输出迅速增加,年一年,英国在印度的银行资本增加了百分之九十五。从印度运出的工业原料和粮食也大量增加。英帝国主义还采取各种措施,限制和窒息刚刚发展起来的印度民族工业。年,规定英镑对卢比的高额兑换率,借此削弱印度商品的竞争能力,便利商品和资本的输入。然而,英国不可能阻止印度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印度民族工业已在重工业部门成长起来,年塔塔钢铁厂的建立,标志着印度民族资本的进一步发展。二十世纪初,与印度资产阶级成长同时,印度无产阶级开始转变为自为阶级,为年后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新高涨增添了新的内容。

英国殖民者扼杀印度民族运动的手段之一是分裂孟加拉省。孟加拉是印度的重要经济文化中心,工业比较发达,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较强,无产阶级也较强大,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基地。英国利用东西孟加拉错综复杂的阶级关系和宗教上的隔阂,从中挑拨离间,分化瓦解民族解放斗争的力量,从而达到英帝国主义一贯使用的“分而治之”的目的。

印度人民坚决反对英帝国主义分割孟加拉的阴谋。在国大党的领导下,掀起了全国的反英运动。在分裂孟加拉法案批准那一天,全国举行声势浩大的抗议活动,罢工罢市的浪潮席卷全国,工商业和交通运输完全瘫痪。在运动中,提出了“自治”和“自产”的口号,但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各派力量对这两个口号作了不同的解释。

国大党温和派把自治理解为在大英帝国范围内有限的自治,把自产理解为保护关税以利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他们希望通过和平请愿和抗议实现上述目的。国大党激进派则要求推翻英国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建立联邦共和国,充分发展民族工商业。运动开始时,反英斗争带有和平性质,举行请愿,抵制英货等。随着斗争的深入,工人罢工和农民运动的高涨,冲破了国大党温和派的框框。罢工工人在加尔各答召开了上万人的示威大会,和警察发生了冲突。

英国殖民者为了分裂民族解放斗争的力量。又用所谓“立法改革”,扩大全印立法会议的立法委员会名额,把国大党温和派拉过去。激进派则坚持扩大反英斗争。年,印度民族解放斗争重新高涨。工农群众斗争蓬勃发展,团结一致,互相呼应,震惊了英国殖民者和印度剥削阶级。英国殖民者、封建王公、地主、买办阶级和国大党温和派,结成了反动联盟,共同对付日益高涨的反英斗争。

在年12月国大党举行的年会上,温和派在警察的帮助下把以提拉克为首的激进派逐出会场。国大党开始分裂,激进派立即另建“民族主义者党”,继续领导反英斗争。它主张印度完全独立,把英国殖民者赶出印度,恢复印度民族历史、文化传统。但它没有提出农民土地问题,因而不能在群众中奠定坚固基础。

年6月,英国殖民者逮捕了提拉克,判处他六年徒刑,激起反英斗争的新高潮,无产阶级立即投入斗争,各地工人举行罢工、示威游行。孟买工人举行政治总罢工,要求释放提拉克,并且与军警发生武装冲突,发展成为街垒战,持续了两个星期。孟买工大的总罢工,是-年印度人民反帝斗争的高峰,也标志着印度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朝鲜人民反侵略斗争

十九世纪中叶,李朝封建统治已陷入危机境地,日本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侵略魔爪相继伸入朝鲜。年9月,日本军舰云扬号非法驶入汉江江口,要求和朝鲜建立贸易关系并在江华岛附近进行测量,朝鲜海防军向日本军舰发炮警告,日本侵略军竟炮击江华岛,双方展开战斗,日本侵略军攻入永宗岛,毁炮台,烧杀抢掠后逃去。

年2月,日本派遣黑田清隆和井上馨率领日军及军舰来江华岛,以追究“云扬号”事件为名,要挟朝鲜政府,签订所谓“朝日友好条约”,即“江华条约”。规定把朝鲜的仁川、元山两港向日本开放;朝日“自由通商”;日本在汉城设立使馆,在各港口派遣领事;日本有治外法权等。江华条约使朝鲜主权受到严重破坏,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与朝鲜订立不平等条约的恶劣先例。继日本之后,欧美各国蜂拥而来。年,朝美条约;年朝英条约;德、俄、意、法、奥匈等国相继与朝鲜订立不平等条约。朝鲜变成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朝鲜人民内受封建压迫,外受侵略者的压榨,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趋尖锐。

外国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日本,通过各种手段对朝鲜进行掠夺。-年,日本输往朝鲜的商品总值平均每年为七十多万元,至年则增至二百五十多万元。日本在朝鲜市场上高价销售劣等纺织品,占朝鲜进口货物中的百分之五十,获取巨额利润。日本商人更深入朝鲜农村,以放高利贷买青苗的方式廉价收购大米、大豆、棉花等农产品。年,日本银行在朝鲜设立许多分行。日本还垄断了朝鲜的运输及对外贸易。欧美商品也由中国买办商人大批运往朝鲜。年,入超达二百余万元。朝鲜还须付给日本巨额赔款,加上王室的糜费,国库空虚。政府只有靠增加苛捐杂税来维持统治。

无穷无尽的压榨激起了农民的反抗斗争。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先后在黄海道、京畿道、江原道、咸竟道、全罗道、庆尚道爆发了农民起义。这些分散的农民起义为席卷全国的甲午农民战争揭开了序幕。

年大饥荒和全罗道古阜郡守赵秉甲非法征收水税和杂捐,成为甲午(年)农民战争的导火线。1月15日,东学道徒全琫准领导全罗道古阜郡农民举行起义。起义者占领古阜郡城,惩罚贪官污吏,释放囚犯,开粮仓分米,焚土地文契,农民纷纷响应。

全琫准和东学道道主崔时亨取得联系,并制订四条纲领:一、不杀人,不伤物;二、忠孝双全,济世安民,三令逐灭倭夷,澄清圣道;四,驱兵入京,尽灭权贵。起义初期,东学道徒在领导集团中占统治地位,但不久因广大非道徒大量参加,起义领导核心发生了变化。

年3-4月间,起义军摆脱了宗教形式,全琫准与金开男在白山道建立了起义军司令部,并发表檄文:“……内斩贪虐之官吏,外逐横暴之强敌,举凡苦于两班、富豪之民众,与夫受辱于方伯守令之小吏,皆与吾辈同其怨恨,勿少踌躇,勿失良机,其速奋起!”

尽管起义军的纲领提出“忠孝两全”,对封建统治抱幻想,但明确提出了消灭封建权贵、贪官污吏和外国侵略者。起义军向汉城进军,到处受到广大人民群众欢迎和支持,4月28日攻克南方重镇全州,汉城告急。国王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乞援清政府,同时向起义军求和,借以取得喘息时间。起义军受骗议和,自动退出全州。议和不久,清军于6月6日在牙山登陆。日本以清军登陆为借口,于7月6日在仁川登陆。7月23日,日军占领汉城,发动宫廷政变,组成以金弘集为首的亲日派政府。7月25日,日军向中国不宣而战,9月清军被迫撤出朝鲜,日本侵略者完全控制了朝鲜政府。

起义军的斗争锋芒这时转向日本侵略者,抗击日本和政府军的联合进攻。最初起义军占优势。起义军达十余万人,士气极为振奋。但正当全琫准积极筹划北进,以全力驱逐日军,推翻政府时,起义领导集团分裂。东学道首领崔时亨一派宣称使用暴力和武器为教义所禁止,反对北进,他的分裂活动起了极坏的作用。全琫准坚持北进计划,率领起义军向汉城进军。十月间,起义军进攻忠清道首府全州,与日本和政府的联合军激战六天。11月,在沦山战役中,由于起义军进一步分裂,实力削弱,日本侵略军不断增援又有精良武器,起义军遭受严重损失。全琫准率领一部起义军向南撤退,准备重新集结力量,但由于叛徒告密,12月9日,全琫准途中被俘并慷慨就义,轰轰烈烈的甲午农民战争被日朝反动派血腥镇压下去。

甲午农民战争充分显示了朝鲜农民的伟大力量,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和日本侵略者。甲午农民战争与越南黄花探领导的农民起义,中国的义和团起义,相继爆发,先后呼应,构成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亚洲各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重要内容。

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把清朝势力逐出朝鲜,并把侵略扩大到中国东北。正在向东方扩张的沙俄变成了日本的劲敌。日俄战争后,日本帝国主义在英美支持下,企图完全侵占朝鲜。年11月,日本特命全权大使伊藤博文到朝鲜,他一面收买拉拢朝鲜外交、军部大臣等卖国贼,一面强迫朝鲜接受日本对朝鲜的《保护条约》,日本宪兵警察包围王宫,并进行威逼,11月7日深夜,朝鲜政府被迫签订《保护条约》。规定:朝鲜同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和事务由日本政府监督指导,不经日本政府不得签订任何条约;日本政府在朝鲜设置统监一人,管理朝鲜外交事务;统监能调遣军队,并可不经朝鲜政府,直接指示朝鲜地方官吏执行命令。

年,日本又迫使朝鲜政府签订《日韩条约》,把朝鲜的行政和司法大权全部由日本统监掌握,高等官吏任免都得统批准。从此,日本统监成为朝鲜最高统治者。

-年俄国革命推动了朝鲜人民的反日斗争新高涨。出现了许多文化教育团体和政治组织,其中有“宪政研究会”、“大韩自强会”、“西友学会”等。这些团体和组织的宗旨是:唤醒朝鲜人民民族自觉性,唤起广大群众为朝鲜的独立而斗争。这些具有民族解放意义的文化启蒙运动在朝鲜人民中广泛发展。

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高潮到来了,朝鲜人民掀起了义兵运动。年7月,日本强迫朝鲜军队全部解散。抗拒解散的军队加入了义兵运动。义兵人数不断增加,形成全国规模,并拥有军事指挥员和近代武器。义兵领导者洪范图、车善道等都是贫民出身。义兵采取游击战术,袭击日军和伪政权机构,破坏电讯交通,惩办朝奸亲日派。年,参加义兵人数为四万四千余人,袭击活动三百多次。至年,参加义兵人数达十四万人,袭击活动达三千多次。朝鲜全国二百四十郡都有义兵活动。年义兵一度进攻汉城,不幸失败。日本帝国主义调遣两个师团兵力疯狂镇压,并从内部进行破坏。年以后,义兵运动逐渐走向低潮。

结语

义兵是朝鲜人民组织起来的武装,带有广泛的群众性。但由于义兵队伍分散,没有革命阶级的统一领导,缺乏武器和训练,以及敌我力量悬殊,没取得民族独立的胜利。然而义兵运动给予日本殖民强盗和卖国统治阶级以沉重打击,是朝鲜民族解放斗争史上光辉的一页。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kairui.com/dhlly/10226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