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5/8 19:38:53 点击数: 次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权威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周六小记这周看了好电影读了好书。精神世界得到满足,物质世界也不贫瘠。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认识到事物总是有着必然性,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当初没有参加港大面试,我也不会就有link下载zoom,没有zoom我后期也不能参加oneworld的线上会议,更不可能参加seminar了。如果我从前没有一次次的练习,我也不可能有比赛经验。如果考高口前我没有在每日英语听力上听希腊哲学专题,笔译中我也翻不出荷马史诗、《奥德赛》。总是一环扣着一环。这一周有两件很巧的事情:看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然后隔了两天就看了电影《波斯语课》。基英课上做presentation,我介绍了日本的镰仓Kamakura。查了shrine,Nara这类的词汇,然后今天看了《又见奈良》。英文字幕中就出现了不少我之前查的词汇。看似毫无关联,但又有些巧合。觉得很神奇。更神奇的是,前一部电影是关于二战中、二战结束。后一部电影讲的是二战后中日遗孤的故事,是战争的余波。一个是德国,一个是日本。这周的两部电影给了我两个看待战争的新视角。以前看《美丽人生》、《穿条纹睡衣的男孩》的时候,觉得战争发起国真是可恶,带来了这么多伤害。《波斯语课》让我认识到战争的危害是双向的。就纳粹党内部而言,人们的思想、心灵都遭受了迫害,人不再是人,“人”的价值被剥夺。互相打小报告、揭短又能有什么好处呢?“人不再是人”即人没有了爱的权力、生活的权力、选择的权力。同性恋有罪吗?那位德国军官的“兄弟”其实是他的恋人,为了逃离纳粹的迫害,他逃往了德黑兰。所以德国军官才会那么迫切地想学习波斯语。他逃跑的时候把所有的“波斯语”笔记本都带走了。他想和爱人生活在一起。过海关的时候,我真切感受到了他的绝望。他不可能与爱人再相见了。战争中,杀害的和被杀害的都是可怜的。看《又见奈良》的时候我在想,那些在中国长大的日本人到了日本会快乐吗?海蟹可以生活在淡水湖里吗?遗孤寻亲的“亲”真的“亲”吗?影片中孤独的老爷爷让我想起了欧维。日本式的孤独如同秋天的落叶,北欧式的孤独如同冬日的白雪。一个是凄凉,一个是冰冷。上了大学,一年天,我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上大学前我只有高中军训和学农离开过妈妈,当我长大了,又怎样能多陪陪父母呢?走路时这样的想法冒了出来。然后我又意识到我父母保护我保护得太好了。读文学的人是在象牙塔里的人,他们做自己的学问看书,与社会上的人打交道很少。那么我这份安逸的生活是谁给的呢?是爸爸妈妈。我现在安逸幸福的生活是爸爸妈妈给的。我是多么幸运啊!地球的肚脐眼——古希腊的德尔菲神庙的石柱上刻着一则神谕“人啊,认识你自己。”什么是神谕呢?在希腊罗马神话中,神谕是不可打破的。人不可以不认识自己。人不认识自己就会迷茫。人认识了自己而不做自己就会痛苦。看的书愈多,认识的人愈多,了解到读研申请时有诸多专业可以选择。教育学、心理学、东亚研究也很好,可是一想到不能读文学,整个人浑身就是不舒服,如同撕裂一般。世人都说语言是工具,可那是“我”的一部分。说语言是工具的又有几个学会了、用好了这一工具呢?我们人不说话又能做成什么事呢?人类的独特之处就是说话。自己喜欢的被人们这样说,总是很难过。高考完报志愿,一想到不能读英语专业,整个人也如同撕裂一般。不知两年后我会申哪一个专业。据说很多人都会改变,可我觉得我不会。学英语的第一天我就知道我大学要读英语系。关于就业小时候并未想过很多,只是想一辈子钻研英语。翻来覆去,还是读想读的吧。当初给
转载请注明:
http://www.zhengkairui.com/dhlqh/9814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