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黑兰

相信自己

发布时间:2020/12/1 13:53:02   点击数:
白癜风公益 http://m.39.net/pf/a_5777829.html

如果你是领导,面对爱怀疑的员工,如果你是员工,面对怀疑你的老板,如果你是乙方,面对怀疑你的甲方,你怎么做,才能让他们相信你?

靠说服?靠辩论?靠强制?

还是靠……?

今天要分享一个秘诀,它来自一部电影:《逃离德黑兰》

可能有朋友还没看过这部电影,这里先简介一下剧情,看过的朋友可以忽略下面这一段。

《逃离德黑兰》讲的是一个美国特工潜入伊朗成功解救被困人质的故事。

年11月4日,伊朗的革命军攻进了美国在伊朗德黑兰的大使馆,将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劫为人质。有超过50名人员被关押,但有6人趁乱逃脱,并躲在加拿大驻伊朗大使的家里。

美国中情局CIA专家凯文?哈金斯以拍电影的幌子,冒险进入德黑兰,找到了那6个人,带领他们,开始了惊险的逃离德黑兰之旅......

哈金斯面临的,一方面是伊朗方面的紧密监控,如果事败,他们7人将可能被伊朗以间谍罪名处死。另一方面,也是更主要的,他还面临着这6个人的质疑。

“就凭你编出来的拍电影的鬼话,就叫我们把命交到你手上?”

“如果你输了,我们就真的没命了!”

“我们怎样才能相信你?”

哈金斯的处境真的很难,就像是带一个陌生的、尚未建立信任的团队。

性命攸关,任何怀疑和担心都是可以理解的。

哈金斯没有试图去说服,也不和他们辩论。

爱怀疑的人通常是脑中心的人,他们思维缜密、善于分析,眼神里有数不完的大大的问号。对他们,说是很难说服的。

“相信”这个主题,贯穿了这部电影的始终。哈金斯在美国国内讨论解救方案时,也遭遇过很多质疑。

在德黑兰机场闯关时,他告诉他的团队:

你先相信自己,别人就会相信你。

哈金斯用的是他的眼神、状态、语气,用他的心,传递他的坚定、笃信,感染那些质疑者。

哈金斯的自信来自于“首先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行。他用他的坚信感染了质疑者。

哈金斯不仅相信自己,也充分相信自己的团队。在机场闯关时,他位于团队最后的位置,很少说话,果然,团队团结一致,每个人都有了精彩的发挥。

忽然想起上小学时候的一件事。学校破天荒的竟然搞了一次文艺演出,同学们喜大普奔啊,我也特想去,可是因为知道的晚了,没有票了!

我同班一好哥们儿赵斌看见我神情沮丧,问清了原委,当即对我说:这算什么事!你现在就去,有人拦你你就说,是赵斌让你去的!

我一听差点没笑出来,你以为你赵斌是谁呀,谁知道你赵斌是谁呀!这管用么,拿我开涮呢吧。

赵斌看我怀疑不信,又看着我特认真的说了一遍:放心快去!有人拦你你就说是赵斌让你进去的!我有事就不去了!

我那时候小啊,看他说的无比坚定,于是就相信了。我向剧场走去,果然有人看我没票拦我,我就特理直气壮气壮山河的说:是赵斌让我来的!

你猜怎么着?把门的看了看我,一摆手,让我进去了!

当时我还真以为赵斌厉害,现在才明白了,原来我相信了赵斌,把门检票的就相信了我!更何况他也搞不清谁是赵斌,万一是哪个大领导呢?

十几年后我曾问过赵斌,你当时为什么那样笃定的说?赵斌说,他也不知道当时咋回事,也许只是看到我难受,就那样说了,根本就没多想。

“你先相信自己,别人就会相信你。”这就是秘诀。

只有相信自己,你才能感染别人。

相信,是一种巨大的正能量,它能激发团队的潜能,它能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相信,不是蛮干。哈金斯的自信是建立在他的周密准备基础上的。他完全是按照“真的”拍一部电影做足了各方面的准备。在没准备好之前,他并不着急动身前往伊朗。

如果你是团队领导,你相信你的团队吗?如果你是父母,你相信自己的孩子吗?最关键的,你相信你自己吗?

如果你还做不到真的相信,或者你不知道如何用你的眼神你的意志去感染别人,推荐你不妨看看这部电影,也许你会有所觉知。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kairui.com/dhlqh/9680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