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黑兰

送别于宁

发布时间:2017/10/2 15:45:40   点击数:
作者法制日报记者蒋安杰

图片提供于颢

  今天(6月7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第六届、第七届会长,国浩律师事务所主席于宁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举行。各界人士怀着沉痛的心情前往八宝山殡仪馆送别。于宁:一个时代一个符号   年6月1日19时,因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于宁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   是夜,国浩律师事务所执行合伙人李淳的这则消息在微博发布后,瞬间朋友圈刷屏,多数人用的词汇是,不相信,不敢相信,不能相信……北大79级群、北大教师群、各个律师群弥漫的都是不知说什么,不想说什么,不愿说什么……泪流、手颤、心痛……   6月7日,天公作美,被暴雨洗刷过的北京城,蒙上一层湿湿的雾气,无端地把人带入一种低沉忧郁的情绪,来自全国各地于宁律师生前的好友、战友、同学以及爱戴他的律师们近千人前往八宝山公墓送于宁最后一程。

  于宁作为全国律协首位专职会长、首个担任全国律师协会会长的执业律师;作为最受律师们爱戴的会长;作为北大的杰出校友;作为很多好朋友心中的兄长;作为他同龄人中的翘楚;作为一个在艰难的时代努力提升律师地位的开拓者;作为一个才华与风度俱佳的法律职业代言人;作为时代律所曾经的领军人物,就这样,为自己的人生书写了一个大大的惊叹号,也过早地画下了句号,留给爱他的人太多悲伤。

律师眼里于宁更像一名朋友   接到于宁突然去世消息时,国浩所首席执行合伙人吕红兵律师和上海所主任黄宁宁还在伊斯法罕参加一带一路的伊朗交流活动,时差原因,当时正是当地时间下午,阳光刺眼。   黄宁宁回忆说:“那一瞬间却仿佛有满天乌云,把整个世界涂抹成一片阴暗。没有任何迟疑,我们调整行程,往北京赶。当时已经没有伊斯法罕到德黑兰的航班,多公里,出租车用了5个小时,仿佛也体谅我们急切的心情。在德黑兰我们搭最早的凌晨3点的航班飞莫斯科,期间在莫斯科机场停留6小时,再转机飞北京。31个小时的旅途奔波,万里迢迢,终于在3号凌晨1时赶到北京。只是想早一点,再早一点见到会长!”   3号早晨赶到于宁家,看到他在白色花束簇拥下,儒雅、慈祥又充满自信的容颜,一路上控制的情绪终于爆发,两个人泪流满面,吕红兵嚎啕大哭。   吕红兵告诉记者:“年底,连任两届会长后,经李淳与我力请诚邀,半年后他出任国浩律师事务所主席。此后,他以战略家的格局、国际化的眼光、兄长般的胸怀,引领国浩健康发展、再上层楼。他建议发起了一年一度的以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主题的国浩法治论坛。三年来,这一论坛分别围绕城镇化建设、科学民主立法、‘一带一路’建设论道建言,江平、周其仁、应松年、张福森、赵白鸽、张鸣起等专家、领导与律师同仁济济一堂,交流交融,成为每年年末法治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于宁主席还   湖北省律师协会副会长邱保民评价:“于宁会长曾被称为是中国律师界的旗手与火车头。他一直主张要让律师成为一个规范的、自觉的,在法治方面有着很强意识的,能够很好地为社会、为公民提供法律服务的这样一个知识群体。”   信利律师事务所主任闫建国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惊闻于宁会长离去的消息,倍感突然和意外,在前一天,我们还在最高法院一起开会,他一切看起来都很好。我们还聊了彼此的近况,没想到第二天接到通知说他不在了,实在让人悲痛、扼腕叹息。”   他深情地说:“于会长年长我几岁,是我敬重的兄长。他在任全国律协会长及全国政协委员期间,尽心尽力的履行职责,不遗余力的维护律师权利,改善律师执业环境,不仅为律师协会行业管理作出了巨大贡献,更是为整个律师行业、他所热爱的法律事业奉献了全部的热情和心血。于会长的家国情怀,勇于担当,无私无畏,胸怀坦荡,厚道谦和的人格魅力是律师界的表率和骄傲。”   在大成律师事务所吕良彪律师眼里,于宁并非是一个特别能赚钱的律师,也没有创办一个足够“大”的律师事务所,但却得到全国律师界高度的尊重,是因为他身上的家国情怀与男人担当,因为他身上体现着一个律师政治使命、法律智慧、文化品味与商业运作的和谐统一,因为他身上体现着中国律师那种“勇士般果敢、谋士般韬略、绅士般优雅、隐士般淡定“的职业理想。   《民主与法制》总编辑刘桂明最早发了纪念文字:“二十多年的交往,让我们练成了亦兄亦友的淡水之交,也使我们形成了轻松交流、快乐交谈的分享之谊。于宁老兄,您真的走了吗?我怎么感到,您爽朗的笑声、您磁性的声音、您亲切的笑脸、您和蔼的举止,还在我眼前荡漾?我怎么感到,您谦谦君子的风度、您大气宽厚的气度、您待人以诚的热度、您眼光长远的高度,还在我眼前定格?我怎么感到,您对律师事业的热爱、您对律师制度的信心、您对律师职业的研究、您对律师群体的牵挂,还在我眼前闪耀?于宁老友,您真的走了吗?您真的没有走。”同学眼里于宁更像一名兄长   “我从来都叫他老于,无论是在北大上学期间,还是他在中纪委工作期间,就是他当了全国律协会长,我当面都叫他老于,因为他就是我的同班同学老于。”北京隆安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徐家力律师如是说。   “我与老于在年9月相识于北大法律系,我们同班,即七九级三班。他比我年长六岁,是班里老大哥级人物,而我只是当年的高中应届毕业生,属于三门学生直接考入了北大。老于对于我们大多数同学来说,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身体好,特别是住在北大38楼五层靠近他宿舍一带的同学,都应该知道他的身体是如何强壮。毫不夸张的说,当时他的胸大肌是我见过的男人当中最大的,除了电影照片中的模特以外,我没见过有谁比老于有更大的男人胸大肌,大到什么程度?他可以用两块胸大肌夹起铅笔来,这个动作我不止看过一次。”   “老于身体好的原因之一是他当年特别能吃能喝,有一次他与我们宿舍的袁同学打赌,看谁能吃。我作为见证人之一参加了打赌活动,我们几个同学去食堂买回了很多馒头,玉米面粥,让他们当场比赛看谁能吃。只见老于很快的就狼吞虎咽吃下了若干个馒头和若干碗粥,大家起哄,他们又吃了很多,袁同学最后服输,老于获胜,当时老于的饭量都把大家吓着了,因为没有桌椅,他们两人在走廊里蹲着吃,撑得都站不起来了,是我们把他拉起来的。真的不能相信,我们喜欢的大哥,身体曾经如此强壮的老于竟然这么快离开我们了。”

  江苏省行政学院法政教研部教授刘大生认真回顾了和于宁相识的经历,他记得:“有一次,学校有重大活动,每班发一张票,我们年级四张票是我发的。当天中午,我一个一个地找班长发票。但是,有一位班长没找着,就将门票交给了该班一个普通学生,要他见到班长时立即转交。那时没有手机,只能如此。当天晚饭后遇到了那位班长,他说:‘刘大生,票呢?’我说:‘嗨,你老兄干吗去了?我找了老半天没找到你,把票给了你班的D同学,请他转交给你。’但是,这位班长根本没有让我把话说完,在我刚说到‘没找到你’的时候,他就怒吼了:‘我们班就我一个人吗?我们班没有别的同学吗?你为什么不交给我们班的其他同学?’这时,老于刚好在旁边,他对那位班长说:‘你想去啊?我的票给你,我正好有事,给你吧!’其实,老于根本没有什么事,他把票给那位班长完全是为了平息他的怒气,同时也是为我解围。这个例子说明,老于具有天生的贵族气质,为人是很好的。”

  从于宁同学这些故事性很强的回忆里,可以看出,和他相处过的人都会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温暖和感染。于宁为了中国律师行业、中国法治建设奔走一生,他一个人的离世,让整个行业为之悲痛和扼腕,于宁虽已离开我们,但其音容笑貌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回忆父亲于颢(于宁之子)   努力经营家庭的温暖   爸爸走得很突然,心中除了悲恸还有很多遗憾,其中很难受的一点是,自己没有在爸爸生前让他感到自己很为他骄傲。说心里话,和父亲交流挺少的,去主动了解父亲的工作就更少,只是知道他很忙,总是顾不上家但事业上很成功,对他所做的事情更多是一种碎片化的了解。他离开了,我守着父亲的手机为他安排后事,才知道他在社会上有这么大的反响,这么多人怀念他。   站在家庭成员的立场上,什么都无法弥补失去父亲的缺憾。从小父亲对我要求就十分严格,很注意训练我的思维和体魄,我想两方面我都没达到父亲的期望,但我从小就养成了一种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上进的习惯。父亲从在机关工作的物质匮乏时代,到下海做律师,家里的条件还是得到了不小的改善。在刚买车的那些年,父亲周末会带着我和母亲去郊游;逢年过节他都会精心策划,虽然对家人直抒胸臆的表达不多,但是会让我们感到很踏实、有依靠和温度。父亲的时间大多数投入在了工作上,陪伴家人的时间并不多,但是在这有限的时间中,他努力经营着家庭的温暖。在投身律师行业管理的那些年,父亲更加是忙得“征用了母亲和我做他的私人助理”。生活中简单的幸福反而被父亲事业上的投入剥夺了,家人一起游玩的时间在很多年中都是极其奢侈的。父亲虽然很忙,但是我们看到他的忙碌背后不是为了“利益”,而是理想和情怀。   他担任会长之后不再执业,经济收入大幅减少的前提下,用自己的会长津贴资助西部律师,每年去青海等藏区   从会长卸任后的近两年,父亲有了稍微多一些的时间陪伴家人,妈妈近两年身体也不是很好,爸爸有个愿望,要带妈妈走遍全世界的各个大洲。他真的是按照这样的计划在一步步实践着,也带妈妈走了一些地方。妈妈回忆他们刚结婚的那些年,家里条件拮据,父亲是骑自行车带妈妈去吃小摊的。但三十多年过去了,父亲在感情上能够一如既往地对妈妈,用带妈妈看世界的浪漫方式,去弥补婚姻中曾经的缺憾。我觉得,爸爸妈妈是到了晚年才步入了初恋。而这一切的幸福,都是父亲用自己的智慧、辛勤和汗水一点一滴塑造和积累的。作为一个男人,我觉得父亲对家庭的担当,是无可挑剔的。每一步都在追求完美

  

  我觉得父亲这一生,就是不断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的一生,而且每一步都在追求完美。从他儿时在镇江的后山上锻炼起,他就是一个不断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造自己的人。   15岁从军,进入王牌部队38军,9年的军旅生涯,造就了他钢铁般的意志。76年唐山地震,他是随部队跑步进入灾区的,火线入党并荣立三等功。   高考恢复以后,父亲当年就考上了大学,但是由于他对录取学校并不满意,他决定努力学习再考一次。他的文化课其实并没有受过系统训练的,全部依靠自学。他讲到,在他复习高考最炎热的日子里,躺在一个乒乓球台上,晚上听着黄鼠狼从桌下跑过,脑子里却想的都是数学题。   由于被时代耽误了上学的机会,数学上父亲基本全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思考、解构,没有人能够帮助他。我想那是人生最黑暗的峡谷,一面是对美好未来的渴望,一面是现实的残酷,最终父亲战胜了命运,成功考入了他梦寐以求的北京大学。在北大期间,父亲热爱打篮球和围棋,成绩优异,任职学生会副主席,毕业后分配到中纪委工作,父亲也是最年轻的一批处级干部。   我印象比较深的还是父亲下海这一段,从我的角度看就是父亲很辛苦,但是家里生活条件慢慢好起来了。过了多年,我创业的时候,父亲才告诉我,现在社会进步了,鼓励创新,你们做科技创新,还有人愿意给你们投资,我们那时候只能借高利贷。我问父亲,“那如果公司(律所)没做起来怎么办?”“那就只能把家里的冰箱、彩电都卖掉还人家的钱。”想一想那时候父亲身上的压力会多大,一方面放弃了机关单位那么好的前途,自己的身份和角色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另一方面面对着那个时代那么多的不确定性,只是出于对改革的信任,对党的相信,就毅然投身到下海的大军中。   后来,父亲从一名普通律师逐步走上了行业管理的角色,做了很多有益行业,甚至可能有更加深远意义的事情,但是我自己不是法律专业的,不便妄加评论,以免有失偏颇。从一个家人的角度,我看到的父亲   

  作为儿子,父亲所创造的高度是我今天难以企及的。同样作为北大人,我不论在校还是进入社会所达到的高度都是远不及父亲的。   我想,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不能以统一的标准而论,外公的北大岁月是伴随着大革命时期的,他那一代人的使命是抗日救亡;父亲这一代人的使命是在改革的背景之下,让社会的机体不断完善;而我是新千年的北大人,科技兴国、实业报国是我们这个时代年轻人的使命。   今天,我能做的,就是照顾好母亲,并努力做好自己,不辱门风,不让他失望,这是对父亲最好的告慰。了解更多内容和信息







































小孩白癜风怎么治
小孩白癜风能治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kairui.com/dhlqh/1354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