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黑兰

UnterRadjversteht

发布时间:2022/7/12 16:17:23   点击数:
北京那个治疗白癜风医院比较好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

“我们是否能够……想象这样一种语言:一个人写下或说出他的内部经验——他的感觉、心情及其他——供他自己私人使用呢?这个语言中的单字用来指称只有说话者才知道的东西;指称他立时的私下感觉,因此,别人不可能理解这个语言。”——《哲学研究》

出于对维特根斯坦“私人语言”这一概念的不理解,我二刷了《波斯语课》。然后迅速的被带跑偏,不再纠结于那个本身颇具争议的概念,而是转而思考更抓得住的东西——这部电影带来了什么。

影片层层波折,犹太人吉尔斯为了活命,用同胞的名字编造出假的波斯语,教授给想要去德黑兰开餐厅的德国军官克里斯。Radj一词因疏忽被吉尔斯反复用在面包和树的表达上,集中营里来了真正的波斯人……经历等等曲折后,吉尔斯和克里斯离开了集中营,带着这只有两个人懂的语言,去往了自己属于的地方。

除了一段会被铭记和不断反思的历史再次被提及,身上有种种标签的纳粹军官克劳斯也成了观影者讨论的重点对象。

有人说抨击这部影片在某些情节上暧昧到仿佛被用来洗白纳粹,用有点天然、想避开纷争的后勤军人形象美化战争的残忍邪恶。但非要这么做,拍一部表面嘲讽的纳粹版炊事班故事或许也能软化民众心中对其的形象。侵华战场上不是每个日本兵都强占妇女、不是每个抗日英雄都能扔出地对空手榴弹,这才是真实。当影视讲述历史,并以此为己任,反而要适当去除艺术的夸张语言,让人们退化一种能力:因观看这些加工后的作品产生的浅显的满足感。那些看一部片子就觉得某某十恶不赦或某某纯洁无瑕的人,只是个人缺乏判断力罢了。难道多数人不该是看到这个更丰满并残有人性的军官,就更因那些杀人机器和制造杀人机器的主导者而愤怒吗?

克劳斯身上的这个争议标签很显然是“不完美施害者”,他没有茹毛饮血杀人如麻,作为纳粹一员在后勤部里幻想日后德黑兰没有战火的生活。不作为的恶成了对他的主要控诉。生于和平下的我还无法评论这样的说法是否忽视情境,且背后对于人性美好的幻想是否有不切实际的成分,但较这样的故事而言,日军逃兵山琦宏确实会是一个更完美符合想象的真实形象。但我想没有人会因为他,而忽视日本所犯下的罪行。

复旦教师陈果说:恶不只是坏人干坏事,更是好人不作为。她在后续的补充里也强调了这个“更”,对此我没办法完全认同。在对应具体个人时不结合实际的评论会让逻辑僵化,人也不能根据自己的期望阈值来断定他人,恶人行善不代表旁人要对他刮目相看,菩萨踩死蚂蚁也不是滔天罪行。克里斯作为纳粹机器里的一枚螺丝钉或者一个齿轮,支持行进也被剥削,起着一定范围里的重要作用,却又不是不可替代,这是于其影响范围里的恶,却不是他能逆行阻止的。愚蠢的群体和领导者代表了更准确的邪恶,与之抗衡也得是有引领者的群体的力量。在个人力量不足的当下或许你可以退出那个愚蠢的群体,实质上或者身份认同上做出反抗,但归顺其中,便自食恶果。

纵观历史和现状,别说其他受众,纳粹的邪恶形象在刻板的德国人心中都很难因这部影片而缓和。反而是有的人学不了吉尔斯的坚毅,在生活里记吃不记打,未来只需施之小惠,便能往事如烟投身作为小齿轮的奉献事业。

以上只是针对人云亦云的“严重过誉”做出感慨,称不上是一篇影评,想到哪写到哪。我无所谓你喜不喜欢这部电影,但请独立地观看后取走电影里你需要的东西,也可以吐槽和打分,但都和我无关,略略路。如果对于私人语言这个定义可以产生讨论,欢迎与我交流,非常感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kairui.com/dhlys/10127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