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黑兰

论文分享何志勇从ldquo西域

发布时间:2021/8/20 14:13:18   点击数:

从“西域”到“丝绸之路”:

近代日本的丝路认知

何志勇

基本信息

摘要:"丝绸之路"是近代日本对世界地理格局与文化版图进行自我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地理与文化概念,"丝绸之路"于20世纪初进入日本以来,先后经历了西方视角丝路的排斥、东方立场下西域的主体性认知与二战结束后"日本丝绸之路"对"西域"的取代与超越三个阶段,并最终融入现代日本意图编织古今纵向联系与东西横向联通的世界观之中。日本近代的"丝路热"在此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分化:一是作为被观看"点"的"西域热";二是多条东、西"线"交织而成的"丝路热"。前者通过近代探险与科学研究呈现为知识性的实证形态,后者依托文学艺术与大众传媒表现为浪漫性的审美建构,二者相互交错共同指向了近代日本的丝路认知。

作者简介:何志勇,大连外国语大学日本语学院。文章原刊:《东北亚外语研究》年第1期。

在近代日本的世界格局建构中,总是绕不开“丝绸之路”这条远离日本本土的中亚内陆交通线。众所周知,近代日本对丝路具有一种天然而莫名的憧憬与向往,日本汉学家古田敬一(:前言)指出:“不知为何,丝绸之路对日本人来说充满着魅力。那里是梦想与浪漫的地方。每当听到丝绸之路这个名称,我的脑海中就会重现童年时期学唱的歌谣中那充满幻想的世界,浮现出在摇晃的驼背上,王子与公主并排着在广袤的‘月夜沙漠’中远去的景象。”日本画家平山郁夫认为,丝绸之路是“日本人在文化上的一种乡愁,是一种源于此又通向未来的某种日本人独有的价值观、看法与历史观。”(转自松本清張等,:-),这种乡愁又进一步演变为实地的探访,日本人“无论是谁,在他的青少年时期都会对丝绸之路感到好奇,因为大谷探险队、斯坦因、勒克科而梦想前往,这些好奇与梦想最终转化为有组织的研究与实地的探访”(松本清張等,:)。因此,近代日本的丝路情结中既包含浪漫的憧憬之情,又有基于探访考察的科学实证,二者共同构成“日本丝绸之路”的两个基本特征。

近代“日本丝绸之路”的形态多种多样,时而是探险考察队的行程日志与调查报告,时而是东洋史学家的学术专著与科普读物,时而是作家虚构的小说,时而是诗人笔下的浪漫,既有轰动日本社会的丝路纪录片与片头深沉悠远的音乐,又有取材敦煌的绘画、舞蹈和改编自井上靖小说的电影,面对如此庞杂的丝路书写与表现形式,我们在惊讶于偏居亚洲一隅的岛国日本对中亚内陆的东西交通线竟有如此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kairui.com/dhlys/9954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